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第007版:聚焦市两会 奋力谱新篇
上一版 下一版 
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会关注

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专题记者会上,市政协委员就“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金点子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周尤 左黎韵

  陈勇

  吴康轩

  刘彩

  夏庆友

  吴在学

  周建庭

  鄂峤(本组图片由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要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重庆该怎么学、怎么做?1月19日下午,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专题记者会在市人民大厦新闻发布厅举行,6名市政协委员与市委农业农村工委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共商发展大计,共聚发展合力。

  关键词:土特产

  聚焦榨菜、柑橘、脆李等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产业,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5000亿级支柱产业集群

  近年来,重庆在持续深化“城乡融合”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过去一年,重庆按照‘西部领先、全国进位、重庆辨识度’要求,持续培优擦亮以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等为代表的巴渝名优‘土特产’金名片。”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介绍,重庆持续用好巴山渝水的宝贵自然条件,充分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坚持发展特色名优农副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基地改造提升方面,重庆聚焦榨菜、柑橘、脆李等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土特产”产业,建设332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山区特色的高产高效生产方式。

  在加工延链增值方面,重庆围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5000亿级支柱产业集群目标,推进“土特产”加工由“初”转“精”,深挖“土特产”内在价值。

  例如,潼南柠檬产业已实现对一颗柠檬“吃干榨尽”、100%加工利用,创新开发出柠檬精油、可食用果胶、即食柠檬片等高附加值产品,年产值达75亿元;涪陵榨菜全产业链已培育2200家加工企业,年产量100余万吨,占全国7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还在抓“爆品”助营销方面提质增效,召开巴渝名优“土特产”培育大会,突出打造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等“爆品”,2024年这三个品牌价值评估分别达到34.08亿元、379.24亿元、381.7亿元,均位居全国同品类前列。

  同时,我市抢抓互联网红利,积极构建“直播+”新场景,推动“土特产”触网出圈,全市培育“乡土网红”301个,预计全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220亿元。不久前,依托董宇辉“与辉同行”团队,奉节脐橙实现“卖爆”60万单、300万斤,话题热度破10亿,极大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知名度。

  关键词:三峡柑橘

  库区柑橘种植年综合产值近千亿元,奉节脐橙正实现从“一棵树”养活30万人到致富30万人的蝶变升级

  隆冬时节,三峡两岸的柑橘林里硕果累累,橘香四溢。

  “近年来,库区果农推动柑橘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种植面积达468.57万亩,年产量达389.8万吨,柑橘种植成为年综合产值近千亿元的‘甜蜜事业’。”专题记者会上,市政协委员、奉节县政协主席吴康轩讲述了三峡柑橘产业的发展之路。

  三峡库区是全球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之一,早在库区移民安置时期,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便上演了“一棵脐橙树”养活30万人的奇迹。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品牌带动、市场拉动下,库区柑橘产业发展迅速,种植效益进一步凸显。”吴康轩介绍,重庆推动建立柑橘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广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形成了以“三峡柑橘”为统领,奉节脐橙、忠县忠橙等多个区域品牌为支撑的“1+N”品牌体系,柑橘品种、品质更新迭代。

  围绕科技引领,我市加快推动柑橘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柑橘产业大脑”,加快宜机化改造,推广“水肥一体灌溉”“无人机”“轨道车”等农机装备的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柑橘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三峡柑橘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展脐橙订货会、全国柑橘年会等节会活动,实现三峡柑橘产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目前,奉节正积极推动奉节脐橙从‘一棵树’养活30万人到‘一棵树’致富30万人的蝶变升级,生态产业效益日益凸显。”吴康轩说,接下来,奉节县将持续讲好“诗与橙”的故事,培育“脐橙+文游”新业态,推动文化与脐橙产业的深度融合,擦亮“三峡之巅·诗橙奉节”的城市名片。

  关键词:榨菜产业

  2024年全市榨菜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80亿元,“青疙瘩”成带动菜农增收的“金疙瘩”

  重庆是榨菜的发源地之一。2020年以来,重庆逐渐形成以涪陵区为核心,辐射带动长寿、武隆、南川、丰都和垫江等区县的涪陵榨菜品牌种植区,建成长江上游榨菜特色产业集群。

  如何将“小榨菜”做成富百姓、兴乡村的大产业?在专题记者会上,市政协委员、涪陵区水利局局长刘彩进行了介绍。

  刘彩说,近年来,围绕三产融合,我市不断做大榨菜产业规模,截至目前,全市青菜头种植面积稳定在196万亩左右、占全国60%,青菜头总产量稳定在418万吨左右,培育了“涪陵榨菜”“乌江”“餐餐想”“鱼泉”等中国驰名商标。涪陵榨菜集团还创新研发了榨菜月饼、榨菜咖啡等风味美食,2024年全市榨菜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80亿元。

  “榨菜不仅是我市的名优农产品,更是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刘彩说,这几年,我市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农户”榨菜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其中,涪陵区创新建立了“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机制,实行“保护价+随行就市”价格调节,推行“就高不就低”原则,全区70%以上的青菜头种植基地实施订单生产,有效避免“菜贱伤农”现象。

  刘彩介绍,在创新方面,我市主要开展了青菜头新品种培育,榨菜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榨菜全产业链机械研发,以及榨菜生产流程的数智化改造等。其中,涪陵区上线了“榨菜产业大脑”,涪陵榨菜集团建成全球酱腌菜行业首条年产1.6万吨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榨菜产业科创基地。

  “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推进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打造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继续走好‘科创+’‘绿色+’发展路子,推动榨菜产业向品种多样化、种植机械化、加工智能化、产品多元化、品牌国际化发展,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来,把‘青疙瘩’变成含金量更足的‘金疙瘩’。”刘彩说。

  关键词:科技赋能

  与传统养蚕相比效益提升20倍以上,这个养蚕工厂有望为我国蚕桑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我从事蚕学研究及蚕桑生物产业近40年,获授权专利70余项。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并带领团队进行产业转化。”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用一个养蚕工厂诞生的故事,来说明生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夏庆友介绍,在重庆市各级部门和永川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他的团队在永川区仙龙镇建起了一座高标准的现代化蚕桑基地。2023年年底,4000平方米的现代养蚕工厂正式投入生产,年产值达1500万元,与传统养蚕相比效益提升超20倍。“这座现代养蚕工厂投用后带动了大批当地村民增收。目前,养蚕工厂正朝着机械化采收、自动化养蚕以及智能化管理的方向稳步发展。”

  基于养蚕工厂的洁净化蚕茧生产条件,夏庆友和团队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创制了高附加值药用重组蛋白和医用蚕丝生物材料,为蚕丝蛋白在组织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场景。

  目前,工厂已经成功开发出蚕丝蛋白化妆品、可吸收蚕丝骨钉、蚕丝敷料等系列产品,相关材料在促进伤口愈合、神经和骨修复方面效果显著,堪称现代生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未来,这个现代养蚕工厂有望彻底改变传统养蚕业的运作方式,为我市乃至我国的蚕桑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一座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夏庆友表示,在这个过程中,研发团队将全力以赴承担起全市和全国范围内相关领域的技术推广、服务支持以及科普文创等任务,引领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智慧农业

  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一年来重庆深入挖掘数字技术潜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居西部第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重庆如何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市政协委员、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董事长吴在学表示,一年来,重庆深入挖掘数字技术潜能,精准赋能广泛的应用场景,“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43%、位居西部第一,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是数字技术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新养料”。吴在学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在潼南区太安镇奉民菜园里,挂着一串串“科技满满”的小番茄,土壤中的传感器能够精确感知土壤湿度和肥力,水肥灌溉系统会自动启动或停止,确保小番茄生长始终处于最佳条件,以前10个人的工作如今仅需1人就可完成。

  “数字技术还能成为乡村治理中问题解决的‘新钥匙’。”吴在学说,农村化粪池等场景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安装上“AI监控小卫士”和前端感知设备后,即可实现对危险源24小时实时预警。

  吴在学表示,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重庆已迈出坚实步伐,央企、国企更应该发挥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引领、高端人才汇集、发展成果共享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让乡村振兴有“智”又有“质”,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扎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城乡物流

  我市区县、乡镇物流节点覆盖率达100%,“接下来应持续推进城乡交通网络升级,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组数据展现了我市城乡交通物流产业发展的卓越成效——全市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4900万人次,铁路运营里程超28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4500公里,机场100公里半径覆盖人口率达95%,80%区县通铁路,75%区县通航运,100%区县通高速。

  一张张枢纽网络,架起了城乡物流、农产品外运的通道。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路通物流产业兴,交通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市政协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建庭说,当前,我市正以新型城镇化强城聚人,围绕“交通+”畅通要素流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已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区县、乡镇物流节点覆盖率100%,带动三峡柑橘、巫山脆李、涪陵榨菜等知名农特产品畅销海内外,农村公路沿线特色农业产业年产值突破150亿元。

  同时,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壮大,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3亿人次、同比增长10.1%,9个区县上榜“2024全国旅游百强区”。

  “接下来,我市还应持续推进城乡综合交通网络提质升级,以交通先行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周建庭建议,一是要突破大山区、大库区空间隔离,加快提升山区交通设施、重点枢纽能级,增强城乡交通网络完备性与韧性;二是要强化重点产业通道物流靶向支持,提升物流通道智能化水平,强化与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协同,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深化低空飞行与智慧农业跨界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现代化迈进。

  此外,周建庭还建议,各地应结合重庆丘陵山区的实际,加大对产业路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条件,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万企兴万村

  众多民企在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发展,接下来,“各地应进一步把乡村所需与企业所能结合起来”

  “‘万企兴万村’,黄花园公司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市政协委员、重庆黄花园酿造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鄂峤在专题记者会上说。

  目前,黄花园食品有限公司与涪陵区新妙镇郑家村、玉泉村合作推进的大豆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已带动1000余户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企业也获得了优质原料,实现“双赢”。

  早在2021年,我市就启动了“万企兴万村”行动,市级层面制定实施方案,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保障,营造了良好环境。

  鄂峤介绍,这几年,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投资、科技助农、公益捐助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和资源,尤其是不断探索构建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村企合作机制,充分激活了农村土地、劳动力的价值,有力推动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通过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陶然居、恒都农业等众多民营企业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村企互惠、共建共兴。

  展望未来,鄂峤认为,各地应把“乡村所需”与“企业所能”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作用,立足企业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面激活帮扶村的发展潜力。

  为此,鄂峤总结梳理了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几种方式:围绕产业发展,鼓励企业依托乡村资源禀赋,参与高效农业、特色种植养殖、休闲康养、民俗旅游和园区建设;开展劳动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农民就业增收;助推农特产品销售以及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

  “通过参加‘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将切实扛起使命与担当,为重庆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贡献更大的力量。”鄂峤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