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湖新城 摄/朱宏明 |
|
绿道秋色 摄/朱宏明 |
|
三峡柑橘·张飞赤橙 |
|
连年发面业产品多元化,擦亮“云阳小面”品牌 |
|
云阳恐龙化石遗址馆 |
|
“云阳八绝”之一——绿道之美 摄/屈长元 |
从创新打造“云阳见面”招商外联旅游宣介工作品牌,到成功创建“中国·云阳面食美食地标城市”;从恒顺年产10万吨智能化生产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到江龙高速磨刀溪特大桥主桥拱肋顺利合龙;从云阳世界地质公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通过,到外贸经济往来国家和地区增至78个……
2024年,天生云阳接续高歌,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650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市12县之首,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优异答卷。
亮眼成绩的背后正是云阳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找准坐标、争先进位。当前,云阳以打造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先行地为总体目标,以山地农业优品区、绿色工业集聚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产业支撑,以山水公园智慧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为空间承载,加快建设“一地三区两城”现代化新云阳,力争到2029年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打造更多独具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更多云阳力量。
关键词:强县富民
以双试点为牵引,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去年9月,云阳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表决通过《云阳县黄石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镇设街)方案》;12月,市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黄石镇,设立黄石街道。
黄石撤镇设街是云阳“小县大城”试点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近年来,云阳以干部敢为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把县城的优势、城镇的特点、乡村的资源统筹起来,抢抓“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年来,云阳创新订单合同、产品代销等6种联农带农模式,全县96%以上涉农村社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带动27.5万农民变“股东”;“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双试点18项工作全市推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等10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落地见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迈上650亿元台阶、增速6.5%,强县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打造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先行地是133万云阳儿女共同的期盼。为此,云阳提出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以“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为突破口,持续增强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推动“强县富民”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力争到2027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850亿元,全市占比不断提高、位次持续提升,加速迈向“千亿俱乐部”,进入全国百强县;人口、产业加速向县城集聚,60%的常住人口在城区居住,70%的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90%的税收在城区产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经济增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2:1以内。
关键词:农业优品
推动“三链同构”,擦亮“一主两辅”金字招牌
眼下,云阳的33万亩“三峡柑橘·张飞赤橙”迎来丰收季,一江四河600米海拔以下的库周河谷地带,丰硕饱满的果实结满枝头,果香四溢。
从好生态到好农业,云阳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柑橘、中药材、生猪“一主两辅”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农业产业发展为高效产业。
截至目前,云阳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全产业链联结农户25万余户、综合产值突破190亿元,“天生云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50亿元,获批全市唯一国家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突破2亿元、增长11%。
接下来,云阳将坚持以成渝地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为牵引,以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关键,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打造品种优、品质好、品牌亮的山地特色农业优品区,擦亮“一主两辅”等农业金字招牌,推动农业强县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力争到2027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农民收入年均增长7%,“两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达100个,GAP认证达到10个、农产品出品备案基地达到20个。
关键词:绿色工业
抓好招商引资,壮大“2238”现代制造业集群
去年12月,云阳荣获“中国·云阳面食美食地标城市”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双地标城市。云阳面食文化源远流长,据统计,“云阳面”已遍布全国2700多个城市,从云阳县走出的制面能手超20万人,生产的鲜面产品在全国的鲜面市场占比70%以上,面食业产值超700亿元,形成一条从面粉到面食、面食带美食的上下游协同千亿产业链,呈现“一根面串起‘两个云阳县’、一碗面唤起美食千千万、一把面牵起千亿产业链”的喜人场景。
面食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云阳加快打造绿色工业集聚区的一个生动案例。一年来,云阳紧扣“223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进大招商、招大商、大激励招商,创新打造“云阳见面”招商外联旅游宣介工作品牌,挂牌12个省市外联服务中心,外出人士返乡创业落地资金达59.4亿元,“云阳多世面,云阳有好面,云阳老乡常见面,云阳人民爱脸面”深入人心。
同时,着力实施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发展,金田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成功落地,加速“中国复眼”二期、空天动力研发测试基地建成投用;锦艺新材料球形硅微粉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80%;云海药业、金田塑业连续多年获评全市制造业100强企业。
数据显示,去年云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21%,其中技改投资增长73.7%,工业技改投资增速、招商项目落地开工率均位居全市前列,重点项目投资总量持续位居渝东北第1。
下一步,云阳将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深入实施链群、质量、科技三大赋能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到202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20%。
关键词:旅游出圈
丰富旅游供给,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
去年9月,云阳国家地质公园全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拟于今年4月授牌,将成为重庆唯一、全国第48个世界地质公园。
作为从恐龙脊背上走来的城市,文旅产业已成为云阳经济的重要支撑,长江之壮、恐龙之谜、天坑之奇、古村之训、绿道之美、田园之魅、张飞庙之义、磐石城之坚的“云阳八绝”相映生辉,已成为八方游客心驰神往的“诗和远方”。
去年,云阳以世界地质公园引爆名气、以消费提振引爆商气、以赛事活动引爆人气、以面食美食引爆烟火气、以城景乡村融合引爆乡土气“五个引爆点”;精心谋划“龙环线”“水墨线”“外联线”三条精品线;推动城建围绕文旅提功能、商贸围绕文旅兴业态、交通围绕文旅串网络、农林围绕文旅优商品、科教围绕文旅强研学“五个同心圆”,实现景区景点高效串联、产业产品优势互补、城区片区整体提升。在全国首次承办世界残排联沙滩排球锦标赛,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总量均排名全市第一,上榜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渝东北首位,荣登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首。
为了进一步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云阳坚持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擦亮“大三峡”区域品牌,推动顶级自然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高效转化,高标准打造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唱响“云阳八绝”,加快打造“名实相符、形神兼备、景城俱佳、软硬均优”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力争到2027年,以龙缸5A级景区为主导、南部龙乡环线为支撑的产品体系全面形成,全县过夜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以上。
关键词:城市更新
提升颜值和品质,建设山水公园智慧城市
漫步云阳环湖绿道,这条长达33公里的亲水岸线,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绿水青山之间徐徐展开,吸引着无数市民游客畅游其中。
一年来,云阳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将高铁门户、迎宾大道、商业中心、现代化医院、城市阳台、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六大标识性要素”有机融入城乡建设。
从提升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拇指公园100余个,到45个老年食堂让老人乐享幸福“食”光;从7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拔地而起,新增学位2700个,到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综合排名全国第11;从全市率先通过“云上守望”平台全量归集县域感知资源,到连续2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一座“山水生态美、公园颜值高、智慧赋能足、产业形态优、城市治理好”的山水公园智慧城市绚丽绽放。如今的云阳,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颜值更高、气质更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下一步,云阳将加快推进山水公园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实现全面更新,城市承载力、吸引力不断增强,“三生”融合、城乡一体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全面呈现,有效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推动库区生态价值高质量转化,打造绿色发展增效提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县域样板。到202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稳定在9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5平方米以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关键词:交通先行
推动“外联内畅”,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城市
去年11月10日,随着一根长8.5米、重46吨的钢管拱肋合龙段,稳稳地落在桥面上,标志着江龙高速磨刀溪特大桥主桥拱肋顺利合龙,为今年全线建成通车提供了重要保障。
“云阳作为成渝、关中平原、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的重要连接点,正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云阳县相关负责人说。
一年来,云阳瞄准“贯通黄金水道的咽喉、构建组群城市的支点、连接中部西部的纽带、服务国家战略的基地、眺望世界公园的窗口”协同并进。对外交通串线成网,郑渝铁路云阳站全年到发旅客253万人、直接通达136个大中小城市,巫云开高速(云阳段)全面完工,江龙高速全线加快推进并启动南延伸段前期工作,万云奉巫江南高速顺利开工,“丰”字型高速路网提速成形;对内交通畅连各方,新修产业路、旅游路、便民路173公里,“四好农村路”达7200公里,农产品集聚区四级以上公路覆盖率达100%,运输费用降低15%以上;“半小时上高速、一小时到云阳”乡镇占比分别达69%、80%;外贸经济往来国家和地区增至78个,进出口总额增长58%,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为了加快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云阳将全面融入链接全球的门户型交通枢纽、陆海并济的综合物流枢纽建设,打造万开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对外运输通道实现跨越式发展,内部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提升。
到2027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94公里,货运铁路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复兴港启动建设,逐步构建“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实现半小时上高速、一小时至县城的乡镇占比分别为98%、100%,对经济和产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不墨长江画,无弦恐龙音”“忠义浑不怕,赤胆照汗青”。如今,勇立时代潮头的云阳坚持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加快推动“一地三区两城”现代化新云阳建设走深走实,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让更多人见证云阳每一面的精彩。
罗晶 王琳琳 孔德虎 图片除署名外由云阳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