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齐镇枇杷村袁家庙小院 |
|
香气四溢的城口老腊肉 |
|
庙坝中医药产业园的工人在晾晒淫羊藿 |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30公里;城口老腊肉年产量超1.2万吨,产业带动全县1.8万余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寒冬时节,行走在大巴山腹地的城口县广袤乡村地区,这里目之所见是和美乡村的宜居宜业,可及可感是群众生活的幸福安康,扑面而来的是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共同组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景象。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近年来,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城口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抓好巩固衔接工作作为国字号的任务、第一位的目标,在高质量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基础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如今的城口,一幅巴渝和美乡村的新图景正在徐徐绘就,一条秦巴山区强县富民的新路径正越蹚越实。
持续抓好巩固衔接 以更高质量坚决守住底线
春节将近,城口县高楠镇黄河村村民张由成正忙着挂灯笼、贴春联,看着年味越来越浓的院子笑得合不拢嘴。
而在一年前,张由成因肺结节手术在家休养,收入大幅减少,家庭负担较重。村里走访发现情况后,张由成一家被纳入返贫监测对象,并为他申请了民政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2024年初,张由成身体康复后开始外出务工,妻子则在家参与红白喜事“一条龙”餐饮服务,并开通“渝乡芳姐”抖音直播服务售卖土特产品,目前该户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家中还购买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来之不易。近年来,城口县把巩固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持续巩固,保持政策持续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聚焦“重点人群”,健全“线上监测+线下走访”动态监测机制。城口通过召开群众会、社员会、院坝会了解群众需求,创新推行问健康讲预防、问收入讲门路、问产业讲政策“三问三讲”工作法,持续跟踪收支变动、“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进一步夯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基础。
突出“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城口针对“两类群体”和一般脱贫户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在校就读学生“应助尽助”;分类落实基本医疗参保政策,保障慢特病、重大疾病及“两病”门诊用药4.1万人次;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监测,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及产业供水工程13项;持续关注脱贫人口就业情况,通过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以工代赈等方式吸纳就业,创建就业帮扶基地3个、帮扶车间13个,搬迁群众就业规模达5353人……立足完善区域规划衔接、基础设施提升、群众务工就业、后续产业培育“四强”工作体系,保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饮水保障、产业就业等政策持续稳定,城口一对一、一对二,深化帮扶联系,实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并及时组织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以更实举措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我们家的腊肉颜色红润,晶莹剔透。在腌制过程中对盐的把控非常严格,咸度适中,吃过的人都说好!”近期,腊味进入产销旺季,城口厚坪乡红色村何宜香经营着一家农产品加工坊,每天都忙个不停。
一片香醇的城口老腊肉,便是记忆中的年味。城口老腊肉比肩“火腿之王”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都是选用高海拔地区生态慢养的传统猪种、低温发酵不含亚硝酸盐的健康食品。通过沿袭千年加工秘方,其制作工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口老腊肉是全国腊肉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达6.9亿元。
近年来,城口县致力于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推动城口老腊肉产业“再出发”,建设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品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建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培育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如今,城口老腊肉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为高质量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近年来,城口县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城口老腊肉“一主”,中药材、城口山地鸡“两辅”和食用菌、核桃、茶叶等“多支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大巴山药谷”“大巴山硒谷”“大巴山碳谷”建设,为强村富民拓宽了新道路。
“我们依山就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在做大做强老腊肉产业的同时,中药材产业同样亮点纷呈,遴选出淫羊藿、连翘、石斛、天麻、川贝母、独活、大黄、木香8个道地优势品种,打造‘城八味’IP,城口淫羊藿、灵芝在全市率先通过中药材GAP延伸检查,中药材在地面积稳定在38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成为全市首批高质量中药材基地。”城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城口还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坪坝农副食品加工及中小企业集聚区项目,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7亿元、增长4%。全域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实施乡村文旅融合提升行动,成功创建土城红军老街、亢家寨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中国西南国际写生基地,提档升级7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大巴山森林人家超2200家,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增长43.2%。
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令城口百姓的腰包更鼓,一大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地区遍地开花,以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租赁经营型、项目拉动型、资金合作型等6种增收模式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增收,全县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92.6%
示范引领全域推进 以更高标准建设巴渝和美乡村
驱车前往城口县北屏乡月峰村这个大巴山深处900余人的小村庄,水泥硬化的道路在冬日暖阳下泛着白光,道路两旁的护坡路坎用大青石砌得整整齐齐,土黄色和白色墙体的农房,既有传统乡村风貌特征,又有现代生活气息,处处彰显着和美乡村的新魅力。
2024年3月,市农业农村委公布2023年度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结果,城口县北屏乡月峰村获评五星级示范村,河鱼乡平溪村获评四星级示范村,咸宜镇明月村获评三星级示范村。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城口县按照“全域打造、分步实施,示范引领、分类推进”的思路,构建“一片区一通道多支点”的乡村建设示范体系,聚焦富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民生福祉改善、乡村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将一个个点状盆景串联成为美丽风景,绘就了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
和美乡村,美在实施“微改造”“精提升”,促进人居环境增“颜”提“质”。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西渝高铁(城口段)工程量完成35%,G69银百高速(城岚段)大巴山隧道形象进度超95%。优化完善农村供水设施布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工程,打通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扎实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有效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100%、82%、91%。以打造自然房、自然院、自然村为建设目标,建成有记忆、有传承、有梦想的和美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
和美乡村,美在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发展,打造善治之村。健全“141”基层智治体系,完成25个乡镇街道基层智治指挥中心建设,按照“1+3+N”配齐配强网格力量,划定网格602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803人。持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1500余场次,大力推广“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制”,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涵养优良乡风民风。落实“一村一警”“一街镇一法官”“一乡一检察官”“村(居)法律顾问”等制度,迭代升级“群众说事、干部答题”机制,打造“荷塘竹话”“鸡鸣茶话”等调解品牌,推动基层急需应用在镇街贯通实战,事件在镇街、网格闭环处置率分别达到90%、99%。
和美乡村,美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乡村生活质量筑牢乡村发展软实力。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重庆城口育才中学建成投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成投用。万源至城口管道天然气建成通气,县域“助医+养老”格局初步形成,第五老年养护中心投入运营,第六老年养护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完成三星级评定。
为特色产业谋振兴,为强村富民拓新路,为善治乡村聚合力,城口县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重点工作,在奋力谱写山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篇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链接>>>
数说成效
返贫检测走访排查农户5.64万户21.42万人次,消除返贫风险636户2201人。
全年全口径兑付到人到户政策奖补资金3251万元,6431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6个,吸纳务工群众10727人次,人均增收1.22万元。
建成和美乡村先行村14个,推进村59个。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60天以上。
全县林业产业产值达30亿元。
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5.7亿元、增长2.9%。
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培育“两品一标一品牌”农特产品8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10个。
刘钦 陈钰桦 图片由城口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