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江新区龙盛新城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经过严格检验后,车辆驶出下线质量门 摄/张锦辉 |
|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东方航空公司C919飞机执飞的MU5428航班在新建的第四跑道首航起飞 摄/罗斌 |
|
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忙碌 摄/龙帆 |
|
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产业合作大会现场 摄/张锦辉 |
时光无言,记录奋进的足迹。
重庆市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1-12月工业投资增长11.2%,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4%;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突破95万辆;成功获批国家工业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发展势头如何,数据是最直接、最直观的体现。回顾2024年,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件件生动事例,见证着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一年来,重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提速,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和支撑牢牢筑稳做强。
一年来,全市紧盯改革动力、围绕开放活力、扭住项目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稳”的态势在加强、“进”的动能在提升、“好”的成效在体现、“新”的潜力在彰显、“融”的趋势在迈进,全市工业呈现来势好、大局稳、风气正、干劲足的良好局面,一条面向新变局新实践的路径显得更为清晰——
向实,笃定目标抓改革、优机制、强争取,发展动能加速聚集。放眼巴渝,不少鲜活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验跃然而出:“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创新产业生成新路径,“研究院经济”发展模式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案例选》;深入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低效企业改造提升,改革经验入选中国信通院2024年度标杆案例;上线运行“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实现企业诉求“一键吹哨、一指查询”,入选国务院减负办典型案例……依托改革的久久为功,全市制造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数字化变革水平迈入全国前列,企业发展活力澎湃。
向新,狠抓项目优存量、促增量、育新量,发展优势持续向好。全市把产业项目作为抓投资的重中之重,加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制造业领域,持续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实施市级重点项目265个,完成投资889.4亿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补链强链,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提质升级,先进材料产业持续壮大,创新平台加快发展……“软建设”与“硬投资”并重、存量挖潜与增量招商并举,重大项目已成为稳投资、促增长的重要抓手,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向兴,聚焦开放促合作、优平台、提能级,发展位势不断提升。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放的制度创新成果不断落地,开放的平台“大显身手”;成渝携手推动制造业协同发展,共建“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应用场景,打造高效协作产业新高地;用好用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双边自贸协定相关规则,在贸易、金融、物流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打造对外经贸新规则策源地;举办“中国(重庆)独角兽大会”“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等活动,打造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开放力度不减,引资脚步不停,不断强化全国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从改革动力到开放活力,再到项目推力,重庆工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随着一个个重点工业项目的顺利推进、一个个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一条条数字化生产线的高速运行、一家家工业园区的日新月异,工业正成为全市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挺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征途漫漫,唯当砥砺前行。未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战线还将继续牢牢把握“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强化干字当头,用好政策这个“船”和“桥”,强化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突出稳增长促发展鲜明导向,持续巩固工业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
重点、亮点成果扫描>>>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万辆,增长90.5%;新能源单车价值达到17.5万元,较上年提升4.1万元;全市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22.6%,较上年提升10.7个百分点;赛力斯问界M9稳居国内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第一,打破国外品牌垄断。
在“数智”赋能产业发展中干出新业绩
“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初显成效,6个上线产业大脑接入企业数超1.2万家,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7%、运营效率提升15%、订单准时交付率提升10%。建成投用“经济·数转赋能”线上平台,累计推动实施69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数字化车间138个(累计1096个)、智能工厂39个(累计183个),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8.5%,23个未来工厂项目入库培育;新培育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7个,数量西部第2。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3.3,稳居西部第1,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73.6%,排名全国第7、西部第2。
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激发新活力
制造业创新发展指数86.5、较上年提升6.1个指数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82%、创历史新高。建成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3个,与四川并列西部第1,沿链部署创新平台125个,突破66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培育汽车、电子、材料等方向中小型硬科技企业76家,打造产业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场景63个,培育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164个。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展现新作为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全年推动实施1825个技术改造项目,带动重点工业企业更新设备1.2万台(套);全国首部工业设计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条例》完成立法并施行,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07家,居西部第一,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1家,居西部第二;“工业绿效码”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正式上线运营的市场化省级“企业绿码”平台。
在促进高质量协同发展中提升新水平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新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签订渝新全面深化产业合作协议,持续巩固深化鲁渝产业协作成果;强化央地合作,印发实施《重庆市推进央地产业合作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7年)》,推进25个央地产业合作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
在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中取得新成效
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3.0,签约重大软件项目307个,合同投资金额683亿元;3家企业获评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入库市级“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61家;组织实施空天信息科技、第四批关键软件“揭榜挂帅”攻关项目12个;创新打造软件人才“超级工厂”15家。
在加速优质企业培育中迈上新台阶
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81家、累计达5035家,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累计达310家,西部排名第2;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达16家;新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累计13个,西部排名第2。
在全力助企服务发展中探索新路径
深入贯彻落实常态化“三服务”工作,系统迭代优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组织开展以“四员四促”践行“四下基层”专项行动,为2万家企业配备服务企业专员7300余名,形成政企互动、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企业服务网络;建设上线“企业码上服务”一站式助企服务综合应用,闭环破解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难题,实现企业诉求指尖一点“码”上就办,累计办理企业吹哨事项1.2万余件,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超99%。
在实现电力保障中作出新贡献
有效应对35℃以上高温天数78天、电力负荷7创历史新高、来水严重偏枯等挑战,确保全市电力平稳供应,相关工作举措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至全国经济运行调节部门推广学习;上线运行西部地区首个省级虚拟电厂平台,提升全市电力调度能力,丰富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手段。
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中取得新进展
以17条差别化政策措施引导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以15项提质增效促进法畅通企业转型新路径,最大化促进亩均效益“全链条”提升,持续释放改革综合效能和影响力;2024年全市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达到21.4万元/亩、增长12.4%。
罗晶 张亚飞 刘玉珮 龙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