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超325天推动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给老年人养老“钱袋子”扎紧“安全绳”10分钟就可为一辆新能源车充满电设“产品创设中心”吸引资本入渝
第003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超325天
推动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
给老年人养老“钱袋子”扎紧“安全绳”
10分钟就可为一辆新能源车充满电
设“产品创设中心”吸引资本入渝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1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

  (上接1版)

  如今,曲艺表演在重庆已经打破了剧场的限制,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这种转变的背后,离不开市人大代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舞蹈与戏剧学院院长赵婷的努力。

  部分曲艺“人走艺亡”

  亟待抢救与保护

  在去年的全市两会上,赵婷提交了《关于加强重庆曲艺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建议》。赵婷调研发现,曾经活跃在重庆舞台上的曲艺曲种,如今已不足20种。重庆传统曲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曲艺传承面临着人走艺亡、传承断档、曲种消失的严峻形势。

  “重庆曲艺界非常有名的老两口,85岁的车灯国家级传承人谭柏树老先生和82岁的四川清音国家级传承人李静明老师,至今还在教课,每每讲到技艺传承问题都泪洒现场。”赵婷说,如今,金钱板、竹琴、谐剧、荷叶等形式的曲艺传承已经断档,亟待在当下对老一辈艺术家们的技艺和表演进行抢救与保护。

  她还认为,曲艺领域十分缺乏创新人才力量,曲艺创作人才、曲艺艺术研究型人才都严重不足,很多传统剧目较为陈旧或缺乏改编,难以适应现代人群的审美变化和精神需要。

  开展抢救性记录工程

  加大对曲艺人才的培养培训

  如何保护好传统曲艺?赵婷建议,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唱演、伴奏、曲式,以及口述和纸质文献等,开展全面系统的抢救性记录工程。整理、出版曲艺剧目的文字资料,挖掘已失传的剧目,为曲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性剧目和中青年演员的优秀剧目进行录音录像,建立“曲艺艺术音像资料库”。

  同时,加大对曲艺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如通过与重庆相关艺术院校的合作培养机制,针对濒危项目的具体门类情况,扩大培养人才的对应门类名额和通道;完善曲艺表演团队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打通人才引进通道,培养、吸引编剧创作人员和有曲艺创作经验的青年专家和稀缺类演员等。

  她还建议,开展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系列演出活动,为老百姓尤其是更多孩子创造亲近传统曲艺的机会,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

  游轮驻场演出好评如潮

  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2024年,我们的曲艺保护传承有了积极进展。”市文化旅游委艺术处干部高金山介绍,在非遗曲艺项目的抢救与保护方面,我市持续开展多个曲艺曲种的传承培训和非遗记录保护工程工作。在曲艺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方面,市曲艺团与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就院企人才培养、学术资源共建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与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设了“曲艺班”,招收了一批青年学员,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定制四川清音、四川扬琴等专业学习课程,解决人才断代问题。

  “成效更为明显的,当属我们在新剧目投入创排和曲艺普及方面的实践。”市曲艺团总经理王晓林表示,过去一年,市曲艺团依托团场、山城曲艺场以及各类赛事展演舞台,开展各类曲艺曲种专场、曲艺展演周、曲艺传习、非遗研学等活动千余场。其中,进基层、进校园、进景区演出133场。

  特别是市曲艺团与长航集团合作打造的“艺游三峡”巴蜀文化长江行暨“巴风蜀韵”长江叁号游轮驻场演出、《艺游三峡》驻船演出秀2.0版,成为了巴蜀文旅走廊的一张亮丽名片,好评如潮,已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