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一份重磅文件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对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了方向性、框架性指导和阶段性工作要求,是一份操作性很强的指南。
和顶层设计呼应的,是重庆市潼南区韩先生的一次体验。一个月前,韩先生与四川省遂宁市的朋友开展合作,计划将企业从潼南区迁到遂宁市。过去,他至少要往返三次才能完成跨省迁移。如今,通过川渝“云迁移”,他只须提交一次申请。这是川渝携手探索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缩影,也是两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生动实践。
川渝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2024年以来,川渝协同打破区域市场壁垒,17条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去年前三季度,川渝两省市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290万户。可见,市场越“大”,要素流动越畅通,市场主体就越活跃。
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个别地方要求企业获得政府扶持资金后不得迁离、项目招投标优先选择本地企业、政府采购优先使用本地产品和服务等现象。这些人为制造的“政策洼地”,看似是对本地的保护,实则是在扰乱市场秩序,有碍要素流动,有违公平竞争,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形成“内卷式”竞争。
怎么破题?“不得”二字,在《指引》中被提及17次。对企业迁离,《指引》规定,“不得通过增设审批条件、暂停办理流程、故意拖延办理、违规开展检查等为经营主体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对招投标,《指引》明确,“不得违法限定投标人所在地、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或者设定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以排斥、限制经营者参与投标采购活动”;对政府采购,《指引》指出,“不得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违法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零部件、原产地、供应商”……
这些禁止性规定,是《指引》针对现实堵点、企业痛点开出的“药方”,有刮骨疗毒之效。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善成所说,“禁止做的属于‘底线红线’,如果触碰了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关问题线索一经核实就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还会通报、约谈有关负责人”。
红线越清晰、底线越明确,市场竞争就越充分,营商环境就越公平。
市场,一头连着千行百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既能畅通要素资源流动、释放市场规模效应,又能创造引领需求、提升消费水平。“大”不是概念,而是商品流通带来的选择增多,企业活跃带来的就业增加……“大”,是每一个人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