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渝北乡村 |
|
柑橘丰收 |
|
兴隆镇“安的童话森林” |
|
放牛坪梨花美景 |
|
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养护,复绿修复后的矿山公园 |
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工作,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基础支撑。
渝北区牢牢把握新征程上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紧扣“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从人居环境、示范创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塑造巴渝和美乡村“金名片”,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
抓点串线成面
提升乡村“颜值”和“气质”
晨光初破,薄雾轻绕,站在中坪村,仿佛融入了一幅动人的巴蜀山水画卷。渝北区统景镇中坪村“岭上人家——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便坐落于此。
脚下是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两旁是错落有致的竹林与花丛,白墙黛瓦的庭院古朴而不失雅致,还有视野开阔的村落公共空间、合理配置的生态停车场、错落有致的景观小品、整洁靓丽的垃圾处理设施……无一不显露出独具匠心的精细和品质。
在“岭上人家”,美好环境托起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建管用机制真正将“共同缔造”理念付诸实践,已然形成村民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乡村新格局,绘就了这一幅美丽的巴蜀山水画卷。
各美其美,漫步玉峰山森林公园临崖步道,沿途的森林、山崖、流水引人入胜。远远望去,步道旁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杜鹃、桂花、红枫等各种树木高低错落,从低矮的灌木到高耸的乔木,形成了一道层次分明的绿色屏障。徜徉青山绿林间,深吸清新森林氧,阳光为蜿蜒于峭壁的木栈道披上了一层金纱,令人顷刻迷醉在这宁静与美好之中。
无论是田园中的“岭上人家”,还是森林间的临崖步道,这些看得见的美景背后,隐藏着渝北区打造巴渝和美乡村的精雕细琢。
围绕建设乡村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渝北区多措并举,通过夯实基础设施、推进农房改造、庭院整治美化、提升环境绿化等一系列举措,
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美丽乡村。
截至2024年底,渝北区建成“四好农村路”2304公里、入户道路1500公里,改造提升农村危旧房8.7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生活污水治理农户覆盖率分别达97%、100%、75%。
“为形成区域联动示范效应,我们同步抓示范创建,力求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乡村的颜值和气质。”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渝北已打造统景江口渔村等13个人居环境示范点、大盛天险洞村等34个人居环境示范片,推进建设“古洛”环线、南北大道沿线、印放线、玉矿线4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带,抓点串线成面,推动全域乡村建设水平提升。
农文旅融合发展
乡村产业“多点开花”
冬日的木耳镇金刚村仍是一片繁忙景象,田间柑橘树挂满了橙黄果实、大棚里鲜红的草莓散发清香、食用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茁壮成长,村民们忙着采摘、打包,忙得不亦乐乎。除了以柑桔、食用菌、有机肥、草莓为主导产业,金刚村还引进了“青坎·山顶见”“染房院子”“七彩大庄园”“青坎音乐烧吧”等文旅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游、观光游等城郊体验农业,带动了全村居民一起增收。去年,该村有机肥腐熟基地产量突破1万吨、实现利润5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年经营性收益1300万元、净收入450万元。
在同样风景宜人的大盛镇廖家湾,则选择盘活原有资源,将闲置民居改建为宿于·龙槐山院、遇见井边等10余家精品民宿,配备咖啡厅、多功能房、茶室等休闲体验。配合周边步行5分钟可达的廖家古院,车行10分钟可达的仙女洞、天仙谷、白云寺等丰富资源,赢得了众多游客青睐,助力村民就近就业、销售农产品,实现增收。
石船镇的铜锣山矿山公园,因生态修复而实现了新生、完成了蜕变。55万余株树木构成的森林和植被,让废弃矿坑变身“九寨瑶池”。在这里,矿迹保护与生态修复相得益彰,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沉浸式矿山旅游体验,推动“美丽生态”转变成“美丽经济”,累计吸纳周边200余村民就业和创业,人均增收约2万元。
“我们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适度发展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村民增收。”渝北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渝北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0.42万亩、修复有林地38万亩,培育公益性营养袋苗170余万株。5年来免费向社会发放600余万株苗木(含花卉),以生态环境提升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上万村民增收致富。
打造数字乡村
为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乡村5G基站1700余个,通信杆路9225.3公里,光缆22641.8皮长公里,行政村实现光纤、高速宽带、5G网络全通达,建成互联网小镇8个……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让渝北乡村加速迈向“数字时代”。
在牛皇村,200多个智能高清摄像头,覆盖18个村民小组的重点区域,辖区内环境卫生、治安情况一目了然。只要进入数字乡村管理系统,村干部开展工作就有了“智慧助手”,乡村风采、政策宣传、村民服务、法律咨询等板块分类明确,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越来越快。
在同德苗圃,人工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正引领着育苗方式的变革。工作人员只需轻触手机App,就能轻松把控对整个育苗基地的精准灌溉,温室小容器苗采取智能喷灌、室外中规格和大规格容器苗采取智能滴箭灌溉、圃地栽培采取苗木智能滴灌……这大幅提高了育苗效率,实现节水40%-60%,提高劳动效率80%以上,增加林木生长量或产量30%-160%,苗木更易存活、更抗虫害。科技赋能使育苗产量提升、苗木质量提高,为渝北乡村绿化美化提供了高质量苗木保障。
在渝北区,已建成联动46个行业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乡村综治信息系统,形成乡村综治基础“数据池”,并搭建了覆盖28个区级部门、22个镇街、357个村居的全时空在线调度指挥系统,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多元配合、一体处置”的可视化立体化指挥体系,纵向到底、横向联通,为开展乡村基层治理提供全面、及时、精准的信息系统集成支撑。
“渝北区域面积大,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21%,这是乡村治理面临的一大挑战。”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以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为契机,渝北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去年底,渝北区成功打造重庆首座智慧化种苗基地,建成西南地区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肉兔养殖标准示范场,洛碛镇“慧养鸡”项目被评为“重庆数字乡村十佳示范案例”,建成重庆首个区县级三农数智中心。实现行政村政务服务代办点全覆盖,试点“小院家AI”赋能“院落微治理”,村镇卫生机构电子病历使用率达100%,古路镇乌牛村“智慧养老幸福村”获评“重庆数字乡村十佳创新案例”。
镜头聚焦>>>
兴隆镇——
挖掘田园文化 带动乡村旅游
去年11月,在兴隆镇七彩稻田,“垄上行——渝北文旅‘六要素’直播推介歌会”通过田间音乐会,以“线上+线下”“音乐+直播带货”的形式,打通乡村旅游推广、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吸引了上万人关注,架起了产地与销售终端的桥梁,让农民的新米、柑橘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直达”市民餐桌,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
类似的活动在兴隆镇屡见不鲜。据了解,去年兴隆镇积极挖掘田园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先后开展“乡约甄选汇”暨周末乡村集市活动,联动企业推出童话森林、田本甜农场、飞花驿农庄游园套票,带动旅游及研学参观考察约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超150万元。
龙兴镇——
在城乡融合上力求更大突破
去年12月31日,历经2年精心打造,龙兴古镇改造提档升级项目迎来部分开街试运营,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龙兴古镇升级后不仅为原住居民构建了区域文旅生活商业中心,还通过交融共生的内容体验形式,建造生活+生产+文化+旅游共生型内外循环体系,让游客群体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融入古镇生活,共同构筑出重庆场镇最初也是最新的生活形态。
近年来,龙兴镇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24年,全镇改造升级了5条市政道路、4个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新建、续建农村公路15.2公里,预计将实现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逾1500万元、经营收益360余万元。
大盛镇——
以村庄清洁行动为牵引 推进人居环境提升
宽敞整洁的乡村道路、依山傍水的川东民居、欢声笑语的村头广场……大盛镇展现出独特的自然美与淳朴的生活气息。
聚焦加快建设和美新大盛,大盛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点、线、面”发力,以村庄清洁行动为牵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每月开展以“五清二改一管”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节假日开展“村村户户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等活动6次,开展“居家好环境”“居家差环境”评选24次。
当前,该镇已累计建成太和人家等人居环境示范点16个、聂家院子等示范院落32个、合和下坪等“四美庭院”11个,创建市级美丽宜居乡村6个、绿色示范村6个。
洛碛镇——
多元共治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在洛碛镇大天池村的“道德超市”,村民可以用打扫院落获得的积分奖励兑换所需的生活用品,激发了村民崇尚乡风文明的干劲。
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洛碛镇坚持多元共治,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围绕严肃理论学习、严密组织体系、严格监督管理,以“严”的党风带动“淳”的乡风。同时,整合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志愿服务队、乡风文明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社会组织资源,成立院落理事会,搭建“党组织+理事会”工作平台,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说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构建“敞开说—大家议—齐心办—共同评”闭环议事规则,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詹米璐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渝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