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重庆印发《重庆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成为全市统筹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扩大老年产品供给的重要制度安排。
1月6日,重庆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松强,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钟前元,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对《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全市65岁以上人口超过600万,在西部地区居于首位。重庆高度重视银发经济,将“解难题、扩供给、育产业”作为关键着力点,从4方面细化提出20项工作举措,要把银发经济培育成为面向“夕阳市场”的“朝阳产业”。
为何发力银发经济
“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举措。”李坚平介绍。
从宏观政策来看,银发经济是顶层设计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此外,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
从人口基数来看,银发经济市场空间广阔。重庆老龄化程度较高,2023年,全市65岁以上人口超过600万,人口老龄化率达到1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居于首位。近五年,全市老年人口规模年均增长23万,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消费理念的更新,老年群体已经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庞大的消费人口基数支撑银发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基础培育来看,壮大银发经济恰逢其时。近年来,重庆持续构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深化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渝悦养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连续举办十八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去年5个产品成功入选全国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为银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前,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与人口老龄化进程交错叠加的背景下,重庆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抢占银发经济新赛道。
重庆银发经济处于起步阶段
重庆银发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却有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探索。
邢雅翕介绍,重庆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着力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在完善政策措施方面,重庆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对养老机构举办二级及以下医院的实行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减轻税费负担,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享受小微企业等财税优惠政策;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等。
在健全服务体系方面,全市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76家,医养床位5.2万张,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医养结合服务;鼓励引导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2213对,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去年建成20家社区医养中心,让失能失智老年人就近享受优质的医养结合服务。
在优化服务举措方面,重庆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免费体检;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8720个家庭医生团队,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提供预约转诊等服务;提供数字赋能服务,“医养家”等数字应用陆续在九龙坡、渝北、潼南、两江新区上线,群众线上下单,医务人员送医送药上门,开展康复护理服务。
钟前元介绍,重庆正为老年人提供更有品质的文化生活,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20平方米,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一级馆率分别达90.7%、95%,位列全国第三、第二。
加速丰富老年人文化供给,推动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常态化免费向老年群体开放,年均服务老年群体超1500万人次;每年举办乡村“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超2万场次,开展适老专场文化活动超6500场次,直接服务老年人逾150万人次。
持续优化提升服务方式,全市区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均已实现无障碍化,推出“长青e路·幸福夕阳老年人数字阅读”等适老化数字服务。
同时,重庆正大力构筑“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家门口供给机制。
徐松强表示,目前,全市已建成1695个老年食堂,老年人可就近享受物美价廉的助餐服务;打造街镇养老服务中心96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0912个;社区老年大学达918个,“十四五”以来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564家。
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下一步,如何持续壮大银发经济?对此,重庆有着清晰的规划。
李坚平提出,按照《实施方案》,重庆壮大银发经济将主要抓好4大重点,细化提出20项工作举措:
第一,实施服务兜底工程,围绕老年助餐服务等8个方面老年人急需的高频服务拿出具体措施。例如,开发“渝悦养老”助餐服务模块,逐步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鼓励家政企业与养老机构合作,发展多业态“家门口”养老服务。
第二,实施供给扩容工程,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等5个重点领域,以高质高效的供给创造需求提升银发经济整体规模。以“银发消费”为例,提出在生活购物、电子游戏等领域,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为银发群体提供更多消费便利。
第三,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壮大老年用品开发创新等7个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例如,拓展老年医疗旅游、观光旅游等业态,推广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产品,积极回应老年群体“诗和远方”新需求。
第四,强化要素保障,从加强科技创新应用等5个方面提出一揽子支持政策,切实把实事办好。
李坚平表示,同时重庆将协同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重点围绕“育产业”抓好3大方面:
首先,强化老年用品开发创新,鼓励企业生产更多个性化、品质化的老年用品,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探索开展智能化、适老化产品试点。
其次,壮大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引导国有企业拓展相关业务,壮大民营企业规模,形成一批具有行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支持传统银发企业转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
最后,打造银发经济产业集群,促进养老等服务业以及相关制造业创新融合发展。例如,鼓励发展银发健康管理产业,开发健康信息档案等服务产品,打造生态康养等细分领域特色银发经济产业园。
支持农村建设“赶集食堂”
养老服务一头连着供给,一头连着消费,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重中之重。徐松强表示,重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接下来,将立足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其一,扩大老年助餐服务,深化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吸引更多餐饮等市场主体参与,支持建立“中央厨房+冷链输送+社区配送站+流动餐车”配送餐体系,支持农村“赶集食堂”建设。
其二,拓展居家助老服务,支持物业企业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提供助餐等服务;鼓励家政企业与养老机构合作发展多业态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探索设立以专业照护为重点的“家庭照护床位”。
其三,完善养老照护服务,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实施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
其四,丰富老年文体服务,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社区老年大学办学网络,设置老年人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场所。
其五,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深化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探索实施“互助养老”工程。
其六,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服务,加快推进《重庆市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工作,严防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同时,重庆还将构建老年友好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撑银发经济发展。钟前元提出,重庆明年将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00个,推进公共文化场馆适老化改造提升;继续办好社区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办好办活市民夜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