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重庆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其中,“做大做强制造业……持续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被放在了各项任务的首位。
做大做强制造业,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是关键。
1月1日,记者从我市制造业“主阵地”两江新区了解到,前不久该区进行了一项专题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反映,工程类人才难以满足产业需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关的工程类人才覆盖率不足80%。
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我市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并不尽如人意。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如何解决?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院校传统培养与产业脱节
高校毕业生到企业搞技术,不能“来之即战”
近日,在两江新区服务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中,重庆延锋彼欧富维汽车外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公司从沿海地区聘请了管理和技术人才,希望翠云街道能协调解决引进人才的子女上学问题。“我们在新区有2个生产基地,工人多数都是从本地招的。但高端人才,还得从外地引进。”该企业负责人说。
这实际上是因为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出现了脱节。重庆高校的传统工科教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书本上的内容与产业发展渐行渐远。对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高校教学更是涉及不多。
而对高校科研人员而言,去做一个产业化的项目,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职称评定、科研任务的“KPI”。逐渐,高校教学、科研与现实中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两张皮”。
这就意味着,年轻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精力充沛,有冲劲,但到了企业的技术岗位上,并不能“来之即战”——他们所学的知识,已经跟不上产业的最新需求了,而高校科研人员因为缺乏激励机制,也没有动力去围绕产业需求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
国家层面,已有对策:教育部于2010年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两江新区结合这一基本定义开展广泛调研后,认为新区所需的卓越工程师是:高等学校培养的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工程师职称潜力的杰出的后备工程技术人才。
2024年1月,两江新区“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先行区”改革,被纳入市级重点改革项目。两江新区主要负责人担任专班组长,推进改革。
双重学籍破解“产教不合”困境
学生通过项目制课程“修炼”真功夫
承担市级重点改革项目,两江新区如何“操刀”?
两江新区选择的突破口就是——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于2022年,是全国首批10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单位,设明月科创实验班、“3+1”卓越班和研究生班。
在该学院的实验室,尚显青涩的学生们已经干起了工程师的活儿。研二学生张涛,就在测试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的算法。“在项目中直接上手,边干边学,学得特别快。”张涛感慨,刚到学院读研时,他还是边缘计算、人工智能领域“小白”。经过2年的理论和项目实践,他已经可以独立编写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程序、开发算法。
这正是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创新之处。学生参与项目制课程,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相互穿插,让他们既有技术积淀,又具备动手能力。
因此,这里不少学生——毕业就直接“上岗”。2024年8月毕业的杜昊阳,入职国汽智控(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测试助理工程师。同样今年毕业的吴英杰,被赛力斯集团旗下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相中,担任测试工艺助理工程师。
这些学生都是“双重学籍”。杜昊阳来自重庆工程学院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吴英杰则来自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卓越工程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招收好苗子,学院面向重庆市内13所高校招收数理类、工程类和信息类学生,以交换生方式到学院学习,完成一年项目制课程。
另一方面,学院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连接知识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并与长安汽车、赛力斯、中信科智联、西部智联、中国汽研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打造实验室,共同培育优秀人才。
产业与教育,就这样融合到了一起。工程师学院围绕“智能化+新能源”共性技术,累计开设项目制课程20多门,校企合作课程7门。学院教职员工聘任实行年薪加合同制,特聘头部企业高级研发人员担任专职教师,打破学校、企业间人才不能流动的障碍。
让供给匹配需求,扩大培养规模
已促成数十家企业与高校“结对子”
目前,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约为300名,这显然还远远不够。为此,两江新区扩大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朋友圈”。
2024年3月14日,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诞生。
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市域产教联合体由两江新区管委会、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成立。
这个联合体包括中国科学院、华为、长安等77家单位,初步实现了产教研融合。联合体的企业成员遇到技术难题,可以直接发布需求,请求高校和院所成员的“内援”。
并且,联合体内的职业院校和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在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15个专业中,合作培养本科学生2050名,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一批具备高等教育背景的技能人才。
除了汽车产业,两江新区还在空天信息产业领域提前布局。2024年11月,重庆卓越工程师(空天信息)培养联盟成立,由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两江航投集团为盟主单位,聚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成员单位20多家。同时,两江新区推动赛力斯集团、广域铭岛等首批卓越工程师基地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工程师队伍建设方案,开展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引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