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的深意从七项年度案例中增强改革信心为小哥按下“休息键”让“周五下班去中国”持续升温让重庆夜景名片更加闪亮
第01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读懂“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的深意
从七项年度案例中增强改革信心
为小哥按下“休息键”
让“周五下班去中国”持续升温
让重庆夜景名片更加闪亮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渝论坛

读懂“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的深意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张燕

  一米一面,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上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多次提到“粮食”二字。“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时至今日,诗仙李白那句“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的含金量,仍在上升。

  一盘粟很轻、很轻,但又很重、很重。秦末,刘邦与项羽争霸。谋士郦食其劝说刘邦占领敖仓,将关东最大的粮库收入囊中,占据主动。“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现实的指南。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粮食安全“压舱石”越筑越牢。不久前,重庆公布最新数据,2024年粮食产量达1100.73万吨,创16年来新高。产量“新高”带来的,不仅仅是喜悦,更是沉甸甸的安全感。

  俗语说“看天吃饭”,但人多地少的我们,不能“听天由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这根弦,不能因丰收而放松。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粮食安全列为重中之重。其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等一系列部署更是释放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鲜明信号。

  粮食是种出来的。藏粮于地,是稳产丰产的前提。在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超过九成的重庆,耕地保护更考验智慧。在南川区南平镇石庆村,村民选择因地制宜,将小田并为大田,解决土地细碎化的问题。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昔日的“巴掌田”“鸡窝地”被清理平整,呈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雏形。石庆村的探索,正是重庆大力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的缩影。地块平整、耕作便利,“一地两季”无缝衔接,低产田变身高产田,农民的腰包自然就鼓起来了。

  种粮食不能蛮干。藏粮于技,是稳产丰产的手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单产怎么提?重庆通过开展再生稻配方施肥试验等重大技术集成和重点科技攻关,将成熟技术组装成区域性、标准化的增产技术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比如,村民韦先恩的再生稻种植技术标准,就在开州竹溪等11个乡镇、街道推广,助力当地建成优质再生稻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片1万亩。以技术挖掘耕地潜力、提高粮食产量,正是端牢饭碗的有效途径。

  端牢饭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率约为22.7%。正是因为提升产量“步步皆艰辛”,我们才更要感念“粒粒皆辛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不仅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更是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不可或缺的努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袁隆平一生投入杂交水稻事业,许下“禾下乘凉梦”;李澄海一生耕耘杂交玉米,创造玉米亩产世界最高纪录;李振声一生致力于杂交小麦,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品味麦香、感受粥甜,体会每一滴汗水的艰辛,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