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 厚植工业底色 呈现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第014版:区县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大渡口 厚植工业底色 呈现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渡口 厚植工业底色 呈现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现代化的大渡口 摄/刘映呈

  春风动力生产车间 摄/刘映呈

  西大附中地块 摄/钟戈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团采访“义渡就业列车”就业品牌 摄/钟戈

  “大渡口的招商特别细致周到,未来在大渡口的投资强度会更大、更好。”

  “我将向商会会员宣传大渡口,推动智能制造、小面产业、生物医药、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企业与大渡口实现精准对接。”

  前不久,“相约新重庆·投资大渡口——全国知名商会走进大渡口”活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家商会代表纷纷表达了对大渡口的热爱:机遇多、服务好、产业优、谋合作成为高频词汇。

  企业心声最能反映一个地区发展的真实面貌,大渡口区为何备受青睐?

  经济活力足——今年以来,大渡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5.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连续11个月位居中心城区前列,其中1—9月连续居中心城区第1位;规上工业总产值250.5亿元、同比增长5.9%,服务业增加值增速5.4%、居中心城区第4位;

  发展机会多——今年大渡口创新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两批次,新签约招商项目42个、签约总金额312亿元;全区综合创新指数72.9%、位列全市第1梯队,研发投入强度5.41%、居全市第1位;

  营商环境优——大渡口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累计为271家中小企业纯信用融资1.21亿元,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持续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营商环境2022、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市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大渡口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图景正徐徐展开。

  全年预计签订50个招商引资项目 总合同投资额达400亿元

  今年4月,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鲍斯股份”)到重庆考察投资。大渡口区招商投资局、区生态环保产业办、城运公司组建招商队伍上门拜访企业,根据企业诉求提前整理地块信息并作重点推介,成功吸引公司到区内考察。后来,招商团队持续与企业跟踪衔接,精准推介最新政策信息,最终打动企业。5月,鲍斯股份与大渡口签订《气体净化与材料研究生产基地项目招商合作协议》。

  为推动项目早日动工投产,大渡口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城运公司、城建公司、区生态环保产业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组建项目建设服务专班,制定项目建设时序任务分解表,全力保障项目加速度推进,从项目签约到土地挂牌,用时不到1个月。该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届时可实现每年4000台设备产能。建成后5年内,项目产值预计达10亿元,有力补充大渡口在工业节能设备细分领域的产业空白。

  不止于此,大渡口全年预计签订50个招商引资项目、总合同投资额达400亿元,其中市级项目预计45个、合同投资额300亿元,预计到位资金完成110亿元,开工率达75%。包括深圳行云集团跨境电商西南总部项目、亚通综合商业服务重庆总部项目、海吉亚医疗器械供应链项目、我市今年最大的民营基金重庆君实启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

  项目招引过程中,大渡口强调镇街、部门协同招商,今年,部门协同签约引入4个招商引资项目,镇街协同签约引入8个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洽谈推进过程中,强化“专项、专班”推进力度,仅用10天便成功引进天猫重庆总部项目。

  接下来,大渡口将重点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招商生态和品牌,力争2025年完成签约300亿元,到位资金达150亿元。

  全区76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20亿元

  重点项目保质保量推进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今年,大渡口重点建设项目有80个,计划总投资110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9.1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9个,年度计划投资44.8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5个,年度计划投资33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8个,年度计划投资34.8亿元;房地产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36.5亿元。

  目前,总投资约24亿元的萤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装饰装修完成85%,机电安装完成85%,总工程量完成80%,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运营,未来将建成研发、制造、物流等全生产流程协同互通的智能工厂。

  总投资约12.4亿元的南北干道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为南北干道葛老溪至工博段,长约1.7公里,于2020年3月开工,2022年5月完工通车;二期为南北干道南段和剩余段,起于工业博物馆,止于嘉南线连接道,长约1.5公里,于2023年6月开工,今年11月完成竣工验收,12月1日通车投用。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总投资约9.8亿元,位于刘家坝片区,占地面积约141亩,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建设72个班的完全高中,其中48个初中班、24个高中班,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办公楼、运动场地、学生食堂、风雨操场。目前项目总工程量完成约72%,其中1-6号楼主体封顶,填充墙砌筑施工完成,开始外墙抹灰、保温施工;7-10号楼基础施工完成;8号楼四层主体完成;9号楼三层主体完成70%;10号楼三层主体完成90%。

  在部门全力推动下,全区有76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推进顺利率达95%,预计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20亿元,带动全区投资持续平稳增长,推动投资增速位居中心城区前列。

  “5+2”产业齐头并进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今年以来,大渡口聚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材料、重庆小面等5个百亿级产业,以及文化休闲旅游、现代服务业这2个产业领域,七大产业求质求新、齐头并进。

  据介绍,重庆小面产业目前已累计引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9家;线下建成9万平方米重庆小面生产基地以及配套重庆小面中央工厂、重庆小面电商产业园等,全年营收将突破65亿元、迈向百亿大关。

  新材料产业发展同样迅速,全区已聚集各类材料产业企业主体42家,1—11月营收65.2亿元,同比上升1.5%,产值60亿元,同比上升2.4%。全区材料及应用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作为全市5个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重庆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发展集聚区之一,大渡口以全市体外诊断产业链主企业中元汇吉为龙头,集聚了217家企业,建成全市首个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前置园区服务平台等多个平台,营收突破100亿元。

  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方面,今年以来,超110家企业来区内考察,成功引进五力数创数字化展示平台等8个项目,合同引资额34.51亿元。目前,全区已拥有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企业723家,截至10月,该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05.6亿元。

  生态环保产业突破百亿营收。目前,全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全行业新增市场主体32家,全区生态环保企业达212家,今年全产业预计实现产值营收101.7亿元,同比增长7.86%。

  作为后起之秀的文化休闲旅游发展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同样可圈可点。大渡口围绕艺术产业的细分赛道,创新性谋划打造4号仓库影视产业基地,56家影视企业、工作室入驻,吸引90余个剧组、拍摄影片80余部。今年1-9月,全产业实现产值营收98.39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到年底将突破125亿元。

  现代服务产业共招引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40家,签订合作协议项目16个,签约投资额总计52.67亿元,到位资金3.96亿元。前三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29亿元,占GDP比重46.4%,同比增长5.4%,位列中心城区第4位。

  聚焦>>>

  “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是市委六届四次全会部署的重要工作。今年以来,“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推进大渡口高质量发展。

  大渡口在全市率先启动国企改革,制定印发《区属国企改革实施方案》及《调整方案》等文件,推动国有资本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推进国企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截至目前,纳入“止损治亏”范围的12户企业全面减亏,其中减亏8户、扭亏4户,亏损面、亏损额分别下降54.9%、96.8%。推动亏损、同质企业注销、吸收合并,完成企业法人压降7户目标任务。

  同时,大渡口对全区68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镇街开展下属企业摸排,并通过市场监管局企业登记系统反向核查,全面摸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群团组织下属企业运营、债权债务、资产财务等情况。目前,纳入全市改革范围的18户企业已注销17户,剩余1户已公告注销,上报完成率100%。实现政企平稳有序分离。

  今年前三季度,大渡口存量国有资产盘活回收资金21.84亿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

  “义渡就业列车”跑出就业服务“加速度”

  大渡口开通“义渡就业列车”,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培训服务等多元化综合性服务,搭乘这辆快车,数万人实现了“就业梦”。

  近年来大渡口不断迭代“一体式”保障机制,夯实创新创业专列,建成20余个创新孵化平台,招引千余家创新企业(团队),带动7000余人就业;通过建立健全创业导师队伍、就业服务专员队伍、“1+N”帮扶机制等举措,响应企业群众诉求、解决困难。

  优化“保姆式”管理机制,编组稳岗保障专列,设置综合窗口实现38项公共就业服务事项线上办理,建成重庆市首个城市社区“义渡巾帼手工坊”解决中年女性等就业问题;建成润邦·彩虹家园重庆残疾人就业基地,开展数据标注等培训300余人,直接吸纳残疾青年就业100名,完成数据标注项目95个,实现了500余人次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如今,借助这辆“就业快车”,大渡口产业促进就业更加充分,库内人力资源企业达98家,带动就业1.5万余人;创业带动就业更加明显,建成全市首家老工业基地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园和全国双创示范区,引进落地项目300余个;“家门口”服务就业更加便捷,建成“义渡”数字零工市场,在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中获“优秀就业服务项目”三等奖。

  王彩艳 陈佳佳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