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迈向教育强国建设之路上,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为新时代高校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大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新路径,提出了新要求。
重庆工商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抢抓高等教育发展重大机遇,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尤其是近年来,学校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紧紧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16字方针,以评估之能应改革之需,在推进“商工融合”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飞跃。
构建质量体系
激活质量文化内生动力
“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既是对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管理服务、质量改进、办学成效等的系统检验,也是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契机。”在重庆工商大学看来,育人为本、质量为要,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推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质量文化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学校秉持“质量立校”理念,以质量体系建设激活质量文化内生动力。
这种深层动力体现在重庆工商大学铿锵有力的前行步伐中。2005年学校成立第一届本科教学督导督察委员会,2007年开始设置独立的专门质量管理部门。学校以高度的质量意识和行动自觉,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让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不断积淀、传承和深化,逐步构建形成了校-院-系(部)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以及由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反馈、质量持续改进构成的质量监控体系,二者共同形成了具有重庆工商大学特色的、运行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新时代质量评价改革向更深更远处迈进,重庆工商大学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理念,将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持续推进质保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以“督”为中心转向以“导”为中心、从以评价“教师”为中心转向以评价“学生”为中心,打造以“育才”为本回归到以“育人”为本的质量保障新生态。
学校聚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第二课堂、考核评价、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授位资格审核等人才培养主要环节的质量把控,形成包含常规“三查”与专项检查、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估、教学状态数据监测、外部质量评估多位一体的检查评价系统和持续改进闭环系统,推动学校质量保障进入2.0时代。
目前,学校建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建立有督导评价、同行评价、领导干部评价、学生评价和管理人员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形成了质量决策、质量建设、质量监控、质量反馈、质量改进闭环运行机制;发挥教师、学生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主体作用,“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在师生之间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今,促进质量要求提升逐渐内化为重庆工商大学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越来越多的校院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改进育人服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治理水平;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本领;越来越多的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更加刻苦学习,增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能;教育评价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成效和学生发展,有效发挥评价的改革引领作用,实现教学质量“自查、自纠”循环发展提高。
瞄准关键领域
提升“商工融合”办学特色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明确要求,“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细细品读,从“教学评估”到“教育教学评估”,两字之变凸显出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担当。
为党育人践行使命,为国育才书写担当。作为一所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育人辨识度?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立德树人,思政为先。重庆工商大学按照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一体化推进思路,实施思政课建设“三项改革”,构建完善“全覆盖两结合三支撑四服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同时创建了“1+N”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平台,打造了“1+X”课程思政特色格局,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聚焦立德树人,学校紧扣应用研究型本科办学定位,探索“商工融合、文理交叉”应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高水平“商工融合”育人生态圈。
凸显“商工融合”特色,学校以“商工融合”为主要突破口,布局“1+2+2+4+N”学科生态体系,深入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打造以学科逻辑集成、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向合作伙伴借势、以区域需求为导向的多个学科群、专业群,促进新工科与新文科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强化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赋能,开展“双碳”领域研究生培养和校际“数字经济”联合学士双学位、校内“碳金融”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
深化产教融合,构筑应用型人才新生态。学校将教育教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现代产业学院+订单班+校企合作课程+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实践教学中心,联合开办“天健班”“浪潮数智菁英班”“易思蓓班”等订单式人才培养班,与知名企业联合开设153门合作课程,建有45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聘用88名企业高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导师,提升人才胜任力。
强化科教融汇,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升级。学校强化“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全链条部署,完善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开展数智科技、绿色低碳、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激发产学研协同育人效能,促进科研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瞄准人才培养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庆工商大学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不断培养输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以评估为牵引
书写教育强国“工商答卷”
审核评估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重庆工商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勇担“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使命,以新一轮教育教学评估为契机,以更高质量发展,书写教育强国、教育强市的“重庆工商大学答卷”。
以评估驱动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撬动重大科研项目服务效能。
学校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在重庆长寿建成“10万吨废油资源化处置示范线”,标志着学校在万吨级废油安全处置与高值利用技术领域、转化推广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以此为代表,重庆工商大学深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云图、三维手指静脉识别理论与技术等项目,展现出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力量。
以评估夯实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基础,不断增强商工融合办学实力。
学校已开展“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应用经济学)特需博士项目人才培养11年,建成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连续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新一轮学科评估排名分别位列重庆市第一,第二;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2024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增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夯实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伴随综合办学实力的大幅跃升,重庆工商大学以科研创新带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推动专业转型升级,以专业转型升级驱动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效能。一批批重庆工商大学学子将“青春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有力担当。
王红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后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发光发热;曾麒以青春之我践行初心使命,投身矿区生态恢复,让“熊猫故乡”展新颜;王孟元奔赴渝东北欠发达地区,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重庆工商大学精神在巴渝大地熠熠生辉……
千里之行,持之以恒者胜,抓住根本,方能行稳致远。重庆工商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人才培养满意度稳步提升,留渝毕业生占比和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毕业生占比逐年上升。接下来,学校将持续夯实党建引领“大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新格局,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紧紧围绕“商工融合”应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以“学校所长”对接“国家和区域急需”,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强国贡献重庆工商大学力量。
陈洁 杜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