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白云下的南滨路呈现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动人景象 摄/郭旭 |
开栏语
近年来,重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为此,策划推出“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专题报道,邀请部分区县生态环境局局长,讲述当地美丽重庆建设、厚植绿色发展本底、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生动故事。
地处“两江四岸”核心区的南岸,拥“山城花冠”南山、明月两山,临长江、嘉陵两江,既有地道重庆的山水人文气质,又有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南岸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袁亮介绍,近年来,南岸锚定“美丽南岸”建设总要求,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美丽重庆”建设南岸篇章。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筑牢生态环境压舱石
“我们全面巩固治水成效,深化落实河长制及总河长令,完成15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袁亮说,南岸完成“21+1”次级河流湖库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茶园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预计12月底竣工验收,长江干流南岸段水质保持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在深入开展治气攻坚方面,南岸统筹实施“降尘、治污、管车、禁焚、控烟”等治气措施,推动50家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和9家酒店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升级,督促涉气问题整改1.8万余个,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
在此基础上,南岸着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推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和用途分类管理,对20块污染场地实施风险管控、1块污染场地进行治理修复,组织12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完成18个行政村重点耕地周边重金属镉排查任务,重点建设用地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建成“无废城市细胞”124个,“无废城市”各项指标全市领先。
协同有序推进减污降碳
把稳绿色发展方向盘
近年来,南岸着力引导产业向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建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市级绿色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43个、智能工厂6个,新增科技型企业130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完成36户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2.2%、39.8%,地区生产总值中绿色产业贡献值占比从16%增至32%。
同时,南岸构建了“1+2+6+N”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重庆“双碳”人才市场在南岸揭牌,7家企业纳入重庆碳交易市场;推进重庆经开区近零碳园区试点,启动全市碳捕集与利用创新中心建设,预计年减碳量3195吨;重庆美的公司首个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车间实现“机器—生产线—工厂”智能决策,入选国家级5G工厂,年减碳量4648吨。
此外,南岸还率先开展了生态环境导向(EOD)开发试点,打造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基地三大平台,引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先行试验区,兑现绿色创新政策资金2032万元。
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富民
打造美丽南岸金招牌
“我们在生态修复方面,持续推进南山、明月山保护提升”据袁亮介绍,南岸对“散乱污”企业进行分类治理,累计拆除违法建筑978宗、总面积124.57万平方米,整治“绿盾”自然保护地突出问题79个,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5400亩林地建设,全区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56.03%,森林覆盖率达33.26%,水土保持率由64.14%提升至78.9%。
在此基础上,南岸依托南山、明月山山地资源和51公里优质长江岸线,带领群众打“山水牌”,吃“绿色饭”,走“生态路”,打造“川东南山盆景”品牌和全产业链,南山全域种植业面积达8000余亩,年销售规模上亿元;建成以南麓、览宽山房、南山里为代表的特色精品民宿69家,总营业面积超2.66万平方米,年营业收入达1亿元。
同时,南岸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美丽重庆城乡风貌示范区创建,长嘉汇城市会客厅片区、重庆东站站前核心区、放牛村示范片区入选“2024年美丽重庆城乡风貌优化专项工作重点指导项目名单”,新建历史和生态文明展示基地5处,成功开发下浩里、弹子石老街、黄桷垭老街、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一批具有山水人文特色和红色基因的旅游项目。
吴志杰 张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