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检互认 患者医院双赢国浩·18T 精雕细琢塑造国际化人居新标杆
第031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数字化医检互认 患者医院双赢
国浩·18T 精雕细琢塑造国际化人居新标杆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化医检互认 患者医院双赢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医生通过医检互认系统,查看西藏昌都患儿在当地的检查结果。(资料图片)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前不久,在南川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当主治医师李涛在电脑上调出徐福生在重医附一院照的腹部CT时,57岁的徐福生有些意外,随后感到有些开心——之前做的检查结果能跨院互认,他不用再做CT了,“方便了,还节约了钱。”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数字化医检互认已覆盖我市1233家公立医疗机构。今年以来,我市数字化医检互认量达到69.7万人次,直接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57亿元。为啥能医检互认?怎么一个“互认法”?未来患者还能得到怎样的实惠?连日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三个“一”

  解决“医检结果不互认”

  “怎么能互认呢?为啥以前不能互认呢?”徐福生好奇地问。

  “因为以前各个医院的信息系统是不联通的,我们看不到患者在外院的信息。”李涛解释。

  “那为啥之前带了纸质报告和胶片,也不认呢?”徐福生追问。

  “因为纸质报告和胶片不能完整呈现患者的病灶信息。”李涛继续解释,比如照一次CT,通常会有四五百张影像,但打印出来的胶片只能随机选择20多张,如果只看胶片,医生就看不到病灶的完整情况,因此会出现重复检查的情况。

  重复检查既增加了患者负担,又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让群众的就医体验感差、满意度低,成为患者就医的“痛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市从去年10月起实施“以医检互认应用推动数字医学影像服务改革”,并纳入全市重点改革项目。为此,我市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了“一朵云”“一平台”“一应用”。

  市卫生健康委信统处处长黄鹤解释,所谓“一朵云”,即市级医学影像云中心,将医学检查检验结果数据逐步汇聚在云中心,打破“医疗信息孤岛”。

  “一平台”,即建立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统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改造接口路径、标准化业务质控及互认规则等,医生通过工作站可“一键调阅”其他医疗机构的检查资料,以高清无损的方式实时查看原始检查检验结果。

  “一应用”,即“医检互认”应用,通过开放调阅渠道,实现市、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黄鹤说,“我们搭建的‘这朵云’要有足够大的容量,各医疗机构在上传数据时既要保证数据安全,还要跑出速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各个医院认识并落实这项改革举措。”市卫生健康委为此组织了5个专项小组每天跟进。

  截至目前,已有1233家公立医疗机构直接接入“医检互认”应用平台。针对不具备接入条件的医疗机构,市级统一开发建设医检互认PC端,依托“渝快办”,即将向全市2.2万家医疗机构开放查询调阅渠道,实现患者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共享。

  统一标准

  8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可互认

  光硬件建好了还不行。

  一名医生讲了一个案例:他在坐诊时,一名患者提供了在其他医院照的CT片,“照理说,血管应该是线性走形,锐利度很高,但患者提供的CT片子显示的血管边缘很模糊,根本不敢认,万一出了问题谁负责?”

  这位医生道出了同行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不同医院医学检查检验项目标准、质控水平不一。不仅如此,各医院的检查检验项目编码也不同。比如颈椎CT,在这个医院的名称是颈椎X线计算机体层CT平扫,在另一个医院可能就叫颈椎CT平扫,给医检互认带来不少困扰。

  “做好质控,形成标准,是实施医检互认的保证。”重庆市医学影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重医附二院放射科主任何晓静称,为此,重庆市医学影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重庆市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项目技术操作指南》,统一了80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互认标准,覆盖诊疗中大部分常用、高频、高值检查项目,并详细写明了检查体位设计、设备参数设计、影像评估标准、解剖结构显示等内容。

  “川渝两地卫生健康部门还制定了81项临床检验项目互认标准。”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副处长杨相玲称,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市卫生健康委还明确了可不列入互认范围或不受互认限制的8种情形,比如,因病情变化,已有的检查结果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检查结果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快的;患者处于急诊、急救等紧急状态下的。

  “我们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14个大模型,对一些达不到标准的影像,系统会自动评判为不合格,不纳入互认范围。”何晓静说。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互认,并不是对其他医院的所有检查‘一股脑’全部接受、认可。对一些变化速度快的疾病,即使是在同一家医院治疗,几天后仍然需要重新检查。”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江宇提醒,因为医疗工作有其复杂性和风险性,医生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判断,而不是“一刀切”。

  消除顾虑

  两项预算总额不作调减

  打通“能认”“敢认”的堵点,实施数字化医检互认,老百姓高兴了,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数字化医检互认会减少医院的收入、影响医生的绩效,会不会导致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不高,“不愿认”?

  记者从多个医院了解到,为减少数字化医检互认给医院带来的影响,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建立健全数字医学影像服务医保支持政策,采取区县医保预算总额和单个医疗机构预算总额均不作调减的办法,消除医院顾虑。

  各医院也纷纷推出相应的举措,助推数字化医检互认落地。例如,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率与个人评优评先、薪酬水平挂钩;对经提醒应调阅不调阅、边互认边开单等行为,予以通报、约谈等。重医附一院定期分析医学影像检查结果调阅及互认情况,对存在突出问题的重点科室进行通报晾晒、约谈提醒;南川区中医医院出台影像结果互认绩效考核文件,因未规范操作导致提醒后未互认的,将扣罚当事医生奖励性绩效,南川区卫生健康委还会每季度到医院进行抽查,应该互认而没互认的,将被通报。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跨医疗机构互认量达到69.7万人次。

  继续完善

  把更多医疗机构接入平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施数字化医检互认,不仅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也在倒逼医疗机构转型,不断优化医疗服务。

  重医附二院前不久开设了放射影像门诊,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放射诊断专家坐诊,提供外院影像检查会诊、报告解读及咨询、个性化检查等放射影像门诊服务。

  何晓静称,实施医检互认后,科室从传统的数量扩张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

  南川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学伟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虽然数字化医检互认的实施会减少医院收入,但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长期来看,反而会促进医院的发展。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实施数字化医检互认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坦言,目前医院大多是考核监督,缺少正向激励。

  “医检互认的确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代茂利介绍,我市将把更多医疗机构接入“医检互认”平台,并扩大检查检验项目范围,进一步为患者节省费用。同时,依托包括市级委属医院、在渝部队医院在内的优质医疗资源,逐步推进面向西部各省的检验检查数据互联互通和结果互认,为西部各省群众来渝看病就医节约费用、提供方便,推进西部医学高地聚集效应的形成。

  数读·重庆数字化医检互认>>>

  目前——

  数字化医检互认已覆盖我市1233家公立医疗机构

  即将向全市2.2万家医疗机构开放查询调阅渠道

  统一了80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互认标准

  川渝两地卫生健康委还制定了81项临床检验项目互认标准

  明确可不列入互认范围或不受互认限制的8种情形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14个大模型参与判评

  今年以来——

  我市数字化医检互认量达到69.7万人次

  直接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57亿元

  (记者李珩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