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动促“新”提“质” 奋力打造教育强市建设样本
第026版:强国建设 教育担当——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看落实
上一版 下一版 
五大行动促“新”提“质” 奋力打造教育强市建设样本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八中两江中学校
五大行动促“新”提“质” 奋力打造教育强市建设样本

  树人讲堂放飞航天梦想

  两江八中学生走进重庆大学物理实验室

  两江八中学生走进长安汽车全球实验中心

  2024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全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而这恰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大有可为。面对新时代对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重庆市八中两江中学校(以下简称“两江八中”)秉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以“新”提“质”、以“质”促“新”,大力实施“励志卓然”德育创新、“筑基卓越”课程建设、“进阶卓越”课堂提质、“卓然而立”教师发展、“卓荦不凡”数字赋能五大行动计划,以教育之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在重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奋楫扬帆、逐浪前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蓝图徐徐铺展。

  明晰改革路线图 写好高效能教学大文章

  连续七年荣获全区办学质量考评一等奖,荣获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一等奖,先后获评全国家校共育创新实验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重庆市义务教育新领雁工程“新课程实施样本校”、校本教研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项项荣誉,串联起两江八中令人欣慰的上行曲线。

  从金溪中学到金溪八中,再到两江八中,校名的变更意味两江八中既继承了重庆八中在重庆教育界的优良传统与基因,同时又积极探寻并开拓具有两江特色的卓越进阶之路。

  两江八中一路高歌猛进,跨越式发展背后的故事,要从一张教育行动“路线图”说起。

  自加入重庆八中以来,作为重庆教育界的“老牌新秀”,两江八中以长远目光,反复考量着未来的发展布局。“新质生产力讲求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适用在基础教育领域则需要教育实践的不断创新,优化组合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资源等要素,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治理水平。”两江八中党支部副书记、执行校长苏明海表示。

  循此思路,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两江八中紧跟时代潮流,制定并实施“卓越进阶”五大行动计划,重置学校治理、教师育人、学生学习系统,重构学校办学特色,重塑学校内部良好生态,为学校迭代升级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参考架构。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以五大行动计划为指引,两江八中教育改革力度空前、步履坚定。

  精心布局三大课程,赋能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全学科、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两江八中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标要求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构建以“发展人人”课程为主体,以“蓄力三生”课程、“双向奔赴”课程、“向美而行”课程、“卓越展翅”为拓展补充的全面育人课程体系,多维、多元、多样的课程体系全方位、进阶式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学校直面中学阶段学生成长关键时期面临的现实问题,建立低学段与高学段的双向衔接的适应课程、学段衔接课程、融合贯通课程,针对性、精准化施策,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学段衔接。

  创新建设三类课堂,推进课堂提质创优。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指导,两江八中建立“扩优课堂进阶打卡”制度,建设走向卓越的教学课堂、融合课堂、多元课堂,推动从“单纯的教师教学方式改变”转向教师课程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环境建设的综合改革,向卓越课堂迈进。

  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两江八中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发展快车道豁然开启。

  找准师生生长点 筑牢高质量育人主阵地

  近日,在四川省第五届“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展示活动中,两江八中副校长崔敏分享的《励志卓然——唤醒学生德育自觉的校本课程》案例,尤为引人注目。

  崔敏详细介绍了学校如何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文化体系、活动体系、实践体系、制度体系、协作体系的创新举措,独具特色的德育机制得到与会专家、同仁的一致好评。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找准师生‘生长点’,把师生的精神养正,全面搭建师生成长成才成功的进步阶梯,引导学生‘天天进步、厚积薄发’,引导教师‘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师生互为阶梯、共生共长。”苏明海如此诠释学校的育人理念。

  一直以来,两江八中把坚持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创新德育方式,优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路径。组建大思政队伍,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建设“一道一廊三阶”、举办校园文化节等,营造“卓然芬芳”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成长;开展“卓然三礼”仪式教育活动、“卓然五彩”教育活动、“卓然一趣”个性发展社团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建立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体系,形成资源目录清单和课程体系,以实践活动为学生进阶成长搭建平台。

  一堂堂笃定信仰、塑造价值的思政课和文化课,一堂堂锤炼能力、磨砺意志的活动课和实践课,让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在两江八中,向好而行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教师。

  今年9月,李睿尔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与对教育事业的炽热来到两江八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他敢问、敢说、敢做,用三个月的时间站稳讲台。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由于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很容易陷入困惑与迷茫之中。年级组的老师们毫不保留地分享教学、带班经验,手把手地‘传、帮、带’,让我快速地适应和成长。”李睿尔说。

  在两江八中,每一名教师都是这样拾级而上,最终成长为“卓然教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两江八中对教师爱深责切,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聚焦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等关键环节,实施教师星光行动、强光行动、聚光行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同时,学校通过搭建“双师课堂”“智慧云校”“教师成长学院”“青年教师工作坊”“修远大讲堂”等平台,共享八中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师资培训品质,助力教师快速成长。

  一个个德韵芬芳的师德典型、专业过硬的教学专家、潜心钻研的教研标杆,汇聚成一道道耀眼的光,照亮莘莘学子前行的路。

  如今,这所教学相长、师生同行的学校,种种变化交织辉映,催生出教育教学灼灼繁花、累累硕果。近3年,学生在科创教育、体操舞蹈、合唱团、舞蹈队、机器人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荣获市、区级奖励数百项;教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基本功大赛中屡获大奖,荣获最美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百余项;《城市中学“励志卓然”特色德育机制构建探索》荣获重庆市首届立德树人创新案例评选一等奖,学校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真正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插上数字化羽翼 绘就高科技发展新图景

  教室里,智慧黑板在粉笔板书和多媒体应用之间轻松切换;走廊上,电子班牌滚动显示着班级管理各项数据;录课点播平台上,可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

  从一块黑板、一方讲台,到不断丰富的数字教育应用场景,两江八中正通过不断丰富的应用迈向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新阶段,虚实融合教学空间已成为教学活动的普遍环境。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适应数字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生产力。当前,全球数字化转型趋势势不可挡,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更是如火如荼。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革新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智能的教育环境,是两江八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时代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近年来,两江八中深入实施“卓荦不凡”数字赋能行动,大胆探索信息与科技创新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智慧校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建好智慧校园,营造“智”教“慧”学新环境。两江八中以智能化建设为切入点,把信息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如构建覆盖全校的智慧校园系统、引入先进教学硬件设施、搭建录课点播平台,教育的深度、广度、可能性被大大延展。

  培育优质师资,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两江八中定期举办涵盖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在线课程录制等内容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多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应用技巧,学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效率。

  落实科创教育,育时代所需创新人才。两江八中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开设机器人编程、航空航天、C++编程等特色课程,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自下而上的数字化改革浪花,正不断释放数字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奔向新质教育的星辰大海。

  越来越多的两江八中学子主动走近科学、热爱科学、探索科学,争相在各级各类科创活动和竞赛中崭露头角,拔得头筹。学生熊浩宇在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中荣获中学组冠军。学生胡熙越作为重庆市的唯一代表参加2024年世界少年儿童发展论坛,并在会上做专题分享《我们爱科学》,向世界发出中国少年儿童的声音。

  跬步不辍,终至千里;敦行不怠,终成大观。眼下,两江八中正身处新旧变革之际,传承、融合、创新与发展,是目标,也是使命。面对新形势,两江八中将不忘初心,厚植教育的“新质生产力”,凝心聚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谭茭 陈锐 图片由重庆市八中两江中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