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要走好“三路”以高效有序的数据跨境流动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教育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发展现代农业要走好“三路”
以高效有序的数据跨境流动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教育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教育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黄田田 惠显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充分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聚合数字势能、释放数字动能,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发动数字化科技创新机制引擎,激活科技成果转化新动能。一是健全系统性数字化科研管理机制。推动科研项目无纸化,科研经费透明化,科研数据标准化管理。以流程在线、业务在线、数据在线为准则,建立数字化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强化数据共享与协同,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覆盖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二是建立创新型数字化科技成果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提升激励机制的精准性、个性化、高效性。加强重大需求前置,明确激励机制的目标和要求,以赋权、增收等为切入点,利用数字技术识别科研人员的潜在需求,制定个性化激励方案,赋予高校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更大收益分配自主权,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和质量。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化服务体系。有效整合资源、精准匹配供需、降低库存成本及风险,以数字技术优化转化流程。实时监控产品质量并快速筛选、评估及推广科技成果,确保转化效率与成果稳定性,从项目发现、评价审批、转化运营、作价增值四个阶段开展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

  搭建数字化成果转化“四梁八柱”,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高速路。一是建设数字化校企合作平台。通过联动共建、协同共享、数字赋能破解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难题,推广数字化工作模式,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以提升服务未来产业能力检验高校创新质量,描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未来图景。二是搭建数字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筛选、评估与中试,提升转化率,确保中试服务资源的全面共享与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实现中试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支撑科技成果中试服务和中试平台高质量发展。三是建立数字化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构建展示系统,运用知识图谱、智能分析、云上展示技术,实现科技成果的及时发布、快速检索、精确定位、精准推送、评估评价、技术交易、政策咨询等,确保数据安全与交易诚信,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渠道,促进“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落地落实。

  促进数字化科学研究改革创新,按下提升成果转化效能加速键。一是以数字化推动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成果转化成效为导向的数字化科研评价机制,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效果、市场影响力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以数字技术促进高校科研评价内容革新、评价方式变革和评价功能转向。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数据治理为基础、场景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评价机制数字化转型;以区块链等技术确保评价过程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增强学术评价的公信力,加快形成健康的学术共同体。二是以数字化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改革。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中,着力提升产学研用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三是以数字化加强科研人才培养。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科研人才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思想碰撞,形成互相欣赏、互学互鉴、携手共进的良好氛围,提升科研人才资源感知力、科研人才评价判断力、科研人才工作引领力,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助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