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湖学校鸟瞰图 |
|
孩子们快乐地奔跑 |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教育人的使命。
当前,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凸显,抓住主要矛盾、回应人民期待、办人民满意教育,教育人义不容辞。
开放两江,智慧之城。重庆两江新区这座开放的智慧之城,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勇担使命,向“新”而行,全力打造智慧教育新区、基础教育强区。植根于此的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从2017年建校以来,始终怀奋进之心,积跬步之力,主动应对教育的热点、难点、痛点,用奋进担当书写“破难出新”注脚:从一鼓作气立项多个国家级、市级重点课题,到敢为人先在重庆开设《儿童哲学启蒙》校本课程;再到全面发力获得数个“国字号”荣誉……星湖学校在奋力打造现代化学校的征程中,彰显出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和智慧魄力。
或许,一所小学校的行动虽然尚不足以改变时代教育的轨迹,但星星点点的微光终将点亮对于未来教育的思考。星湖学校以最大的努力,撬动发展的最大可能,孕育教育的无限精彩。
回应教育现代化治理之“惑”
破传统学校管理 立现代学校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内涵,而现代学校治理则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落脚点。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学校传统管理模式多为层级式组织结构,管理层次较多,决策过程复杂缓慢,部门之间协调不够高效。星湖学校在建校之初,也遇到师资多源,想法、观念不一,党员的“存在感”低等问题。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如何推动学校现代治理改革?如何“破”传统学校管理,“立”现代学校治理?
从学校管理到学校治理,一字之变,意蕴深远。星湖学校站在改革的前沿,压力满满却热情不减。
学校加强组织建设,实行党小组双轨制,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语文、数学、综合学科党小组、六个年级党小组为发展骨架,形成学科、年级党小组双轨运行,双线竞跑态势,让学术活动与行政业务获得了双重驱动,构建起党组织坚强领导,党员教师模范引领,非党员教师充分融入的基层组织体系。
为了突破传统科层制管理体系效能衰减严重、一岗影响一线的困局,着眼于长远发展,星湖学校开展“一部四轴”的学校治理体系实践,其中“一部”指的是党支部;“四轴”指的是“年级”“学科”“部门”和“项目”四条工作轴线。在扁平化管理中,“四轴”构成学校发展的共同体,该共同体以目标为引领,多维推进,全面助力各项工作迈向纵深,突出实效。
改革很快让广大干部教师尝到甜头:“大部分工作有了四条完成路径,相当于上了四重保险。”同时,老师们还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更清晰地呈现在整个管理体系中,人人都能被看见。这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队伍才干,激发了管理活力。
治理的关键在于引领和激活。星湖学校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学习网络,形成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和正确导向。党支部多次荣获两江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党支部的特色做法入选《渝教先锋榜样力量——重庆教育100个榜样访谈录》,治理模式创新与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学校虽建校不过8年,却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
回应教育课程改革时代之“困”
关注课程改革痛点 促进知识向素养转化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然而,现实中一些学校的课程改革只是写在纸上,课堂上“穿新鞋走老路”,学生依然是被动学习。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育人,使人成为完整的、活泼的全面发展的人。”星湖学校负责人说,该校着力重新定义学校,把学校建成研究站,鼓励老师们研究、提升老师的专业,让教师的心灵与课程改革产生契合与共振,提倡“让每位星湖老师都能像教育家一样行走、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像教育家一样表达。”并通过星湖学校“未来·教育家”论坛这个固定栏目,以教育家精神的驱动快速成长。
跳出课程看课程、跳出教学看教学。星湖学校不遗余力深化课程改革,并以此撬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由此便滋生出“全融合语文”的深刻实践,学校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与提升为归旨,打通时间的纵向维度,空间的横向维度,以创作为突破口,输出带动输入,集边界融合、方式融合、目标融合等多元融合于一体,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开展相应的项目课程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输出机会,在知行合一中培养素养。
六年级教师引领学生开启“识鲁迅—知鲁迅—建鲁迅纪念馆”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观看影片、制作PPT微课等活动让语文与美术数学等各科深度融合。学校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街道,开展亲亲演讲、亲亲辩论等,打通学与用的隔阂……星湖学校研究全融合语文以来,学科发展迅速,教师优质课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一次,市级一等奖两次,全国性课堂交流10次,教师学生获奖300余次。
星湖学校不仅向深处探索,而且敢为人先创造性开设儿童哲学启蒙课程,编写《儿童哲学启蒙课程读本》,形成近70节儿童哲学启蒙课例,2022年,该课程获重庆市深化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成果二等奖。
这背后,在于星湖学校孜孜不倦的课程改革实践。学校首倡“融天地万物,合师生未来”,持之以恒打造课程育人“金名片”,创造性开设智慧劳育、“六年四季”等30余门全融合综合性课程,这一系列探索无疑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脉搏和方向,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向深水区漫溯,向高远处攀登。
回应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三问
用今天的教育成就未来的栋梁之材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面对教育内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学校立德树人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全面育人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重知识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
“教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素养。”星湖学校提出了“筑场而育,群星闪耀”的办学宣言,着力培养内心温暖、头脑科学、身体强健的全面发展的人。
星湖学校着眼未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率先从校园环境做文章。学校将校园环境定义为“教育场、学习场、生活场”,提出建一所博物馆式的游学场的概念,秉持“一起向未来”的设计理念,创设一景一馆(博物馆),一馆一文化,践行“最环境的课程,最课程的环境”的教育理念,精心构建了系列教育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态环境。
校园里的教育24景,俨然是将校园空间巧妙利用的典范。例如,利用拐角空间设置荷花池,一位老师如是说:“书本上的《小荷》很有诗意,但是如果孩子们能亲眼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象,就更能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从建校之初的一片荒地,到如今绿树成行、景色秀美、匠心独具的森林式学校,星湖学校改变的不只是外在样貌,更是内在气韵。
引领学生“立大志”,明大德,学校设计大思政“访一群人”课程,通过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追星”,了解院士的先进事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激发学生好奇心、探求欲,学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开设“一院”,打出“两榜”。“一院”即星湖“少年科学院”,“两榜”即“问题风云榜”和“小发明风云榜”。星湖学校通过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实用奖”、授予星湖“小院士”称号等活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
锻炼学生劳动力、创造力,学校创新向日葵全融合劳动教育,将6000多平方米的屋顶改造为“空中农场”,通过开发向日葵项目式课程,在育种、移栽、管护、收获、炒制、分享的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星湖学校成为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学校”。
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有益的,星湖都会全力支持,每年5月16日既是星湖学校建校日,也是全校师生家长的“星湖日”,孩子们向老师、同学、家长和社会汇报多姿多彩的学习成果,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玩课程、品星湖,见证孩子成长,形成“共情、共享、共同奔赴”的家校联动,共同呵护孩子成长。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星湖学校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树立五育融合的意识,以整体的观念、融合的思维做好每一“育”,成为两江新区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
回应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迫”
扬自身发展优势 助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优质和公平亦是教育重要的时代命题。
教育要有新作为,意味着教育人不仅要关注教育的未来,更要关注时代的未来。在专注教育内部变革的同时,要有更宽的时代视野和格局。
然而,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明显,同校师资不均衡,青年教师亟待培养等问题难以避免。如何带动乡村薄弱学校发展?如何练就高水平师资队伍?如何加快高质量发展?
面对内部教师均衡发展之难、专业发展之愿,星湖学校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出发,把教师角色定义为示范者、教育者、教学者、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共育者、汇聚者、管理者,以此9个维度为基础,结合学校发展目标构建“能当好班主任、能上好每一堂课、会系统实践专题讲座、会策划并组织年级以上教育教学活动”等被老师们称为教师成长“六能六会”的12项能力指标。
“六能六会”通俗易懂,恰是教育家精神的星湖践行。学校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依托校本教研多种形式,赋予星湖教师十足底气。蒋炎贝老师荣获全国第九届数学文化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说课比赛一等奖。朱晓艳老师在两江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上,包揽所有项目的一等奖……
瞄准乡村学校所短、乡村教师所需,星湖学校以“精心谋划”补之短,以“深耕细作”填所需。聚焦师德修养和乡建情怀、课堂教学与学科育人等内容,星湖学校采取结对帮扶、诊断调研、名校跟岗混合研修模式,点对点对云南益宁、潼南塘坝等6所学校进行帮扶培训。独具特色的“赞同”“质疑”“发言”等星湖课堂手势语,“全融合教育”理念,“智教慧学”的高质量特色课堂内涵等系列优质资源在帮扶学校沉下去、活起来,让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从校内到校外,星湖学校释放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为教育事业整体的均衡和优质发展竭尽全力。行教育者无穷期,星湖学校还将致力于小学教育大模型的研究,力争为中国教育学、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的实践智慧和美好样态。
回应数字化蓬勃发展之“势”
立足数字优势让“看见每个孩子”成为可能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数字技术的崛起正在重塑世界,通过数字化赋能教育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仍然任重道远。尤其是面对教学方式单一、评价体系欠完善、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等现状,教育数字化转型面对着重重挑战和困难。
然而在星湖学校,却是一幅生动场景,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数字化赋能教育的影子。学校利用平台丰富的音乐、心理教育、艺术等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学生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追“星”,寻访“院士、学者”,或者化身为“小先生”,通过录制小视频的方式,生动讲解例题、习题、易错题以及有趣的数学故事……
“我在自助评价机器上就能存入我的电子星湖币。”二年级(一)班罗辰希同学拿着二维码对着自助评价终端为自己“储蓄”。原来,学校开发了一套学生综合素质轨迹清晰、发展评价科学多元的智能化学生评价集成工具——星湖学校星耀未来评价系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专属的二维码,每学期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智慧成长报告。
学生的智能化评价只是星湖学校数字化浪潮的一个缩影,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在星湖学校早已成为常态。学校重新定义了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并研发了新时代教师评价量规,建设了新时代教师评价平台,实现评价结果的图像化、可视化,学校教师“智慧画像”综合评价系统的研发得到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的肯定并刊发。
一次次突破与好评背后,在于星湖学校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地认知:教育数字化的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驱动,赋能当前的教育教学系统性变革,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而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资源的均衡覆盖。
学校建构“双层五维”的智慧教育体系,从课程、课堂、评价、管理、智慧环境等5个维度开展实践探索,形成双层五维架构,描绘“智慧校园”样板校的模样。学校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首批试点学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小学数学、小学美术资源建设责任校”之责,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共建共享新模式,修改或增补资源六百余项,为平台的资源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联合中科信息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融合智慧教育实验室,借助行业专业力量,以学科组为依托,把智慧教育研究成果落实到具体学科课程中,实现“融”天地万物,“合”师生未来的美好愿景。
塑造新优势、形成新经验。星湖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推动了学校自身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而且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张先彬校长团队被教育部任命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第三批省级推广团队,专家团队成员多次受邀前往全国各地分享智慧教育经验。学校发起全融合智慧教育研究共同体,探索智慧教育发展新路径,为全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改革创新勇立教育潮头浪尖,与时俱进回应时代命题。星湖学校如一棵大树深深扎根两江新区这片智慧沃土,又如孕育满天星斗的摇篮不断蓄势增能,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贡献更多教育力量。
文秀月 胡忠英 图片由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