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新时代·好记者”巡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巡讲现场,巡讲团成员与新闻学子对话。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卞立成)11月6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记协组织的“新时代·好记者”巡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巡讲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
此次活动旨在传播时代精神,唱响时代主题,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反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活动现场,8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走进高校,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业经验和真实感受。
“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不要做一个新闻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周秋含说,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为什么出发。他回忆了自己从“IT男”到新闻人的转变,也借老子在《道德经》中写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告诉新闻专业的同学们,要坚守在新闻这一领域,虽无争先之心,却始终保持滔滔不绝之势。周秋含还分享了自己对数智时代传媒业激烈竞争的看法:“高品质的内容永远是‘稀缺品’‘硬通货’,优质内容依旧是媒体以不变应万变的看家本领。”
“从22岁到42岁,20年,300多万字的稿件,就是我的整个青春。”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高晓燕讲述了自己20年的从业生涯。她曾在全国两会上“拦截”各路大咖,用文字见证重庆发展的足迹;在经济论坛上,专访重庆民营企业家陈泽民,记录他苦口婆心劝诫大家“少打麻将多赚钱”;在深夜冒着危险暗访黑渣场,以监督报道助力重庆主城关闭最大的黑渣场……她坦言,如今“人人都是记者”“学新闻毕业就失业”等调侃,常常会压得记者喘不过气来,但每当新闻出现,她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范长江那句“决胜于社门之外”,想去更多的现场,采访更多的人。
“这七年来,崖柏在重生,我们也在成长。”开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汶聪在现场分享了植物界“大熊猫”崖柏“重生”的故事。从6年前跟着科研团队做野外调查,到见证科研团队建立国内首个崖柏野外种群数据库,自主繁育崖柏270万株、野外回归75万株,她骄傲地说,如今的崖柏已经“走出”了雪宝山。从去年开始,崖柏在广西石漠化区域、黄土高原沙漠化区域等全国16个生态脆弱区域落地生根,平均存活率达到75%,实现了我国珍稀濒危植物拯救历史上的重大突破,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方案”。
巫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熊威分享了王汝保老人为改变村子缺水困局,带村民爬悬崖、打炮眼、埋炸药,耗时280多天“啃”出7600多米长水渠,而后又守护水渠18年的故事。他把对这位老人的敬意和老人传递给自己的强大精神力量,写进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也通过“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将这个故事带到北京,让更多人记住了“王汝保”这个名字。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汤健萍分享了自己27年的采访经历,在记录城市变化的同时,也亲身经历了媒体的蝶变与新生,而今的她从国内传播转向了国际传播,致力于“让世界看到新重庆”;第1眼新闻记者刘恋以在《新闻第1线》节目的工作经历,道出了新闻联播的要义——不只要速度,更要有深度,要更深入地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火热场景;上游新闻记者阮鹏程则结合自己跨专业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鼓励新闻专业的同学以不变应万变,坚持严谨的学习态度,革新认知、创新实践,争取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华龙网“00后”记者王旭睿和大家分享了自己3年来的工作经历、感受——只有深入现场,才能写出真实、有情感、有力量的报道。
巡讲结束后,8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与重庆师范大学的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悉,接下来,巡讲团还将进高校、走基层,现场讲述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新闻故事,交流创作感受、分享创作经验,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子们,树立新闻理想、投身新闻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新闻队伍建设,为全市乃至全国新闻舆论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