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修整一新的朝天门广场试开放,吸引许多市民游客涌入观景、拍照。只是,1米6的围墙,让许多市民游客感觉有点高,甚至被迫在“不踮着脚无法与江景合影”与“踮着脚被安保人员劝阻”间二选一。对此情况,收到反馈的渝中区住建委表示,将组织相关单位现场勘查,商议后研究整改。
近日,整改完成的朝天门广场又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市民游客纷纷表示:围墙变“矮”了,视野开阔、安全又出片。
有细心的市民发现:围墙的条石没有减少,而脚下的观景平台区则比年初抬高了不少。原来,朝天门围墙担负着防洪的重任,高度不是说降就能降。所以,此次整改的重点是将平台整体抬高35厘米,在不影响防洪的前提下,通过让游客“站得更高”来“看得更远”,从而有效平衡了安全与观景的需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拆掉条石的“取巧”与平台垫高的“守拙”之间,重庆选择了后者;在建筑安全与游客体验之间,重庆选择了兼容。这种“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思路,是干事创业、解决问题的思路。只不过,从民众呼吁到“减高”落地,中间用去了大半年时间,这也让人对办事的效率有了更多期待。
好事要办妥,更要办快。像朝天门广场这种名声大、客流量大的地方,尤其需要权衡好效果与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游客旅游很像“一锤子买卖”,回头故地重游的游客毕竟不多。正因如此,不同热门旅游城市的管理思路差异极大:一些地方听之任之,总想在下拨游客身上继续吃红利;一些地方则侧耳倾听,将游客的反馈抓紧记在待办事项的“小本本”上。重庆既然坚定选择了后者、承诺整改,建议多怀一些紧迫感:早一点整改到位、完工交付,就能早一点供市民游客使用,就能吸引更多潜在游客——做好事、做实事的同时,多一些这样的市场意识,不是坏事。
游客走南闯北,分得清好赖,感受得到“性价比”。所以,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总是种草打卡与旅游攻略齐飞、避坑指南与批评曝光一色。旅游经济要靠口碑,而口碑积累起来十分不易,重庆要立住“宠粉”人设,除了封桥让路、推迟地铁运营时间等具体举措外,还要用更及时高效的服务举措,让游客感受到重庆的耿直与诚意、速度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