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午,万州区万达广场一楼,余外零关税跨境美妆集合店人头攒动,一拨又一拨顾客挑选着货架上各类跨境优品。
“这是重庆主城区外首个‘保税展示+跨境电商’项目。”万州区商务委主任杨晓峰介绍,万州发挥开放平台功能作用,探索“保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对外贸易“加速跑”。他说:“决战四季度,我们正冲刺外贸进出口全年80亿元目标!”
首个“跨境电商+保税展示”项目落地
去年,万州区商务委招商团队先后前往成都、深圳等地拜访客商,招商引资实施“跨境电商+保税展示”项目。
“地理位置如何?”
“我们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这里交汇。”
“交通优势呢?”
“万州是全市乃至西部内陆地区唯一拥有航空、水运‘双口岸’的区县,与达州、开州正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
商务对话没有过多客套话,客商问得直接,招商团队答得干脆。双方就产品销售渠道、物流和要素价格、当地支持政策等进行商谈。万州明显的交通物流、人流人气和营商环境比较优势,给客商留下深刻印象。
洽谈取得初步共识,可又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万州必须要争取到“保税展示+跨境电商”项目试点,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保税展示+跨境电商’项目试点全市只有3个名额,我们要获得试点资格,就需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万州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做到了先人一步,提前找到了意向客商。”万州区商务委外经贸科科长周敏说,最终万州获得了宝贵的试点资格。
接下来便是找合适的项目地点。经过多方考察,万州万达广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庞大的客流量成为了首选之地,但高昂的租金成本又让客商犯了难。
“这个项目是万州乃至渝东北首店。”关键时刻,万州区商务委与万州万达广场进行多次协商,大家都深刻认识到“保税展示+跨境电商”项目能丰富消费业态,激发市场活力,也能为广场带来更多的人气和消费。“这是多赢的好事情,最终达成了租金优惠数万元的协议。”
去年6月21日,重庆主城区外首个“保税展示+跨境电商”项目在万州正式签约。
平均每月销售额约150万元
在余外零关税跨境美妆集合店,记者看到250平方米的店铺内,展示有美妆、香水、护肤品等超100种进口商品,其中很多是国际一线品牌。
店长余艳秋介绍,该店通过整合关务系统、仓储系统、销售系统,能够实现线上下单、跨境支付、店内清关,这种模式极大地缩短了消费者与海外商品之间的距离,消费者能够快速便捷地选购到货真价实的海外商品。
吸引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消费体验感。相较传统电商或线下模式,“保税展示+跨境电商”项目集“品质保障、使用体验、即时便捷”于一体,实现了同质价更优,同价质更稳,同质同价体验感更强。
现场,一位顾客坦言,以前买进口商品,不但担心商品的真假问题,而且配送速度也慢。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正品,还能享受到跨境电商零关税的优惠,确实方便又实惠。
“开业当月销售额就超过200万元。”余艳秋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通过“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新零售模式,该店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平均每月销售额约150万元,“我们正扩大规模,计划引入更多线上品类到门店,满足消费者品质化、多元化和不断升级的需求。”
锚定外贸进出口全年80亿元目标
“‘保税展示+跨境电商’项目,只是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的一个缩影。”杨晓峰称,万州正推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口岸优势转化为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
前不久,在万州综合保税区,一批价值121万元的比亚迪二手汽车完成清关后,漂洋过海前往尼日利亚。这是万州乃至渝东北地区首批自营出口的二手汽车。
助力二手车出口,万州引入平台型企业,在报关退税、跨境物流和支付结算等方面为出口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建设二手车出口公共基地,组建公益性检测队伍,实现出口汽车的安全存储和便捷中转。
“过去,我们主要通过第三方代理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重庆市宝骏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任磊称,自营出口可以避免中间环节费用,获得更多利润,但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需要自行处理寻找买家、洽谈合同、安排运输和报关等所有出口相关事务,相对而言更麻烦。
万州区相关部门积极与海关、三峡保税公司等相关单位沟通协调,从企业培育、资质申报、出口试点、通关退税四个方面开展二手车出口工作,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任磊就出口退税算了一笔账,以前代理出口,需要垫付税款,且退税时间较长,约为两个月;如今有了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出口退税款在提交资料后2—3个工作日就能到账。
“资金回笼更快,公司运转更畅。”任磊称,不到3个月,公司已完成二手车出口30台,出口金额350万元。现在,他们正与非洲、欧洲以及加勒比地区一些国家的客户保持联系。他满怀信心称,“我们目标是全年完成二手车出口超过50台!”
此外,万州还指导6家传统外贸企业入驻国际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全年跨境进口额预计可达2000万元;积极引入母婴、百货类合作商家,丰富跨境电商新零售项目商品种类,逐步打造品类全、模式新、影响大,辐射渝东北的保税购物项目;引进外贸综合服务类公司,推动本地农特产品“借船出海”;鼓励企业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培育内外贸一体化排头兵企业,争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据统计,今年1—9月,全区实现进出口额42.2亿元,全区外贸总体向好。杨晓峰表示,“锚定全年外贸进出口80亿元目标,我们正发展加工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打好‘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