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作家捧出这部作品集再卑微也要活出腰杆挺直的样子见证人类文明的光辉“迦陵书系”(百岁典藏版)《1791,莫扎特的最后一年》
第012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重庆作家捧出这部作品集
再卑微也要活出腰杆挺直的样子
见证人类文明的光辉
“迦陵书系”(百岁典藏版)
《1791,莫扎特的最后一年》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0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版书架

见证人类文明的光辉
——读《科学家的图书馆》
陈放

  读罢手里图文并茂、还散发着油墨香的《科学家的图书馆》(重庆大学出版社9月出版),忍不住给书友发信息:没想到,一本讲科学出版物和科学发展史的书,居然让我这个科学的“门外汉”,体验到了没看过瘾的失落感——好书永远不够厚啊。

  究其原因,一是它选取科学书籍这个独特视角,列出了2500年以来最伟大的150本科学著作;二是厘清了科学与科学书籍之间的关系;三是串联起大众熟悉的各个年代的科学家;四是汇集了200余幅珍贵的图版,让读者对历史上优秀的科学书籍及其外观特色一目了然。

  该书跨越5个时期,是一部探究科学书籍历史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的科普作品,其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布莱恩·克莱格,他是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和英国物理学会会员,长期为《自然》《科学焦点》《科学美国人》等杂志撰写专栏,出版的作品包括畅销书《万有引力》《大爆炸前传》《无限简史》等。他的科普作家经历,应该是令这本《科学家的图书馆》轻松易读的一大原因——就像书里所写,大众更容易理解的科学书,往往是科普作家写出来的,而不是专业的科学家。

  这本书全景式介绍了人类历史上重要且经典的科学著作,勾勒出了科学出版物从古代到21世纪的历史变迁。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书籍有什么巨大价值和作用,又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与未来。

  在导论中,作者先从最基础的“发明”——文字说起:“对科学而言,文字的力量在于,书籍充当了思想和发现的储存媒介。如果没有文字,就很难建立起科学传统。”的确如此,“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以及无数科学家,能够借鉴前人思想,学习先进技术,都要归功于文字的发明。书中就有古希腊经典奇书《数沙者》的例子,讲述数学家兼工程师阿基米德试图计算出多少粒沙可以填满宇宙的故事。阿基米德是参考了另一位科学家阿利斯塔克关于宇宙的假设,才能做到这一点的。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分享外,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传播是推动世界范围内科学快速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书中我惊讶地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泥活字印刷的图书出现在中国,是曾任南宋宰相的周必大指导工人完成的《玉堂杂记》(1193年),使用的是黏土烧制的胶泥活字,比很多书刊资料中提到的1452年古腾堡“第一本”活字印本,早了259年。

  其实,在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在唐朝甚至可能更早的隋朝所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已经对中国人以及对全世界贡献了实用价值,让书的形态可以告别手抄本。

  说到手抄本的潜在风险,作者在第一章“古代世界”里特别指出:“当抄写员不赞成文中的信息时,他们总会在有意或无意间修改文本。现代分析可以显示出原始信息是如何被修改,以符合后来的文化要求的。这对科学图书来说尤其危险,因为保持原始细节至关重要。”

  这一章节还在数学领域着墨较多,介绍了写于公元前290年、至今仍作为教科书使用的《几何原本》,归纳了我国大约成书于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的特点及贡献——“其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更倾向于解决问题,和《几何原本》的形式证明相比更实用。正因中国古代数学的实用倾向,《九章算术》为我们提供了早期文明形成的必要条件。”窃以为,最后这句话正说明,人类文明的光辉历程,也是科学出版与科技传播交流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历程。

  第二章“印刷引发的文艺复兴”中,不仅提到了出版领域与印刷相关的大变革,更介绍了1200年左右到18世纪末科学领域的极大跨越——人类对宇宙、对科学发展方式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这一章,我们可以重温,天文学家、数学家、自然哲学家如何共同将天文学的发展推上了新的台阶;也可以透过一本本书籍,见证矿物学、医学、物理学、数学、博物学、化学的茁壮成长。

  艾萨克·牛顿及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自然是本章写作重点之一,让我们在常规的“万有引力之父”之外,对牛顿多了更为丰富的认识。我也从书中第一次知道,对牛顿影响深远的科学家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后者因写下“我思故我在”的《方法论》而闻名。

  书中第三章“现代古典时期”涵盖了19世纪,随着科学逐渐发展成熟,我们会看到科学写作的作用开始转变,期刊成为科学家之间交流的主要载体,让科学书有了更广泛的受众。第四章“后古典时期”和第五章“新一代”则体现出最近两个世纪的科学以及科学写作性质的巨大变化。

  书中每一章都提到了大量不同的科学书籍,展示了书的使用方式,以及科学书籍随着时代变迁而产生的变化。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已经在使用电子书,但其本质仍然是书,不是吗?作者说:“书的性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它仍然是一个将人类与宇宙联系起来的无与伦比的机制。比起只看图片或只看视频、电视节目,书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内容。”我想,对于科学书籍来说,尤其如此。

  《科学家的图书馆》列出的150本伟大科学著作中,很多古老的科学书籍已不再适合现代阅读,也没有中文版本。不过作者为读者细心分析了20世纪、21世纪畅销的优秀科学书籍成功的原因,这种“揭秘”一定程度上算是列出了一份优质的科学类阅读书目,我们可以轻松地“按图索骥”,继续探索“科学家的图书馆”。

  这不仅是对科学书籍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科学传播方式演变的深刻洞察。书籍将继续作为连接人类与宇宙的桥梁,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照亮前行的道路。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