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强与拼搏绽放生命光彩
第008版:残联
上一版 下一版 
以自强与拼搏绽放生命光彩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0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自强与拼搏绽放生命光彩
——2029名运动员参赛,重庆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落下帷幕

  ①“羽”显风彩,残疾人运动员正在进行羽毛球比赛。摄/齐岚森

  ②打腿、划臂、换气,激起朵朵水花……比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游泳选手们奋力拼搏,“泳”不言弃!图/合川区残联

  ③乒乓球比赛现场,运动员们紧握球拍,眼神专注,发球、接球……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摄/李显彦

  ④他们单膝跪地、手握壶柄,瞄准投掷,200多名旱地冰壶运动员同台竞技。摄/李显彦

  ⑤三根手指抓住球,瞄准远方地板上的白色目标球,将滚球抛出一道弧线……43名硬地滚球运动员在赛场尽情展现残疾运动员的自强与风采。摄/李显彦

  ⑥奋力助跑,腾飞而起,在跳远比赛中,运动员们用坚持和汗水追逐梦想超越自我。摄/李显彦

  ⑦“轮”上飞翔,志在千里,特奥轮滑运动员们竞相角逐、你追我赶。图/巴南区残联

  ⑧瞄准,射击!……紧张激烈的射箭比赛现场,选手们沉着稳定、敢打敢拼。图/巴南区残联

  ⑨鸣枪开跑!冲刺……田径运动员们全力以赴、奋力拼搏,勇争好成绩。摄/李显彦

  汗水浇灌梦想,奋斗成就精彩。

  过去数月,重庆迎来了一场感人、精彩、震撼的体育盛会,重庆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顺利举行。

  四年一届的残疾人运动会,是全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水平最高的综合性残疾人运动会,是属于全市169.4万残疾人朋友的体育盛会,也是残疾人运动员展示不屈意志、实现自我价值的魅力舞台。

  今年5月6日,重庆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合川区体育中心体育馆拉开帷幕,来自全市各区县的200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努力克服身体上的障碍,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以精彩的比赛诠释运动的力量,以进取的精神激发生命的潜能,用拼搏的激情奏响残健共融的绚丽华章,描绘了巴渝儿女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画卷。

  本届残运会设立肢体残疾组、视力残疾组、听力残疾组、智力残疾组4个组别,共有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射击、射箭、旱地冰壶、硬地滚球、特奥轮滑、排舞、啦啦操、三人制聋人篮球、围棋、象棋15个大项,报名参赛运动员2029名,赛事规模超5000人。

  10月16日,市七届残运会落下帷幕,共产生出奖牌1038枚(396金356银286铜)。

  路在脚下,因拼搏,行将致远;梦在前方,因奋斗,无限可能。随着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铿锵前行,重庆残疾人运动员将挥洒更多的激情、追逐更远的梦想,也必将为重庆人民带来更多的感动和自豪!

  羽毛球

  ——每一场比赛,他都奔着冠军去

  “每一场比赛,我都是奔着冠军去的。”来自万盛经开区代表队的羽毛球运动员程良华在获得市第七届残运会WH2级别男双、混双冠军后说道。

  羽毛球是本届残运会第一个开赛项目。程良华今年43岁,在15岁那年因一场事故失去了右腿,但他没有自暴自弃,靠着坚韧不屈的精神,18岁时加入了残疾人田径队。经过系统训练后,程良华改练残疾人站立式羽毛球;33岁时,他开始练习轮椅羽毛球,直到现在。

  “刚开始练球,轮椅的控制是最难的,慢了会接不到球,快了会掌握不好方向,经常撞墙撞得鼻青脸肿。”程良华说。

  不服输的程良华每天会进行上千次的挥拍,经常独自加练,手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茧子,竞技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程良华在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上获得站立三级SL3男子组铜牌;2015年,他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轮椅二级WH2单打银牌、双打银牌,并顺利入选国家队;在2019年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他斩获了轮椅羽毛球男双金牌。

  平常训练中,除了自己带头刻苦训练,程良华还主动充当助理教练,协助选拔队员,带领年轻队员利用休息时间巩固基本技术,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结束市第七届残运会之旅后,程良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说,要代表重庆参加明年的全国残运会,“我一定会拼尽全力,为家乡争光!”

  游泳

  ——化身为鱼,奋勇向前游

  像一条鱼跃入水中,快速摆动双腿向前游去,率先以头触壁完成比赛……

  游泳赛场上的运动员,他们有的没有双臂,有的下肢残疾,有的双目失明,有的出发时需要教练拉着手,有的只能靠身体去感知泳道的位置,有的游完需要有人抱着才能离开泳池……虽然身有残疾,但在水中的他们就是一条条奋勇向前的“鱼”。

  在本届残运会游泳项目听力残疾组的比赛中,年仅15岁的小将张逸翔获得男子S15级50米、100米、200米自由泳三个项目的金牌,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敬佩和掌声。

  张逸翔从小就十分热爱游泳,在2015年进入万盛经开区游泳馆开始系统训练,为了尽快掌握游泳动作要领,他废寝忘食地练习,虽然听不见,但总是很认真,练习从不“打折扣”。空余时间,他就缠着教练一次一次地纠正动作。

  2018年,他首次参加重庆市残疾人运动会,就夺得一枚银牌,这让他信心倍增。

  作为一名听力障碍残疾人,张逸翔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障碍和身体上的诸多不适,刻苦训练,多次成功登上省市级和全国性赛事的领奖台,在2024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邀请赛中,他获得了1金1银1铜的好成绩。

  “这次参加市第七届残运会,我看到大家都很努力,真的感到热血沸腾。我也会继续加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为听障人士争取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游泳技术和竞技水平,在赛场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张逸翔说。

  田径

  ——仅有一只手臂,同样可以绽放光彩

  加速,冲刺,撞线!10月12日,田径赛场,来自永川代表队的运动员陶治强正在参加男子100米项目,顺利拿下一枚金牌。

  陶治强虽然从小只有右臂,但特别喜欢跑步,自己一直在进行专项练习,在大学期间就主动申请加入了校田径队。“别人两只手完成的事情,我用一只手臂照样可以做到。”

  陶治强在跑道上需要克服比其他选手更多的困难。在起跑时,蹲踞式起跑需要两只手撑地,而他只能把重量放在一只手上,这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没有什么捷径,就是一次次地练。”陶治强说道。

  2014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市残运会100米、200米冠军,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100米、200米冠军,在全国残运会上收获两枚铜牌。

  2021年6月,在教练的建议下,陶治强积极备战全国残运会,开始学习背越式跳高。跳高对于他来说是崭新的项目,技术要求高,但有跑跳的扎实基础和运动天赋,加上训练的刻苦,他很快就发现右腿起跳比左脚更有力,于是按照左边助跑、右脚起跳、右臂弥补的方式强化训练,并咬牙坚持了下来。

  去年8月,陶治强在训练中跳出了1米8的好成绩,他期待能有所突破,“我今年25岁,正是练田径最巅峰的时期,我想趁着这个时间段冲击自己最好的成绩。”

  乒乓球

  ——想一直打,直到自己打不动为止

  19岁的肢体残疾人李沁颖是万州区代表队的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在10月12日举行的站立组TT6比赛中,她挥拍、扣杀,与比她年龄大的选手对战,最终获得了一枚银牌。

  “以前我不知道残疾人还能打乒乓球,小时候打球也只是为了锻炼身体。”李沁颖说,2019年,她被教练于涛发掘,随后独自一人从老家四川来到万州参加系统训练,“乒乓球对我来说意味着重生。”

  李沁颖因从小患有脑瘫,身体素质特别差,几乎每个月都要生病住院,造成性格也比较自卑,总觉得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

  自从开始练习乒乓球,李沁颖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人也更加自信开朗,运动对她的生活确确实实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在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中,李沁颖拿下了女子单打金牌,本届残运会,她对自己的成绩还算满意。

  “打了两场,第一场没有进入状态,到第二场状态更好一些,最终的比赛结果达到了预期。”李沁颖说道。

  尽管在练习乒乓球的过程中,李沁颖也想过放弃,她的外婆就曾劝过她:“要是太累,就别练了”,可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父母更是全力支持她。

  对于未来的目标,李沁颖有自己的想法。“我想一直打,直到自己打不动为止。”李沁颖说,不管从事任何职业,都很辛苦,但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一切都是值得的,接下来,她会全力备战明年的全国残运会,争取进入前两名。

  旱地冰壶

  ——既提升了智力,还能实现自我价值

  10月12日,旱地冰壶比赛在合川区体育中心副馆激情开赛。

  比赛现场,运动员们展现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们单膝跪地、手握壶柄,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和力度,瞄准投掷,运动员之间也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旱地冰壶项目注重策略的运用,运动员需要根据对手的情况和赛场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战术和策略,强调智慧与力量相结合。”合川区代表队教练员宋中玲介绍,比赛均为男女混合组,分为肢体组、智力组、听力组三个组别,根据报名情况采用分组循环和交叉淘汰的竞赛形式,每场比赛6局。

  相较于其他项目,旱地冰壶的训练难度会更大一些。宋中玲说,旱地冰壶会考验运动员一定的智力,很多运动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关键球,比如,这个球该怎么打,还要考虑下一个球如何打,因此,平时训练需要反复讲解战术,并多次练习。

  “合川区特殊教育学校代表合川区参赛,我们坚持每天训练两个小时,同时注重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根据孩子们的身体状态和年龄特征,我们每训练半个小时就会安排简单的休息,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星星’等方式激励孩子们,不断提高孩子们的训练积极性,并确保训练强度在孩子们的身体承受范围内。”宋中玲说。通过训练和比赛,孩子们运动潜能得到了发展,变得自信阳光,学会了团结合作,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更好地融入了社会。

  硬地滚球

  ——一颗小小的球,改变他们的人生

  瞄准白球、调整角度、抛出硬地滚球……在本届残运会硬地滚球赛场上,年仅9岁半的忠县代表队运动员王金凤一举拿下BC4级个人赛女子冠军,现场观众向她报以热烈的掌声。

  本届残运会硬地滚球项目共有43名运动员参赛,王金凤是年龄最小的。“1个月前,她来到市残疾人硬地滚球基地开始练习硬地滚球,没想到如此短的时间,就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市第七届残运会硬地滚球项目裁判长冉俊说道。

  王金凤是个悟性特别高的孩子,当冉俊在教其他老队员新动作时,王金凤就在一旁听,并且很快就能领悟。

  冉俊说,虽然练习时间短,但王金凤的基本功相当扎实,训练也十分刻苦,每天要训练5个小时,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才成就了这颗冉冉升起的“星星”。

  从2004年开始从事残疾人体育事业至今,冉俊带领重度残疾人运动员日复一日刻苦训练,培育出百余名残疾人硬地滚球运动员,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获得20余枚金牌,他也见证了重庆硬地滚球项目的迅速发展。

  “以前残运会只有几个人参加,这一次有43名运动员,硬地滚球项目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这项运动也越来越普及。”冉俊称,因为这个项目,很多残疾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尤其是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后,他们很有成就感、自豪感,并且开始喜欢和别人分享他们的快乐,对他们来说很有意义。

  王彩艳 杨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