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今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986万亩,其中部颁二级及以上优质稻占786.9万亩,优质率为79.8%,较去年提高2.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水稻是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但高温寡照的气候一直影响着重庆的优质稻生产。为满足市民对优质大米的消费需求,近年来,我市着力从引导优质稻品种选育入手,不断升级种子“芯片”,推动水稻品质整体提升。
为了形成种业创新合力,近年来,我市整合市内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力量,组建了水稻种业科企联合体,设立专项,按照五年一轮的项目周期,每年落实150万元专项资金,稳定支持育种创新。同时,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对市内单位选育的突破性水稻新品种和推广效益突出的水稻大品种,按照每个品种10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激发品种创新动力。
“在新品种审定上我们也严格把关。”市种子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5次修改品种审定标准,去年及今年,我市的5个自主选育品种,连续入围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名单。
在优质品种推广方面,我市已连续4年开展品种展示,将全市大面积推广的品种以及新审定的优秀品种进行集中统一栽培和展示。通过“同台打擂”,严格筛选出一批田间表现较好的品种,及时发现一些存在严重缺陷的品种,为主导品种推荐和撤销审定提供支撑。
据了解,今年我市共开展了100余个(次)水稻品种的展示示范,向种植户推荐的20个水稻主导品种全部为部颁二级及以上优质稻,其中一级优质稻4个,全市水稻品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