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师范大学校园风貌 |
70年沧桑峥嵘,70年薪火相传。从1954年到2024年,重庆师范大学走过了光荣而不平凡的70年。
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重庆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重庆师大”)始终秉承“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恪守“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践行“自强不息 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统筹协调发展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用知识托举起万千学子的明天,书写与时代同步伐的教育篇章。
悠悠七秩,风华赓续。学校杏坛聚瑞、名师荟萃、学风浓郁、成就辉煌,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熔古铸今。一代代重师人砥砺教育报国之志,坚持以教育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
漫漫征程,再铸华章。今日之重庆师范大学,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勇担强国使命,追求卓越发展,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团结奋斗。
担当使命
树立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精神坐标
在重庆师大时空的坐标系内,有师者“自强不息 躬行师道”的独特气质,更有“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传承担当。
学校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教师资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三驾马车”,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三新建设”融合发展的“233”特色办学格局,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35万名各类专业人才。
校友中,怀揣崇高的学术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的马志明,以卓越的科研成就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罗华庆把自己人生最好的年华全部献给了敦煌,以“莫高精神”为指引,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创新和传播贡献力量;胡忠坚守条件艰苦的藏区福利学校,以爱育人,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学校先后培养出了包括全国著名基础教育研究专家裴娣娜、“时代楷模”王红旭、“全国优秀教师”曹瑾、“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特别奖”获得者王洪英以及重庆市90%的一级示范幼儿园现任园长、重庆中心城区50%的小学特级教师、60%的小学骨干教师。
更有一大批重庆师大毕业生传承校训精神,立大志、担大任,扎根西部,奉献边疆,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翟腾飞毕业后回到家乡、建设家乡,10年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胡杨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始终走在建设新疆教育事业的最前线。王盼宁在“重师特教人”使命感的引导下,毕业后来到拉萨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服务期满又考入林芝特校,践行着“留下来,为这些孩子做更多”的诺言……连续10年,重庆师大毕业生参与西部计划人数位列全市第一。
一批批重庆师大学子传承重师精神,将家国大计、良师重任担在肩上,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追求卓越
书写师以何为、育人兴邦的动人答卷
新时代新征程,重庆师大聚焦“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之问,用如椽巨笔绘写壮美画卷,近5年奋进跨越、成就斐然。
党建引领、把航定向。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建统领“665”机制,获批市级及以上党建“双创”单位13个。持续强化思想引领,建立“五学五有五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工作体系,构建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获评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育单位。9门思政课程获批国家级、市级一流课程,获批国家级、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4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管理模式成为全市典型,连续30年获评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师范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范人才的主力军,重庆师大强内涵、促改革,入选市级新文科建设培育高校,获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新型学院3个、市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13项。学生获国家级、市级奖项7060项、科研成果2111项,实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零的突破,涌现市级以上先进学生典型1700余人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排前列”“居首位”“历史性突破”……一份份亮眼的成绩,是重庆师大激活科研动能、强化学科优势的答卷。近年来,学校数学学科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10%,获批“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18个,规模位居市属高校首位。博士点实现“由一变多”,4个学科进入世界ESI前1%学科。科研平台实现历史性突破,获批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111计划”最优化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和团队增至86个,是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建设单位中唯一的师范类大学。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了重庆市属高校乃至西部地方高校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获教育部科研成果奖5项、市级奖60项,获批专利350项,2024年度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立项63项。
在扎根巴渝大地、办一流大学的同时,重庆师大坚持开放办学,走向世界舞台。学校深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特色发展,孔子学院实现五大洲布局,初步形成“三大国家级基地平台”“三个国别研究中心”“两大孔子学院联盟”互利共生的重庆市国际中文教育协作机制;扎实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积极筹建重庆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与1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教育合作;推动“双向留学”,近五年培养留学生近2000名,留学生获世界大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师生赴海外交流800多人次,学校荣获来华留学生工作先进集体。
七十载热土欣欣向荣,重庆师大师生豪情壮志,一笔一画书写历史,同心协力成就辉煌。
瞄准一流
答好重师何位、重师何为的时代课题
千秋育人薪火相传,七十载恰是风华正茂。重庆师大把准时代脉搏、服务国家战略、融入重庆发展,自觉把学校未来发展放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科学回答好重师何位、重师何为的时代课题。
今年7月,学校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5—30年学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全国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和“13649”的发展思路。
“1”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重庆市委六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3”即坚定“三步走”发展步骤,以建校75周年、建校85周年和建校100周年为时间节点,力争把学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全国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
“6”即实现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实力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彰显、服务能级更加跃升、师生福祉更加改善等六大发展目标。
“4”即实施交叉融合战略、开放办学战略、数字赋能战略、特色发展战略。
“9”即推进“高质量党建统领事业发展”“高水平开放办学发展”“高效能治理提升”“卓越育人发展”“卓越学科发展”“卓越学术发展”“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卓越文化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发展”等9个行动计划。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迈着坚定而勇毅的步伐,重庆师范大学将践行“13649”的发展思路,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全国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王俊又 胡忠英 图片由重庆师范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