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对手,而是伙伴”
第012版:双城周刊
上一版   
“我们不是对手,而是伙伴”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0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二十万四川农户为涪陵榨菜种植青菜头原料
“我们不是对手,而是伙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左黎韵

  7月24日,涪陵榨菜集团,榨菜产品正在装箱。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8月21日,工作人员在控制中心远程监控榨菜智能化生产车间生产情况。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通过技术改进之后,实现了榨菜智能化加工。(受访者供图)

  通过建立原料基地带动四川农户种植青菜头。(受访者供图)

  盛夏时节,涪陵榨菜集团原料厂,一排排酵池整齐排列,干练的师傅掀开密封的沙土,将一颗颗青菜头从盐水中打捞出来,送往各大榨菜加工厂家。

  涪陵榨菜有着“国民下饭菜”的美誉,每年春季,工人们将收获的新鲜青菜头入池腌制,经过盐水反复浸泡后成为半成品,再经切分、拌料、脱盐脱水等工序,最终制成榨菜成品。

  在这个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原料厂里,囤积着6000多吨用于生产榨菜的青菜头原料。鲜为人知的是,这些青菜头除了产自涪陵本地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四川。

  从最初的散户收购,到通过大户带动发展订单农业,这几年,涪陵榨菜集团先后在四川资阳、西充、遂宁、南充等地建立起50万亩青菜头原料基地,发动近20万户四川农户种植青菜头,订单遍布川东、川南、川东北等地。

  围绕一颗小小的青菜头,川渝两地间经历了从竞争到携手共赢的转变。

  一场价格战

  打得两败俱伤

  从广洪高速眉山南收费站下道,沿着岷东大道一路前行,汽车接连拐过两道弯,便驶入坐落于眉山东坡区的“中国泡菜城”。

  一栋栋现代化厂房赫然映入眼帘,厂区大门上,是“惠通食业”几个大字。这家以做泡菜发家的川企,背后100%控股的企业,却是远在400多公里外的涪陵榨菜集团。

  涪陵被称为“世界榨菜之乡”,每年仅涪陵榨菜集团的成品榨菜加工量就在20万吨左右,而全区榨菜加工企业共有40家。

  “榨菜秋播春收,每年只有一季收成,按照10斤青菜头出一斤榨菜的比例,涪陵及周边区县的青菜头产量只能刚好满足一年的原料需求。”涪陵榨菜集团原料厂厂长杨小强说,一旦出现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青菜头减产,原料供应就跟不上。

  早在七八年前,涪陵榨菜集团便决定将青菜头原料供应向重庆市外延伸,他们走访了四川、贵州境内多个地方,最终选定了四川眉山。眉山是“泡菜之乡”,当地农户自古就有种植青菜头腌制泡菜的传统,岷江一带地势平坦,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也为生产提供了保障。

  彼时,经营每况愈下的惠通食业正在进行资产和股权重组,涪陵榨菜集团便以1.29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惠通食业100%股权,成为其全资母公司。

  收购消息刚一传出,就在眉山一带炸开了锅。有人从中看到了利好,认为川渝携手能够进一步做大市场,但更多从事泡菜加工的当地企业感受到了威胁,认为涪陵榨菜是来跟他们抢原料。

  这一年,涪陵榨菜集团开始在眉山一带收购新鲜青菜头,当地泡菜企业却联合起来,故意抬高价格,抵制涪陵榨菜进入。

  “有好几次,我们都被其他经销商从中‘截胡’,头一天刚谈好的种植户,第二天就反悔了。”杨小强说

  面对同行竞争,涪陵榨菜集团只能不断提高青菜头原料收购价,被迫卷入这场价格战。当时,眉山一吨青菜头的收购价一度被炒到了1300元,而头一年的价格才500元。

  原料价格不断攀升,利润越来越薄,杨小强所在的原料厂承受着巨大压力。当年,涪陵榨菜集团只在四川收购了很少一部分青菜头,新注资的惠通食业几度陷入生产困难。

  价格战下,眉山泡菜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许多企业承受不住高昂的原料成本,纷纷跑来重庆收购青菜头。“当时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把从四川收购的青菜头拉回涪陵,沿途又不断看到挂着四川牌照的反向来车,把一车车青菜头往四川拉。”杨小强苦笑着说。

  2016年初夏,随着当年青菜头采收结束,这场涪陵榨菜与眉山泡菜间的原料价格战,最终以两败俱伤的结果宣告结束。

  培养产业经纪人

  在川原料基地“从无到有”

  “我们及时转变了策略,既然不能走散户收购这条老路,那就发展订单农业。”杨小强回忆,当时集团公司召开了多次会议,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要在四川建立自己的青菜头原料基地,由公司向种植户免费提供青菜头种子,再以保底价回收,这样农户不愁销路,公司也不愁原料。

  然而,要在四川建立大规模的原料基地,首先得解决青菜头运输难题。

  因为青菜头采收期只有个把月,砍收后要在三天内入池发酵,否则就会变老、发干,加工的榨菜就大打折扣。

  四川资阳成为“天选之地”,因为资阳距离眉山仅100多公里,青菜头砍收后当天就能运送到惠通食业贮存、加工,且当地有几家榨菜厂,拥有规模种植青菜头的产业基础。

  说干就干。2017年,杨小强开始在资阳推广榨菜原材料订单生产的经营模式,他和同事跋山涉水,走遍了当地十几个村庄。尽管大家决心很大,但实际推动起来困难重重。村民们担心青菜头大面积种植后会导致公司压价,谁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老年人思想保守,杨小强便从年轻人着手,想培养一批农村产业经纪人,在公司与种植户间发挥桥梁作用。

  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的李成俊算是第一批培养起来的经纪人之一。30岁出头的他和老婆离婚后,浑浑噩噩过了好几年,村里老一辈都叫他“耍娃”。但杨小强与他接触几次后,觉得小伙子脑袋瓜子灵活,只是没有找到方向,便有意动员他成为产业经纪人,为涪陵榨菜集团发展一批订单农户。

  第一年,李成俊带着涪陵培育的青菜头,挨家挨户上门推广,竟没有一个农户愿意种植。“说白了,大家还是不信任,甚至有人担心我是骗子。”李成俊说,这一年,他只收了1000多吨青菜头,大部分还是本地老品种,成菜率低。

  尽管如此,涪陵榨菜集团还是按照800元/吨的市场价全部收购,李成俊也如期将收购款打给了每一户村民,一分钱也没拖欠。

  渐渐地,李成俊的口碑越来越好,许多村民都愿意跟他合作,一些大户还带头种起了涪陵榨菜集团提供的新品种。和老品种相比,新品种青菜头砍筋少、产量高,市场收购价也更高些。村民们觉得有“赚头”,纷纷扩大种植规模。短短几年时间,中和镇与涪陵榨菜集团签订协议的青菜头面积就达3万多亩。

  复制这个模式,涪陵榨菜集团又在资阳其他地方建起了好几个青菜头原料基地,并逐渐发展到遂宁等周边地区,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推动一个个青菜头原料基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少村庄还自发建立榨菜股份合作社,当地农户以单季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再加上合作社盈利的二次分红、产业务工等劳务收入,入股社员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加工线前移

  原料基地遍布川东、川南、川东北

  这几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下,涪陵榨菜集团进一步将榨菜加工向前端延伸,鼓励位置较偏远的原料基地建立酵池、初加工生产线,释放更大带动效应。

  初秋时节,南充市南部县太霞乡洪湖村,广袤的田野一望无垠,村民们忙着翻地、除草,为赶在白露前播种青菜头做准备。

  洪湖村距离南部县城120多公里,村民收入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如今,村里发展起榨菜产业,村民们不仅种植青菜头,还从事榨菜腌制、加工,摇身一变成为让人羡慕的“榨菜村”。

  洪湖村的改变,得从三年前说起。

  那一年,洪湖村村民雷丰营专门来到300多公里之外的涪陵榨菜集团,想学习榨菜种植加工技术。

  40出头的他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左手,以前一直在外创业,返乡后想干一番事业。可看着漫山的荒土、荒田,他又犯了难,“没有人力,没有基础,这样的条件能干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南充一些地方在种植青菜头供应给涪陵榨菜集团,一亩地能挣1万多元,便也有了订单种植青菜头的想法。

  不过,他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洪湖村地理位置偏僻,种植规模产量上来后,青菜头很难及时送到涪陵腌制、加工,唯一的办法是在村里修建窖池,将青菜头提前腌制贮存起来。

  在赴涪陵榨菜集团考察学习后,2021年秋,雷丰营组建了洪湖村青菜头专业合作社,种植了50多亩青菜头,配套修建了30口窖池。第二年初,春青菜头进入收砍季,雷丰营组织30多位周边农户帮忙,收砍、装箩、上车……他单手开着小三轮驰骋在生产便道上,将一车车青菜头运送到新修的窖池中,再撒上盐腌制。

  50多亩地共收获了100多吨青菜头。采收结束时,雷丰营特意宰杀了两头大肥猪,准备了刨猪汤宴,招待忙碌了大半个月的乡亲们。

  然而,青菜头刚入池不到一周,窖池就出现漏水,雷丰营急得几天没睡好觉:“我的窖池是砖砌的,入池的青菜头太多,池壁被压出了一条条裂痕,怎么也堵不住。”

  无奈之下,他只能把窖池里的青菜头全部挖出来,连夜组织车辆运送到涪陵榨菜集团,这才挽回了部分损失。

  2022年夏季,雷丰营顶着酷暑,又一次前往涪陵拜师取经,解决池子漏水的难题。

  涪陵榨菜集团为他重新设计了窖池规格,保证窖池容量在青菜头产量的1.5倍以上。在专家组的指导下,雷丰营还对窖池的砖墙壁面进行了水泥浇筑,增加池子的密封性。

  雷丰营告诉记者,现在他一口窖池能腌制150吨青菜头,不仅不用担心青菜头的贮存,腌制后的青菜头收购价还是新鲜菜头的一倍多。

  见到效益,村民的种植意愿被调动起来,申请加入合作社的越来越多。不到两年时间,洪湖村就有1000多户村民发展起青菜头种植,全村年产青菜头超3000吨。随着规模的扩大,雷丰营继续打开思路,引入榨菜初加工生产线,将青菜头加工成半成品榨菜后再卖给涪陵榨菜集团,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去年,洪湖村榨菜产业产值超过500万元,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的收入。

  据了解,涪陵榨菜集团这几年在四川省带动发展的榨菜原料基地就有约50万亩,遍布川东、川南、川东北等地。“以前四川省的青菜头种植面积很少,不到现在的1/4,当地许多酱腌菜企业也面临原料紧缺的难题。”杨小强说,涪陵榨菜集团进入后,带去了好品种和技术,使四川青菜头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不少当地酱腌菜企业也从中受益。

  譬如,位于眉山的吉香居食品就炮制涪陵榨菜的做法,采取“订单农业”模式,与当地种植户签订青菜头收购协议,以销定产保障泡菜加工的原料供应。短短几年时间,企业市占率迅速飙升,短短几年时间,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业内公布的中国2024酱菜/腌菜十大品牌排行榜中,吉香居跻身前三。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大家愈发意识到,涪陵榨菜集团和四川泡菜企业之间,不是对手关系,而是合作伙伴。”杨小强说,接下来,他们还将聚焦榨菜全产业链条打造,在科技创新、人才交流、上下游协同等方面与四川加大合作,协助中国榨菜泡菜ZPC计划、“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项目。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