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一早,涪陵区马鞍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叶胜男前往上桥河生态修复项目进行例行巡视检查。秋季的上桥河水质清澈,路旁草木郁郁葱葱。河道上方的两棵百年黄葛树枝繁叶茂,撒落一地阴凉。
“很难想象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污水乱排的烂泥滩。”叶胜男感慨地告诉记者,多亏涪陵区政协利用“渝事好商量·‘涪’务面对面”协商平台,整合多方力量共谋良策,终于让上桥河生态修复项目得以圆满完成。
聚力生态环保:上桥河的水清了
前些年一到夏季,叶胜男和马鞍街道人和社区党委书记罗林江就会忧心忡忡——“既怕下雨、又怕不下雨。”
怕下雨,是因为上桥河沿河一带道路失修,下雨就满地泥泞,村民容易滑跌摔伤,住户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道污染水质。怕不下雨,是因为当地引水困难,遇到干旱天气易导致减产或颗粒无收。
而这一困境,也被当时负责慧谷湖科创小镇开发建设的区政协委员冷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上桥河是涪陵汇入长江的9条一级支流之一,必须加强生态修复,保护好长江上游绿水青山。”冷利与另一位区政协委员冉楗强经过深入调查,提交了《关于统筹抓好慧谷湖周边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建议进行系统性规划,统筹做好生态这篇大文章。
区政协对此非常重视,迅速启动专题调研,并借助“渝事好商量·‘涪’务面对面”协商平台,多次召开桥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协商会议推进修复工作。
7月中旬,区政协与区有关部门及相关街道村(社区)负责人,还有部分委员和涉企负责人,再次到上桥河回访并开展协商。
“化粪池、污水管网和畜禽圈养设施已基本建成,正陆续投入使用。”
“湿地修复、植被栽植和河道疏浚工程都已完成,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协商现场,听着各方不断报出项目进度,涪陵区政协委员马鞍联络站副站长刘洋十分欣慰:“先后开了4次协商会议,历经5次讨论确立的‘污染防治、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群众共享’综合治理方案,最终都落到了实处。”
如今上桥河生态修复项目已全面完工,完成湿地修复2万平方米,植被栽植3.2万平方米,河道疏浚4000米,水源更加丰沛。通过建设三格化粪池、污水管网和畜禽圈养设施等“组合拳”,极大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河道旁还建起了休憩平台,添置了休闲座椅与公厕等便民利民设施。
“上桥河的水清了、景美了,老百姓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站在黄葛树下,罗林江笑得格外开心。
助推城市更新:33个老旧小区停车不愁了
10月10日傍晚,家住涪陵区荔枝街道水资源小区的业主们开车回家,将车有序停靠在划线停车位上。“现在有了足够停车位,不用再抢位置了。”居民李锦涛说。
不用抢车位的不止水资源小区,如今涪陵33个老旧小区的居民都不再为停车发愁,其原因在于涪陵区政协围绕助力城市更新,将“渝事好商量·‘涪’务面对面”协商与基层治理相融合,有效破解了老旧小区停车难等问题。
这一探索始于敦仁街道清溪沟社区的明瑜国际小区。该小区最初只设计了100多个地下车位,后期车位严重不足。随着小区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针对是否扩建车位居民分成了两派:“赞成派”认为应增设停车位,“反对派”则担心新增停车位会减少绿化面积,影响散步锻炼。
在规划建设中,依托“渝事好商量·‘涪’务面对面”协商平台,社区联合街道及主管部门会同居民代表召开了十余次议事协商会,不断磋商改造方案,协商持续了整整9个月。
涪陵区政协委员敦仁联络站负责人周银奎清楚记得,在第一次议事协商会上,好几位老人情绪激动,直接投了反对票。
矛盾在哪里,协商就到哪里。周银奎邀请街道规划建设科参与议事协商,与社区干部、居民代表面对面交流沟通,最终协商确定了将公路两旁绿化带各退后两米修建侧方位停车位,并在闲置地块增加对应面积绿化带的方案。
这之后,针对资金筹措、设施完善、监督管理等各个重点环节,“渝事好商量·‘涪’务面对面”都成了各方沟通的最佳平台,最终顺利完成新增车位建设。小区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每年收益约20万元,业委会按比例进行资金偿还,预计2026年前投资企业即可收回投资。
“我们以‘做得了、做得好,能复制、能推广’为基本要求,在助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探索总结出‘三化’‘三自’促‘三变’的协商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涪陵特色的改革实践成果,真正做到‘一地创新、全域共享’。”涪陵区政协主席杜海波说。
据了解,目前全区还有6个老旧小区正在改造过程中,累计节省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惠及群众5万余人。
关注民生需求:王大娘家的水缸满了
9月的一天,家住义和街道的村民王成秀走进涪陵区政协委员马鞍联络站,抓住副站长刘洋的手连声道谢:“这个夏天家里水缸一直满满的,再不为吃水发愁,感谢委员们帮我们解决大难题!”
王成秀大娘所说的“大难题”一度困扰整个义和街道的居民——涪陵区自来水公司下辖义和水厂承担着高新区华通电脑等企业工业用水和义和场镇生活用水任务,水源由水磨滩水库提供。但近年来工业用水量增加,义和场镇生活用水常出现水压不足情况,而水磨滩水库也面临水位持续下降,生态亟须修复等问题,居民吃水再添一重烦忧。
刘洋、冷利、李铭悦等委员在日常走访中都收到类似反映。机房村四社社长黄元丽也说:“我家楼层高,水压一直不足,眼下吃饭洗澡都成问题了。”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政协委员的“履职清单”。几位委员于6月、7月先后召开“渝事好商量·‘涪’务面对面”协商,召集区水利局、生态环境局、义和街道、供水公司、慧谷湖科创公司及部分政协委员共商解决之道。
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各方达成协商共识,将义和水厂水源取水点由水磨滩水库调整为涪陵攀华集团码头既有取水设施,并从攀华码头新建4.7公里抽水管道至义和水厂。经过各方努力,新抽水管道于8月初建成投用,有效解决了高新区华通电脑等企业和义和街道场镇到大山片区八千余户、1.8万余人的供水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