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破局再创业 打造南部增长极
第008版:礼赞新中国 出彩新重庆·南岸
上一版   
改革破局再创业 打造南部增长极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0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岸区、重庆经开区
改革破局再创业 打造南部增长极

  国家级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摄/郭旭

  迪马工业

  迎龙创新港 摄/郭旭

  核心提示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经开区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抢抓新一轮改革机遇,全面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齐头并进,开启“第四次创业”,勇当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加速打造南部增长极。

  而重塑“四园一港”(南坪西区产业园、长江绿色创新产业园、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茶园工业园“四园”,以及迎龙创新港·大学科技园、迎龙创新港)体制机制就是重庆经开区改革破浪前行的生动写照。

  9月30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举行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抢抓全市园区开发区改革机遇,逐步构建起“四园一港”产业单元作战体系,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聚力打造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标志性成果,不断培育推动经济社会产生高质量变革的蓬勃力量,持续壮大区域发展新动能、新方式、新引擎,进一步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战场。

  筑牢招商引资主阵地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改得好不好、到不到位,成效说明一切。而招商引资,既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关键指标。

  当前,除了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招商引资在“四园一港”正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

  比如,茶园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该园区自成立以来,全力以赴抓招商,围绕智能制造、大健康、软件信息三大产业方向分行业组建了三个招商小组,将团队80%的人员充实到招商队伍,开展“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

  为了充分整合资源、提升项目对接成功率,招商团队主动争取市经信委、市驻粤办、市驻川办、市驻京办等部门和资源平台支持,并与广东、陕西等10余个省市渝籍商(协)会建立合作,赴北京、深圳、西安、成都等地考察企业20余家,大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和空间。

  有的放矢地主动出击,带来的是招商引资成效立竿见影。截至目前,茶园工业园区累计对接项目53个,完成签约项目3个,签约金额26亿元;项目开工2个,在谈项目37个,其中重点在谈项目10个,预计签约金额56亿元。

  按照规划,该园区到2026年将实现规模总量翻一番,累计招引工业项目超过3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新增工业投资超过5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50亿元。

  同时,长江绿色创新产业园也以“项目为王”,逐一研究、打表推进项目建设,新开工理智德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数字医疗产业研究平台两个项目,累计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金额31.5亿元、招引落地共8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4.5亿元,同比增长9.4%,约占经开区总产值的57.1%。

  此外,迎龙创新港·大学科技园正深入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园区已完成60家企业落地,对接83个项目,预计下半年签约金额达15亿元。

  积水成渊,聚沙成塔。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但时间却可以让改革之力厚积薄发。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四园一港”成立以来,已累计对接项目248个,累计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133.24亿元,累计开工项目9个,“四园一港”正以改革破局,打开跨越式发展新天地。

  开辟新质生产力主战场

  招商引资绝非“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是“捡到篮子就是菜”。招什么,引谁来?对此,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有着清晰的规划。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以改革为抓手推动‘四园一港’提质扩容,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空间特色着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持续推动现代产业迭代升级。

  以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紧邻长江,与重庆绕城高速、鱼嘴两江大桥相连,与东港码头、果园港相通。

  “我们围绕全区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健康、汽车电子、节能环保‘3+2’产业布局,结合产业园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决定以长安、赛力斯、上汽等整车基础,招引配套服务企业,推动园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产业。”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片区负责人表示。

  而长江绿色创新产业园瞄准智能终端研发生产矩阵、节能环保绿色装备制造基地等持续发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经开样板”已经形成磁场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落子布局。

  目前,长江绿色创新产业园现有市场主体数量约3500家,以经开智创中心为载体,加速打造存量空间增值提效的典型城市更新范例及产业绿色转型和园区循环发展示范点,助力重庆经开区成为主城东部槽谷和东部“生态之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此外,茶园工业园围绕智能制造、大健康、软件信息三大产业方向,在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四个“倍增”,确保制造业单项冠军实现零的突破,推动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分别累计建成5家、5家、25家,实现技改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50%。

  同样,迎龙创新港作为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科技型、创新类企业的聚集地,重点布局脑科学与类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提质建设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与四川脑与类脑智能研究院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脑与类脑科学实验室”,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共建“蓝翡翠实验室”,联动市内外高校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新质生产力的喷薄而出,正加速激活区域发展新引擎。数据显示,当前,重庆经开区贡献了南岸60%的GDP、90%的工业产值。

  按照规划,未来5年,重庆经开区将聚焦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健康3个千亿级和汽车电子、节能环保2个五百亿级“3+2”主导产业,加速构建千亿级产业生态体系。预计到2027年,重庆经开区GDP年均增长10%左右,工业亩产强度达到1500万元,迈入国家级一流开发区行列。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好的营商环境如同土壤、阳光、雨露,不仅助力企业拔节生长,也将助推项目开花结果。在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四园一港”的运行机制中,提升企业服务正是关键一招。

  今年以来,“四园一港”着力谋划更准、效率更高、落地更快的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园区“招、引、服、管、统”全链条服务,努力打造快签约、落地、投产、升规入统,招商服务统计管理一体化的园区。

  特别是,重庆经开区发挥“快、干、变”的优势,通过建立网格精细化管理、上下联动的联席机制、精准对接重点企业等,全力构建“企业办事不出园”“一件事一次办”园区运行模式,争取更多资金、项目、政策落户南岸区、重庆经开区。

  “目前,‘四园一港’专业服务团队已建立‘招服运维’产业服务体系,200余人的专业团队下沉园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便捷服务,持续增强园区‘虎口夺食’能力。”重庆经开区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松表示。

  比如,为便于招商引资企业快速落地,重庆经开区投资集团以下属子公司为主体,以自有资产载体为注册企业经营场所,向市场监管部门申报集群注册登记地址,招商引资企业可使用该集群注册登记地址立即注册登记,无须另行租赁房屋,降低招商引资企业落户成本。

  同时,该集团在职能部门、平台公司及园区层面设置网格员,分类分级解决园区诉求,已累计服务企业近700家,解决问题190个,推动台达电子、鹰谷光电总部基地等一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具体来看,茶园工业园区4名专职人员累计对接企业408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订单难、融资难、出行难等问题27个,为企业提供“金融、市场、商务、转型”四项重点服务以及“政策咨询、法务救助、劳务用工、智库支撑”四项日常服务。

  长江绿色创新产业园区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服务模式,挂牌“便企服务站”,对近300家企业进行了地毯式走访并搭建交流协调机制,协调解决诉求32件。

  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还创新构建“8S服务平台”,提供从企业注册、政策咨询到人才引进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金融保险、政策申报、人力资源等8大类50余项服务项目。

  迎龙创新港则组建四个产业服务专班,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主动协调解决诉求38件,打通与企业的双向奔赴通道,跑出项目从洽谈到开园仅用13天时间的迎龙创新港“加速度”。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可以预见,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以“四园一港”为关键突破,直面问题、攻坚突破,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秉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闯劲干劲,以一域改革实践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链接>>>

  “四园一港”

  南坪西区产业园、长江绿色创新产业园、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茶园工业园“四园”,以及迎龙创新港·大学科技园、迎龙创新港。

  园区近期目标

  南坪西区产业园

  力争实现下半年招商项目签约金额40亿元,资金到位3亿元,项目开工6个。

  长江绿色创新产业园

  力争全年实现招商项目合同签约金额90亿元、到位资金26亿元。新开工光量子芯片、九州通大健康产业园、领主实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鹰谷光电、台达电子项目建设进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

  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

  力争2025年园区产值实现100亿元以上,2029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茶园工业园区

  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完成签约金额26亿元,预计下半年签约金额达64亿元,实现到位资金21.6亿元。

  迎龙创新港·大学科技园

  对接50个项目,预计下半年实现签约金额15亿元,到位资金5亿元。

  迎龙创新港

  力争全年实现企业招引与落地100家,引进龙头企业2家,签约金额不低于40亿元,实现载体盘活15万平方米以上,人气聚集10万人次以上。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经开区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