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改革案例看“先锋力量”如何作为《新华日报》的“子弹”从哪里来?
第007版:红岩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从三个改革案例看“先锋力量”如何作为
《新华日报》的“子弹”从哪里来?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0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岩珍档

《新华日报》的“子弹”从哪里来?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

  在重庆新华日报总馆旧址陈列馆,有一项体验印刷报纸的趣味活动。周恩来曾对报童说:“每一份新华日报都是射向敌人的一发子弹。”而对于新华日报社的工作人员来说,印刷报纸的纸张,就是他们射向国统区舆论界的“子弹”。

  在国统区出版的9年1个月又8天里,《新华日报》从未因缺纸少印过一张,甚至国民党所办的《中央日报》,也曾找新华日报社借用纸张。在当时极度困难的斗争环境中,新华日报社是如何保证纸张供应的呢?

  事实上,从《新华日报》发行之初,国民党顽固派就从多个方面限制其发行,纸张封锁即是其中最毒辣的一手。戴笠曾多次对其部下说:“要公开查封《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是不好办的,不准商人卖纸给他们,不许经济部给他们分配纸张,他们就会自己关门。”因此,在重庆公开做生意的纸商,大多数都受到特务威胁而不敢卖纸张给新华日报社。

  新华日报社总经理熊瑾玎深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为了保障报社的纸张供应,他想了很多办法外出采购,可是,这些商家因为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与封锁,在短暂合作一段时间后就断掉供给。这时,周恩来向新华日报社发出指示:要自力更生。经研究决定,新华日报社决定秘密筹备,自办纸厂。

  为了办好纸厂,新华日报社派出苏芸在川东各地活动。苏芸结识了富有正义感的纸商王织森,二人齐心协力,创办了川东复兴纸厂,在一段时间内保障了新华日报社的纸张供应。

  可是,好景不长,《新华日报》充足的纸张供应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复兴纸厂被冠上了“囤积居奇”的罪名,只好停办。

  为了继续为新华日报社供应纸张,苏芸等人重新在广安丁家坪找到了合适的办厂地址。这一次,他们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巧妙地为新建的纸厂争取到了合法的身份。

  苏芸通过地下党员禇度凝与时任国民党立法委员潘序伦达成协议,广安纸厂长期向潘序伦创办的“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供应纸张,作为交换,潘序伦为苏芸和广安纸厂提供一切所需证明。

  就这样,广安纸厂所产纸张包装后,盖上了“重庆立信图书用品社”的红色大印后,直发山城,一路畅通无阻,平安地运到位于虎头岩的新华日报总馆。除了用于印刷《新华日报》外,纸厂还为《群众》周刊提供纸张供应,解决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新蜀报》等友好同业的用纸困难。

  毛泽东曾高度赞扬《新华日报》为八路军、新四军之外的“另一方面军”。苏芸等人创办的纸厂,保障了《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纸张供应,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舆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子弹”。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杨世玲供稿 记者何春阳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