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夏天酷热,讲解一场下来,汗湿的衣服都能拧出水。”古越说,除了炎热,渣滓洞周边植被茂盛,蚊子特别多,隔着衣服就能叮人;讲解时不能喝水,工作一天下来,喉咙嘶哑得说不出话。这份工作的辛苦,甚至让他想过放弃。
“为什么你尝尽了离别的痛苦/为什么孩子们见不着爸爸……为的是千万对情侣不被拆散/为的是万千个孩子不再失掉爹妈/为的是穷人要翻身啦/为的是不再做牛马……”2015年11月27日,古越接待了一个散客团,在革命烈士何雪松的遗像前,他像往常一样诵读起何雪松写给家人的诗。
团队中,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突然全身颤抖,豆大的泪珠不停下落,泣不成声。一时间,古越不知所措。
停歇许久后,老太太情绪平复,紧紧握住古越的手说:“谢谢你对我父亲事迹的精彩讲解。”原来,老太太正是革命烈士何雪松的女儿何丹妮。
那一刻,古越突然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浇铸的精神,需要有人来讲述,我们讲的不是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我们要在观众和历史之间搭一座桥,让革命故事‘声’入人心。”
一生使命追求,传承弘扬红岩精神
“太忙就挤,不懂就钻。”在古越的办公室,这8个大字被张贴在墙上显眼位置,而这正是当年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为了勉励同志们刻苦学习所提出的。
接受记者的采访时间不到一小时,在讲解员排班的白板上,古越的名字又排到了最前面,他随即整理好着装,戴上麦克风,大步走上了工作岗位……
“身为讲解员,时间不够用,我们的步子就大一些、吃饭快一些,总能挤出时间来。”古越说。
至于如何“钻”?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的周恩来办公室,1943年周恩来过生日时写的《我的修养要则》中,古越找到了方法路径,第一条就是:“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这些年来,古越研读了超过100万字的红岩历史资料,熟记超过10万字的红岩讲解词,累计为观众讲解1.5万多场,开展红岩精神宣讲宣教活动600余场,完成重大接待任务50余次,先后获评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称号、“新时代红色故事讲述者”称号等,多次在全国和市级讲解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古越眼里,一件件文物、一处处文物旧址,甚至是一条小道、一棵黄葛树,都蕴藏着真实、生动的红岩革命故事,“我希望每一次讲解,都能点燃观众心中的红色火种。我不仅要用心讲述红岩故事、用情传播红岩精神,更要用一生担起红岩精神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的责任,以实际行动让红岩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