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第051版:礼赞新中国 出彩新重庆·卫生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津区卫生健康委
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四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①重大附属江津医院(区中心医院)、②区中医院、③区妇幼保健院、④区疾控中心的在建项目效果图

  市级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之李市中心卫生院

  核心提示

  近日,江津区四面山卫生院院长罗明江收到了今年的第三面感谢锦旗。

  “在中药治疗下,我失眠的老毛病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晚上的睡眠质量非常好,十分感谢罗院长帮助解决了这个困扰多年的难题。”患者钟婆婆表示。

  近年来,江津区四面山卫生院致力于解决山区老百姓看病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定期组织医疗团队对周边村社开展常态化驻村巡诊工作,就近让患者享受到便利的“就诊、缴费、取药”一站式医保诊疗服务,切实保障患者医疗服务需求。

  这一面面感谢锦旗,只是江津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江津区卫生健康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通过纵横联动、三级贯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下沉基层,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增强。

  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提升。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2.22%、人均期望寿命达80.14岁,均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

  连续两年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

  医疗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4家,编制床位共8054张。有“三甲”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各1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居全市前列。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家、甲级卫生院10家,民营医院22家,各行政村建设三星级村卫生室1个以上,建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卫生健康服务圈。

  高层次卫生人才总量不断攀升。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共有博士11名,硕士研究生354名,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11%;正高94名、副高459名。市级卫生人才4名、区县学术技术带头人6名。

  群众卫生健康服务获得感不断增强。建成数字化接种门诊31个,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7.2%,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6.99%,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任务完成率均达100%,数字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率达38.67%,全区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满意度均提升至95%以上。

  促改革 惠民生 全方位编织全生命周期健康网

  优化妇幼老龄健康服务。加强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增加产科、儿科资源供给,强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危重症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能力建设,做实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提升服务妇女儿童健康能力。着力保障母婴安全,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从2016年的10.44/10万降至2023年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6年的6.47‰、9.19‰降至2023年的1.48‰、2.77‰。自2019年起,每年为全区35岁—64岁城乡妇女共3.2万人次提供免费“两癌”检查。推进全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同质化管理,建设妇儿保健规范化门诊13个。强化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加强区级医院老年病科建设,落实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开展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推广以慢性病管理为主的适宜技术,开展老人心理健康和关怀服务。先后成立7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机构,二级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100%,成功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1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养服务合作协议签约率常年保持100%,互建绿色通道,为老年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病诊疗服务、医疗康复服务、医疗护理服务、中医药服务、精神卫生服务等14个服务项目。

  强化普惠托育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种形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推动托育机构规范建设,支持托幼一体化发展。强化政策保障,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能力提升行动,围绕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等方面,出台《重庆市江津区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及补助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开展托幼一体化管理工作(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细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支持政策。强化医育结合,推动托育服务提质增效,按照“1+30+X”的模式建立医育结合联盟(“1”为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30”为各镇街社卫中心、卫生院;“X”为各托育机构),健全医育结合托育服务模式。目前,江津区共有72家托育机构,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71个,普惠率达97.22%。

  强化重大疾病和慢病综合管理。积极推进重大疾病、慢性病服务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服务管理任务完成率达100%,血压控制率84.2%,血糖控制率82.5%;设置艾滋病治疗点29家(其中镇级治疗点28家、区级治疗点1家);结核病患者管理率100%。全区已实现“社会·渝悦·精神卫生”应用全覆盖,其中江津区精神卫生中心绑定率100%,在册患者绑定率100%,联合随访率98.81%。基层精防人员与患者比例达1:78。传染病报告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率达100%,近5年来,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成健康乡镇4个、健康村9个。着力打造“万步有约”健康名片,获评全国金牌健走示范区。建成重庆市首批疫苗临床试验基地1个、市级公共卫生培训基地2个、市级公共卫生重点专科2个(其中免疫规划为市级首批)。

  提能力 优服务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

  党建统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成效。坚持党建统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实现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和医院改革发展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双赢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公立医院主力军作用。规范公立医院五会决策贯通机制,强化“抓书记、书记抓”,建立三级书记责任清单,支部建在科室比例、业务骨干担任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比例、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比例、落实支部参与科室决策制度比例“4个100%”,管党治党责任格局更加完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区域医共体“三通”建设,深化人事薪酬制度、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疗服务价格、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等多维度改革。江津是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激励区县之一,医改经验多次获市领导批示;“入院准备中心”建设经验获市卫生健康委推广;“江津区推进医防融合,全力打造基层慢病健康管理全周期服务”在2024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六届基层创新案例展作经验交流。编著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知识手册》被广泛推广。

  块上突围,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坚持公立医院主体地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重点学(专)科与科研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在队伍建设、医疗管理、特色优势及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全区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建成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医学教育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区中医院针灸科、针灸推拿科),市级重点学科6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21个,3个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2个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1个重庆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特色项目,区级临床重点专科21个,区级基层特色专科14个。稳步提升区级医疗机构水平,构建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2021年区中心医院成为重大附属医院,2022年区第二人民医院成为重庆市人民医院江津分院,2023年区中医院成为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持续优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江津区中心医院及江津区中医院取得优异成绩,名次创历史新高,江津区中心医院得分750.2分,在全国2112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位列全国第325名,较上年提升164位,首次进入B++序列。江津区中医院在全国568家中医综合医院中排名第145位,同比上升103位,位居全国前25%;在重庆市参加“国考”的15家中医院中排名第2位,位居全市区县中医院第一。目前,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3个,其中,江津区中心医院、江津区中医院承担国家级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疼痛综合管理试点,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承担国家级妇幼保健机构机制创新试点;承担市级改革试点2个(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市级拓展试点)。

  面上拓展,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深化成渝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推进泸永江卫生健康深度合作,联合组建胸痛、妇幼、眩晕、骨伤等特色专科联盟7个,举办“2022年‘泸永江’卒中协作发展论坛”“疾控尖兵—2024”川渝地震灾害卫生应急联合演练。深化医检互认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效率,积极推动同级医院及医共体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拓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实现优质护理全覆盖,创新性地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以江津区中心医院为试点,将专业的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至患者家庭和社区。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江津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线下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医疗证明开具、便民设备租借等服务;江津区中心医院积极推行MDT门诊服务,实现“患者不动医生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开设疼痛、健康管理、营养、药学等新型门诊,提供更加丰富的门诊诊疗服务。江津区中医院积极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部分医疗机构开设午间、周末和节假日门诊,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的就诊需求。目前,已开通包括基础护理、管道维护、伤口换药、静疗护理、母婴护理等5个专业板块共18个护理服务项目,患者可通过线上平台轻松预约,护士快速响应,提供专业、便捷的居家护理。

  补短板 强弱项 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强人才。多举措加大卫生人才引进,自2016年以来,引进博士11名、研究生267名,卫生人才总量不断增加。实施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大轮训、岗前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等,每年共计5000余人次,大力提升卫生人才技术能力。推进“区聘镇用”用人制度改革,已选派84名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支医工作,59名已完成工作任务,切实解决基层用人难题。推行聘用制度,强化岗位管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公立医院全面推开薪酬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卫生人才效力。全区执业(助理)医师3648人、注册护士4283人。

  增投入。2016年以来,累计争取各级财政补助资金71亿余元,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各级资金支持,江津区中心医院儿科大楼和科研教学及规培大楼、江津区中医院住院综合楼、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和肿瘤专科大楼及双宝院区、江津区中心血库改建工程和中山、慈云、塘河、四屏镇卫生院以及圣泉、几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柏林中心卫生院公共服务中心等一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完工投用,江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江津区精神卫生中心、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专科楼、白沙中心卫生院等一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聚焦“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积极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医院”建设,全区医疗机构的整体形象和综合能力均有较大提升。中山镇卫生院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基层卫生院”,珞璜、贾嗣中心卫生院被评为重庆市“美丽医院”建设示范单位。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等级创建,全区已成功创建甲级卫生院10个,其中李市中心卫生院、珞璜中心卫生院被确定为重庆市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创建单位。

  促均衡。搭建区级专家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优质资源下沉。以医共体为依托,构建基层专家门诊平台。江津区中心医院在几江、鼎山、双福、珞璜等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专家门诊,区中医院在中山、贾嗣、支坪、朱杨、油溪等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名中医工作室,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在白沙等地设置专家门诊,常态化派驻副主任及以上专家每周固定坐诊,并开展会诊、查房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区级医院专家诊疗服务。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便民服务措施,优化就医流程,医共体牵头单位预留至少20%的门诊号源,优先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由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上级医院专科门诊预约服务。完善双向转诊机制,确保医疗服务连续性和便捷性,建有医共体3个,纵向打通30个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学部,制定《江津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分级诊疗救治责任体系和追责问责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分级分类转诊制,重症病例建立绿色通道,群众看病方便快捷。

  夯基础 重特色 跑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制定《江津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实施方案》《关于江津区枳壳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江津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江津区中医药高质量行动方案》等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16年至2020年,每年投入220万元为220个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药设备。自2019年起,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中医药专项经费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实现“一镇一院一馆”格局,中医馆覆盖率100%,中医阁占比14%,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100%。全区现有975名执业中医药人员。

  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近日,由骨科在线主办的“Tip-Top Talk”骨科大夫科普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郑州市隆重举行。来自江津区中医院的陈艳、魏丹、黎静茹的科普作品《脊柱小侦探 侧弯迷案大冒险》从全国400多个作品中脱颖而出,在昆明半决赛上作为华南赛区第一名顺利晋级,并于郑州全国总决赛上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江津区中医院发挥龙头引领强劲,2015年创建为“三甲”中医院以来,先后建成重庆市中医院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等。在2021年全市56家三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指标考核中荣获第一名,并开展穴位贴敷、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每年服务人次达5万人次以上。同时,以江津区中医院为中心,建立中医药服务医联体覆盖全区60%的基层医疗机构,各镇、街道、村卫生室均能提供相关中医药服务,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打响“江津枳壳”道地优势药材品牌,建成市级中医药种植基地1个,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共建了重庆中药研究院江津分院及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江津枳壳品牌的市场销售增长率达30%。

  深化中医药文化内涵。在健康教育宣传中,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满意率为95%。2016年以来,全区各级医疗机构通过组织50余场中医药文化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超过3.5万人。挖掘本地中医药名家的学术思想,成立任应秋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会。著有《2022年重庆市江津区中医药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重庆市江津区传承与创新》等两部书写江津区中医药历史文化的书籍。进一步传承学术思想,打造“一会一馆一基地一旧居”。有市级非遗1项(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区级非遗5项(松筋止痛推拿技艺等)。

  段玲玲 图片由江津区卫生健康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