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警官兵在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争当强军先锋”主题活动。摄/王肸 |
|
梁平区“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现场,消防救援人员与学生代表共同为烈士墓碑描摹填漆。摄/邓志刚 |
|
铜梁区社会各界向邱少云烈士献花致敬。摄/张瀚予 |
|
渝北区组织开展“致敬英烈 关爱烈属”健康体检活动。摄/李芯蕊 |
|
曾参加过边境作战的黔江籍退役军人杨光辉(中)为水市小学学生讲述英烈故事。摄/粟建川 |
核心提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翻开巴渝大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赵世炎、杨闇公、江竹筠、邱少云、王朴、陈然……一个个英雄烈士灿若群星,不朽的英烈精神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化作历史长河里的不灭灯塔,闪耀着英雄之城的前行之路。
抚今追昔祭英魂,鉴往知来守初心。从推动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到建立“重庆著名英烈影像数据库”,从搭建“重庆英烈纪念堂”网上祭扫平台到开展“让烈士回家”活动,从红色英烈故事演讲中的感人故事到关爱帮扶烈属的一件件实事……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用实际行动记录英烈故事、传承英烈精神,持续推动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建好红色阵地 强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力度
7月,位于北碚区静观镇的王朴烈士纪念馆正式完成提质改造并重新对外开放。走进纪念馆,建筑物外立面提取民国风建筑坡顶、灰砖青瓦等建筑元素,烘托出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改建后的展厅顶部使用红色旗帜艺术造型,寓意革命烈士通过血与火的洗礼,换来了今天百姓的幸福生活。
“通过争取中央资金改造王朴烈士纪念馆,营造一座内敛并富有细节的展览建筑,更好地展现王朴烈士坚韧不屈、舍家为国的革命精神。”北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纪念馆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此次提质改造后,纪念馆面积1002.34平方米,展陈设计得到全面优化,通过130余件实物以及文图等声光电多媒体手段生动直观地展示王朴烈士的英雄事迹,营造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
岁月如梭,浓墨重彩的红色基因,早已渗透在巴渝大地的血脉深处,像王朴烈士纪念馆一样的烈士纪念设施成为了传承英烈精神的重要红色资源。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烈士纪念设施2543个。其中,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6个、市级11个、区县级25个。
为了强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力度,全市不断健全完善烈士纪念设施规范管理制度机制,早在2020年,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等9家单位联合建立了《重庆市英雄烈士荣誉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从联合执法的角度切实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
持续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时性。近年来,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力量在全市范围开展深入细致的烈士纪念设施摸排工作,整理完善烈士和烈士纪念设施档案资料、精准安葬地点、拍摄现状照片,编制完成重庆烈士纪念设施“一图一册一库”,修订编印《重庆市烈士纪念设施图文集》《重庆市烈士纪念设施地图册》;建立“重庆烈士信息数据库”,完善1.8万余名烈士信息,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
大力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据介绍,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各区县制定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规划项目,49个项目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同时,实施“311”工作举措,抓紧抓实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2021年以来,共集中迁葬140余座零散烈士墓,集中管护率达到90%以上;烈士英名墙建设实现区县全覆盖。
“近年来,全市陆续投入1亿多元的中央和市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整体面貌得到很大改善、管理更加规范,烈士纪念设施褒扬英烈、教育后人的红色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用活红色资源 讲好英烈故事营造尊崇氛围
每年烈士纪念日,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市民们相继献上花束,与历史对话;在中小学校,孩子们朗诵诗词、合唱歌曲,缅怀革命先烈,全市社会各界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氛围浓厚。
重庆市还创新推出“重庆英烈纪念堂”网上祭扫平台,开设网上献花、祭拜、寄语等功能,实现等级烈士纪念设施全景VR全覆盖,为烈属、社会各界群众网上祭英烈、线上观展提供便民精细化服务,目前累计近1000万人次参与。
历久弥新的英烈精神,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凝聚民心的力量之源。重庆市坚持把用好红色资源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坚持线上线下并举,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推动英烈精神深入人心,提升英烈精神弘扬传承热度。
“如果这也算是一张全家福,那一定是让所有中国人肃然起敬的全家福。这张全家福,是革命先烈刘伯坚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身处不同地方,我们在中国地图上标注出来的特殊的全家福……”在去年的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上,万州革命烈士陵园讲解员万宇深情地讲述烈士刘伯坚的故事,她希望通过一张特殊的“全家福”,跨越时空告诉刘伯坚夫妇:今天,我们的家不再有分离,我们的家很温暖、很幸福!
近10年来,万宇讲解红色英烈故事已有数千场次。“每一名英烈讲解员都是追光者——追寻的是英雄光芒,追寻的是不变初心,在一次次娓娓道来中为听众讲述一个个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英烈故事,让大家在深情缅怀中汲取先烈的力量与智慧,让‘舍家为国’的革命精神长久流传,成为新时代人们的榜样与力量。”万宇说。
如今,在重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人正成为红色故事宣讲人、红色精神传承者。比如,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常态化开展以传承英烈精神为主题的英烈故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农村“六进”活动300余场次;组织开展“从不曾忘记——我为烈士献束花”“让我轻轻走近你——我为烈士擦拭墓碑”等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数40余万人次;广泛动员退役军人、烈士亲属以及社会人士参与志愿讲解,举办全市英烈讲解员大赛,组织开设讲解员培训班,提高讲解服务水平,让英烈故事“传”起来、英烈形象“活”起来、英烈精神“显”出来。
赓续红色精神 做好烈属关爱工作
5月,在荣昌革命烈士陵园里一场跨越74年的“团聚”感人至深。“哥哥,我终于找到你了,大家都很想你……”今年90余岁的崔同馨带着家人,从安徽亳州找寻到了长眠在这里的哥哥——崔啸农烈士,哭喊出了多年的思念。
时间回到1949年,年仅18岁的崔啸农告别家乡安徽亳州,随部队来到重庆。1950年1月26日,崔啸农在荣昌县许溪乡附近征粮剿匪时,壮烈牺牲,年仅19岁。
“这些年我们四处打听,不停地给各地相关部门写信。”崔啸农的亲属刘亚运说。由于年代久远、通信不畅等原因,烈士埋骨何处始终杳无音信,成为全家人挥之不去的心结。
“接到求助电话后,我们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成功帮助烈士亲属圆了74年寻亲梦。”荣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英雄烈士的精神永存。重庆市广泛开展“英烈精神归故里”寻亲活动,持续发布烈士寻亲信息300余条,向全国各省市、区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发出寻亲信息(函)100余条。截至目前,累计为172名烈士找到亲人,全力做好烈士亲属异地祭扫组织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回应广大烈属和社会关切。
近日,在万州区太龙镇烈士家属熊道秀的家中,万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与她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她及家属的身体状况、家庭生活、就业等情况,沟通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温暖的关怀,发放的慰问金,无不传递着浓浓的关怀之情。
像熊道秀这样的烈属,重庆市有4200余名。为了进一步做好烈属关爱工作,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全市享受抚恤金和优待金的烈属进行信息采集,安排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干部职工与烈属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理想之光不熄,信念之火不灭。下一步,重庆市将继续深入开展“红色九月”“让烈士回家”、英烈故事“六进”宣讲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英烈精神在巴渝大地上深深扎根,激励巴渝儿女在英烈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接续奋斗。
链接》》
“让烈士回家”主题活动已走进上海、江苏等省市及重庆22个区县
去年11月16日,“让烈士回家”主题活动暨“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红岩精神”专题宣讲巡展巡演走进忠县。在忠县实验小学,活动通过主题展览、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等形式,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红岩精神是重庆热土上的红色文化标识和璀璨明珠。“组织开展‘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把310位红岩英烈事迹和精神送回家,高质量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红色品牌。”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自2019年4月2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首场活动以来,“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已走进江苏、四川、陕西等省市及重庆22个区县。
同时,按照“送得到家、驻得下来、传得下去”的原则,通过举办文史资料交接仪式、故事讲述、红岩革命故事展演、专题报告、主题展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把革命英烈和革命先辈的有关文物、史料、英雄事迹、伟大精神送回烈士家乡及他们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引导群众立志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曹峰 周艳红 周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