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涪”之地众志成“城” 渝东新城主引擎动能强劲
第021版:礼赞新中国 出彩新重庆·涪陵
上一版 下一版 
有“涪”之地众志成“城” 渝东新城主引擎动能强劲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涪”之地众志成“城” 渝东新城主引擎动能强劲

  现代化的涪陵

  涪陵龙头港

  涪陵鑫源生产车间

  核心提示

  75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涪陵来讲,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发展的奇迹,根植于开拓之姿。75载涪陵与新中国共成长:拥有全国最大页岩气田、全市最大的化工园区和中心城区外首个千亿级园区,工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龙头港是5000吨级船舶常年可抵达的长江上游港区……

  发展的奇迹,更来源于奋进之态。新时代新征程,以转型促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定位”变“地位”,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市域辅枢纽加速成型;为百姓谋福祉,百万涪陵儿女创造出更美好的城市家园……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涪陵正接续使命、砥砺奋进。

  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作用增强

  今年4月,涪陵一季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集中签约重点项目40个,协议总投资367.25亿元,包括中能电投等30亿级新型储能项目,钱江摩托等10亿级智能制造项目,卡涞二期、联洋新材等先进材料项目;8月27日,涪陵区举行2024年三季度重点项目开竣工仪式,2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达51亿元;1月—8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集“绩优”“潜力”标签于一身的涪陵,接连展现出对产业投资的强劲引力。

  不难发现,在这些重头项目的投资领域中,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成为高频热词,折射出市场对这座城市特色优势的高度认可。

  工业是涪陵的“金名片”,工业基因深深融入这座城市血脉之中。渝东新城主引擎建设的画卷铺展开来,涪陵积极发挥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作用,加快厚植优势、错位发展,使特色更加鲜明突出,使竞争力更加强大持久,正努力再造一个“涪陵工业”。

  这里以工业为笔,绘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区领导任“链长”,开展链式招商,针对企业发展给技术科研立项补助推动产业升级,帮助企业转型,在用工、金融给予保障营造发展生态;促进“三业”贯通,推动“四链”融合,加快百亿级企业培育,千亿级产业生态圈构建……工业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已培育出新时代涪陵工业“18朵金花”,重塑了这座老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版图。从“涪陵工业”到“工业涪陵”,新的华彩正跃入眼帘。

  “涪陵制造”持续擦亮:千亿级材料产业集群成为产业地标,产值规模占全市四分之一,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性能复合材料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清洁能源、消费品、装备制造积蓄势能,涪陵页岩气形成了“勘探产储运”完整产业链,全国每产出3立方米页岩气就有近1立方米来自涪陵;榨菜产业培育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榨菜完整产业链、远销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销售3包榨菜就有1包涪陵榨菜;12户企业上榜全市制造业企业100强名单……“当家产业”“当家社员”脊梁更挺,成为涪陵制造的生动缩影。

  “涪陵创造”迭代升级:153个创新平台成为工业最强动力,累计培育出46项科研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授权专利14789项;4户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2.0版贯标认证,数字化车间达到71个、智能工厂达到23个、总量区县第一;一大批“卡脖子”技术、市场空白得到攻关填补,首次实现尼龙66全产业链原料制备技术国产化,页岩气钻探技术、氦气提纯技术等领域全国领先,直接推动了能源产业的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老”与“新”比翼齐飞,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增量”。

  因地制宜、扬优聚势,走出一条富有涪陵特色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子,正在让渝东新城主引擎越来越有主引擎的样子,新引擎越来越有新引擎的力量。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市域辅枢纽加快形成

  全区铁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5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长乌两江纵横贯通;作为全市三大战略枢纽港之一的龙头港,今年8月起,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至钦州班列,真正实现铁公水多式联运、无缝衔接……在涪陵的发展中,这里正不断用数据证明,涪陵不仅是重庆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从长江上游重要枢纽,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发运节点,开放一直是涪陵不变的城市气质。

  谋大局、开新篇,全区上下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跳出涪陵看涪陵、跳出重庆看重庆”变成新视野,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市域辅枢纽”目标,以“对标国际一流”为座右铭强化开放引领,以国际视野谋划推动渝东新城主引擎建设,努力以大开放形成大格局、以大格局带动大发展。

  这里开放的通道不断延伸:渝万高铁涪陵段正加快建设,建成后涪陵至中心城区将缩短至15分钟;涪陵至宜昌高铁即将开工,这是组成横贯我国东西的沿江高铁大通道的“最后一块拼图”,涪陵至上海将缩短至5个小时内。水运“朋友圈”越来越大,与四川广安开通水水中转航线,与贵州“手牵手”,2021年,断航20余年的乌江航道实现复航,2023年,首次开通贵州至涪陵集装箱航线……建高铁、强公路、畅水运,涪陵交通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八铁九高四港一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成型。

  这里开放的能级显著增强:持续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龙头港成功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和“散改集”粮食班列,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至龙头港区已获国家批复;拥有市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海峡两岸产业区涪陵区产业园、重庆自贸区涪陵联动创新区、市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市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等多项金字招牌……不断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里开放的沃土滋养未来: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企业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传承至今,“服(涪)到位、零(陵)距离”已成为一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上做“加法”,依托拥有地方电网优势,每年为企业提供低价电能超60亿度,节约成本近6亿元;持续深化“百千万”工作机制,推动区内企业协同发展,常态化开展“三服务”,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涪陵,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雨露和空气,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生命源泉。

  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风鹏正举势如虹,开放的涪陵,展现出逆风挺立的筋骨,正让渝东新城主引擎高质量发展潜力十足。

  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凸显

  这座城市,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历经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蝶变,正从传统的模样蜕变为活力、现代化城市。俯瞰涪陵大地,“四山”为屏,“两江”为轴,“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城市与山水交相辉映。巴文化、易理文化、白鹤梁文化、榨菜文化在城市中保护传承。夜色涪陵,霓虹绚烂,长涪汇、五桂堂、爻里小镇……精心打造的十平方公里滨江文化公共空间流光溢彩,绝美的城市文化韵味铺展开来。

  一个青春勃发的城市,总有无限的追求。当“渝东新城主引擎”建设的号角吹响,随着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全面优化,功能日趋完善,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涪陵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公园城市格局已基本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凸显,不断实现着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市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双提升,“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现代化涪陵走进现实。

  这座城,立足高远谋划精致发展蓝图:从多头编制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加快将涪陵建设成为百万人口战略支点城市,以全域视角谋划发展,描绘出“一心四区多组团多中心”“城—郊—野”三圈层城市空间布局;从粗放发展到精雕细琢,坚持扩容与提质同步,用好涪陵大山大水、大开大合的自然风光和山水本底,长涪汇、五桂堂等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接连投用,榨菜历史记忆馆、荔圃春风、乌江行舟记等文化景观建成开放,“最美口袋公园”让城市“边角料”逐渐成为群众休闲“新空间”……涪陵山城之雄魂、江城之灵韵,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映入眼帘。

  这座城,以人为本描绘“三宜”柔美画卷,不但对城市“躯体”重塑,更对城市精神、理念重塑,造就市民归属感和向心力。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建市级智慧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分级分类优化完善城市各个片区服务功能,在高新区相对均衡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功能设施,加快建成了多层级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点点滴滴,从小切口做大文章,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的“三头六臂”,涪陵温度无处不在、触手可及。

  用拴心留人环境提升“人气”,用稳定工作岗位带来“财气”,用优质教育医疗增加“福气”,用特色消费场景点燃“烟火气”。数据会说话:常年保持20万产业工人、20万学生在涪就业就学,100多万人在此安居乐业,从侧面印证了在涪生活、工作的流动人口数量之巨,展现出人口向“渝东新城主引擎”聚集的强劲态势。

  踏上有“涪”之地、成为有“福”之人。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的精致、人的温暖,城市文明见微知著,正让渝东新城主引擎描绘出城市的大爱底色。

  数读>>>

  ●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589亿元扩大至2023年1626亿元,年均增长9.7%,2018年总量突破1000亿元、成为中心城区外首个千亿级区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22491元、7942元增至2023年的50735元、22097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7%、9.7%。

  ●工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全区规上工业产值从2012年865亿元增至2023年2471亿元,年均增长10%;连续10年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稳定保持在50%左右;百亿级企业和上市企业分别达6户、5户,领军和“链主”企业9户。

  ●创新动力不断增强。2012年以来,全区先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0户,科技型企业2302家,专精特新企业192家、“小巨人”企业总量1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家;全区获评重庆市科学技术奖58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1.80%提升至2.31%。

  ●开放崛起扎实推进。全区有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增长到81户,实现翻番;对外贸易量质齐升,2012年增长11.9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24.8亿美元;2017年—2023年全区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8个,注册资本金总额达18384.84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总额11662.92万美元。

  ●城乡协调发展步伐更加平稳。全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79.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74.2%;2012年全区城乡可支配收入比为2.83:1,2023年全区城乡可支配收入比下降至2.30:1,城乡可支配收入的相对差距大幅缩小。

  ●人民福祉不断提升。全区学前教育普惠率较2013年前提升29.9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3.4个百分点,高中毛入学率提升5.3个百分点;全区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9.76岁,婴儿死亡率下降至1.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2.4‰,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3.4%;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

  刘玉珮 龙搏 马菱涔 图片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