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柱县三河小学开学仪式上,孩子们将足球抛向天空,开开心心迎接新学期到来。2023年,我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9%。(摄于2023年9月1日)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
|
璧山区人民医院“出生一件事”服务窗口,一位青年男子在为孩子办理系列证件。(本报资料图片)通讯员 胡悦建 摄/视觉重庆 |
|
巴南区花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志愿者带领老人们“做算术题”。(摄于2024年1月17日)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
|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这个老旧社区经改造后焕然一新,成为众多市民、游客心中的热门打卡地。(摄于2023年12月13日)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
退休工人莫怀衷家住渝中区,今年85岁。解放那一年,他年仅10岁,还在上小学。解放前民生凋敝,解放后万象更新,跟随时代的步伐,他见证了重庆的巨变。
75年弹指一挥间,昔日天真的孩童已到耄耋之年。回首悠悠岁月,再看看如今的衣食住行,莫怀衷感叹:对比今昔,最想说的就是两个字——骄傲!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重庆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这座城市阔步前进的每一瞬间。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不平凡的75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各项社会事业紧紧围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1949年,重庆全民文化素质低下,多数重庆人为文盲。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财政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惠民有感,2023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6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9%;现有高校78所,在校生138万人,进入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近3年我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余人,全市城镇和乡村就业人员总量达到1661.89万人。
近年来我市还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截至今年8月,我市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分别覆盖超过2667万人、3121万人。
1949年,全市仅有医疗卫生机构400多个。2023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23389个,每千人口床位数由1949年的0.24张增加到8.01张。
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1950年的37岁增加到2023年的79.39岁。重庆人口从110万增加到3400多万,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人均寿命增长的背后,呼唤人人可及可达的养老设施。重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西部率先实现全覆盖,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
1996年,城市低保建制,重庆开启救助制度改革大幕。全市城乡低保在建立初期,每年资金投入不到2000万元,到2024年,市级投入逾30亿元。2022年4月,重庆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试点“救助通”,困难群众实现在家求助、掌上申请。
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这是充满成就的75年——
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解放初期,重庆人民生活极其贫困。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城乡居民收人稳步增长。
2023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35元,是1979年的133.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0元,是1978年的165倍。
1978年,重庆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2022年增至46.3平方米。目前,重庆居民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32.87辆汽车。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2018年以来,全市民生支出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重庆改革创新,每年谋划和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滚动实施市级重点民生实事38件。
这些民生实事,犹如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立下的“军令状”,纵然困难重重,也一定要竭诚践诺。
一大批民生实事的实施,推动全市民生领域“冰点”逐渐消融、“难点”接连破题,“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坚实。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幸福感满满的75年——
随着时代变迁,“民生”一词的外延不断丰富扩展,不仅要解决大家吃饱穿暖等基本需求,还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成为评判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改革是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新重庆,持续迭代升级“一件事”应用场景,让“一件事”一次办成、一次办好,最大限度惠企便民。
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企业注销登记……目前,全市推出的80个“一件事”应用场景,覆盖90%以上涉民生和企业服务的高频事项,总办件量已超过150万件,较改革前平均减环节73.8%、减材料51.8%、减时间61.9%、减“跑动”91.4%。
山河锦绣,人民幸福是最温暖底色。75年,改变了什么,带来了什么?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天天下楼吃‘现成’,我也潇洒起来了。”江北区华新街老人王初阳提起家门口的社区老年食堂,总有说不完的话。
“趁年轻,为梦想而努力奔跑!”高校毕业生杨振东申请到人社部门的创业帮扶,顺利迈出创业第一步。
巴南区居民刘先全,只跑一次就办好了房子过户,“整个流程太快了!”
……
使命如炬,初心如磐。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已经开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重庆将交出更厚实、更生动的民生答卷!
重庆民生领域的第一
200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2010年3月,重庆药品交易所成立,在全国首创药品电子挂牌交易方式,实行公平公开、阳光交易,并于当年12月29日正式上线交易
全市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2020年,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西部率先实现全覆盖
2021年,在全国首创建成覆盖全市的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体系,构建起梯次化响应的卫生应急力量体系,院前急救平均响应时间从28分钟缩短到12分钟
2021年,重庆成为西部地区首个药品和生物制品首进口岸城市
2022年4月,重庆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试点“救助通”,困难群众实现在家求助、掌上申请
2023年8月,在全国率先建立职业伤害人员劳动能力鉴定结果跨区互认工作机制
2023年,重庆市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100%,全国第一
2024年8月,全市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存住房公积金开户人数达32万人,累计实缴超过24万人,缴存资金近9亿元,缴存规模居全国第一
(记者 张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