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铝研制出的直径10米级重型运载火箭用超大型铝合金整体环件。(受访者供图) |
|
水土新城海扶科技产业园,研究员正在演示海扶刀设备治疗原理。(摄于2023年1月3日,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
|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紫外线照射下的蚕茧。(摄于2021年6月2日,本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
|
涪陵页岩气田。(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
|
位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金凤实验室。(摄于2024年9月13日,本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
巴渝大地,“新”潮涌动。
从“上九天揽月”,到“下五洋捉鳖”,从高铁飞驰神州,到大飞机翱翔蓝天,许多国之重器上,都有“重庆造”的身影。
建设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从一穷二白到自立自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重庆从未缺席。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不足500人,科技事业几乎是从零起步。
20世纪50年代,当“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吹响,重庆科技人员勇担使命、攻坚克难,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第一辆越野车“长江牌”46型吉普车、第一台工业立式连铸钢机……这些“新中国第一”,都在重庆诞生!
20世纪60年代,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三线建设”拉开大幕。一大批沿海企事业单位内迁,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重庆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兵器、船舶、电子、航天、核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工业振兴和科技发展增添了一支强大力量——
在永川,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二四研究所,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开始进入大规模集成领域。
在西彭,上万名建设者响应号召,自力更生建设西南铝。“四大国宝”装备相继在西南铝建成,为国家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急需的关键铝材。
国家缺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山城重庆,这座英雄之城,凭借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开放,让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借全国科学大会东风,重庆市科学大会召开,并制定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八年规划》。
春风化雨,春潮澎湃。确立“科技兴渝”战略,重庆成为全国较早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的大城市,相继出台《关于依靠科技振兴重庆的决议》《依靠科技振兴重庆规划纲要》等文件,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的指引下,重庆科技事业进入崭新历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重大突破——
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团队牵头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谱、精细图谱,建立世界最大家蚕基因资源库,奠定我国在鳞翅目基因组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重庆医科大学王智彪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大型医疗设备——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开创了中国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出口发达国家之先河;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自主培育的“渝荣1号猪配套系”,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以优良地方猪资源利用为基础培育的三系配套的猪配套系;
……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当自主创新的速度和进度被频繁刷新,重庆的创新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科技资源加速聚集,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由西南铝自主研制、被誉为“亚洲第一环”的整体铝合金锻环,从过去的直径3.5米、5米,不断扩大至令人不可思议的10米级,刷新世界纪录;
涪陵页岩气田作为我国首个投入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聚焦世界难题,攻克技术难关,首创我国页岩气立体开发技术,实现关键开发技术100%国产化;
……
近年来,重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着力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系统重塑市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取得积极成效。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从2012年到2023年,重庆R&D人员从7.3万人增至24.3万人,R&D经费投入强度从1.38%提高至2.4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32件增至19.98件。如今,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7位、连续6年保持西部第1位,跻身全球创新集群百强。
敢闯敢试、久久为功。一路乘风破浪的重庆,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回望新中国75年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一直是推动国家进步、由弱变强的重要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守初心、担使命。新时代,新重庆,我们将踏上新的征程,加速向“新”而行,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重庆科技创新的第一
1972年,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120位MOS移位寄存器在永川诞生
1989年,西南铝锻造成功直径3.5米的整体铝合金锻环,被誉为“亚洲第一环”
1991年,重庆高新区获批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7年,王智彪教授团队研制出全球首台体外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并于1999年进入临床
2003年,向仲怀院士团队牵头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谱
2005年,重庆邮电学院(现重庆邮电大学)团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3G手机基带芯片
2007年,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自主培育的“渝荣1号猪配套系”,成为我国第一个以优良地方猪资源利用为基础培育的三系配套的猪配套系
2014年,涪陵页岩气田进入商业开发,首创我国页岩气立体开发技术
2021年,重庆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成为我国农业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3年,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款18兆瓦级集成式中速海上风电机组完成下线
2024年,航天天目(重庆)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国内首个兼容四大导航系统的北斗/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商业遥感探测星座——“天目一号”气象星座阶段组网完毕
(资料来源: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