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 绘就“农”墨重彩“兴”篇章
第012版:敢为人先重庆城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强村富民 绘就“农”墨重彩“兴”篇章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村富民 绘就“农”墨重彩“兴”篇章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永川区仙龙镇智能化育秧工厂,大型智能化育秧机正在培育早稻秧苗(摄于2023年3月21日)。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的毛相林(前排中)载誉而归(摄于2021年2月26日)。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潼南区雪王农业(重庆)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分选柠檬(摄于2023年11月21日)。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黔江区阿蓬江镇高碛社区好像一幅山水田园画。(摄于2024年4月28日)特约摄影 杨敏/视觉重庆

  梁平区万石耕春·千年良田景区,现代化农机在金色的稻田中展现盛大的“开镰”场景(摄于2022年8月7日)。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金秋的巴渝山乡,蝉声萦绕,处处绿阴。

  “全面小康迁新居,找到工作进园区;三十九岁住楼房,全家老少喜洋洋……”9月8日,黔江区城南街道青坪社区,居民游福琼唱起了自编曲。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小康战略构想刚提出时,游福琼出生于金溪镇虎座山,“离开大山”的话题打小就被家里人挂在嘴边。直到2019年,全家才连同其他村民一起,搬进了位于黔江城区李家溪安置点的楼房,生活殷实富足,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中国成立75年来,让农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是一以贯之的主线。在这个过程中,骨子里敢想敢做的重庆人敢啃“硬骨头”、敢进“深水区”,敢为天下先。

  1979年,长寿县葛兰公社八一大队的村民们,为了吃饱饭,也为了打破停滞不前的生存僵局,鼓起勇气秘密商定:“分田!单干!”重庆家庭联产承包大幕由此拉开。

  “养儿养女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这曾是渝东南地区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恶劣的条件不但没有吓倒这里的人民群众,反而激起他们的斗志,催生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

  世纪之交,以“砸锅卖铁也要推行税费改革”的决心,波澜壮阔的农村税费改革在山城大地推行。到2005年,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千万农民终于实现了“零税一身轻”。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支书毛相林带领108位村民,耗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铸就了百折不挠的新时代愚公精神。

  走过21世纪第一个10年,当温饱问题已成为历史,如何让老百姓摆脱贫困、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区域性贫困与“插花”式贫困并存,脱贫攻坚“任务不轻”,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重庆吹响精准扶贫号角,披荆斩棘、攻城拔寨,8年来,扶贫政策如甘霖雨露洒遍巴山渝水,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被相继攻克。

  特别是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换乘三种交通工具,来到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为重庆脱贫攻坚指路引航、把脉定向。

  高屋建瓴,为重庆发展擘画蓝图;促膝交谈,与老党员畅叙理想信念;马不停蹄,走进深山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期间的每一个动情画面,牢牢定格在3200万重庆干部群众的脑海里,深深镌刻进重庆的发展历史中,更激发了决战脱贫的强大合力。

  2021年4月15日,重庆市委庄严宣布,重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市1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动态识别的19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与全国人民一道告别了绝对贫困,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华彩篇章。

  砥砺奋进,脚步铿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重庆开始擘画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远山近岑,切换的只是视角,一脉相承的是鸿图。

  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说,面对“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重庆首先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同时,用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各项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出台纲领性文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责任落实、研判新的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市委、市政府一直探索求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庆方案、重庆路径、重庆智慧。

  昨天的奋斗铸就了今天的成绩,今天的奋斗必将成就明天的荣光。

  登高望远,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重庆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庆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

  开创新局,重庆的脚步更加有力。身处一个梦想飞扬的年代,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保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重庆的发展必定更有力度和温度,山城人民必将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时间见证成长,奋斗定义时光,巴渝儿女唯有在未来道路上“追风赶月莫停留”,方能不负历史、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璀璨华章。

  

  重庆“三农”工作的第一

  1951年10月16日,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重庆土改工作团,支援川东地区土改工作

  1958年8月15日,重庆市郊第一个人民公社——沙坪坝区红旗人民公社成立。9月15日,全市郊区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

  1979年,长寿县葛兰公社八一大队开始改评工记分为联产计酬,标志着重庆拉开家庭联产承包大幕。到1980年,重庆市七区三县实行“包产到组”责任制的生产队占67%,永川地区占83.5%

  1986年9月8日,重庆市第一个股份联合社——合川县信用合作股份联合社成立

  2005年1月1日,重庆正式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全市2000多万农民祖祖辈辈、年复一年缴纳农业税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2008年12月4日,全国首个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成立,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在重庆市远距离、大范围置换的“地票”交易

  2019年4月,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获批建设,这是全国首个、目前唯一的畜牧单品种国家级大数据服务中心

  2021年4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庄严宣告重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2年12月21日,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召开,部署实施“四千行动”

  2023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关口,达到20820元

  (记者 颜安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