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生长 山水之城日新月异
第010版:敢为人先重庆城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拔节生长 山水之城日新月异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拔节生长 山水之城日新月异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廖雪梅 佘振芳 实习生 覃稚尧

  渝中区,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段,单轨列车驶过花海,如开往春天的列车。(摄于2022年2月23日)特约摄影 王正坤/视觉重庆

  1949年11月30日,重庆市民欢迎解放军入城。图为部队进入解放碑。(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解放碑步行街人潮涌动。(摄于2024年5月2日)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成渝高铁列车驶过重庆中心城区。(摄于2023年6月25日)记者 龙帆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高楼林立的渝中区。(摄于2024年7月23日)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清代诗人何明礼的《重庆府》,道出了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自然环境。

  独特的地形给重庆带来如画的风景,却也导致交通不便,一度锁住城市发展的步伐。

  新中国成立后,山城人民冲破地理阻隔的樊篱,以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战天斗地的豪迈斗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庆城的每一次“生长”,都从道路开始。路,不仅是城市的骨骼,也是历史脚步的聆听者与记录者。

  75年前,从观音桥到解放碑叫“进城”,要坐轮渡过江再爬坡上坎,费时大半天。彼时,重庆中心城区仅有总长不到40公里的行车道路。如今,中心城区路网总长度约6600公里。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50年,邓小平主政的中共中央西南局,提出“建设人民的生产的重庆”的奋斗目标,次年,该目标中加了一个“新”字。在此目标的号召下,人民大礼堂、大田湾体育场、劳动人民文化宫等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

  成渝铁路,更成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退休火车司机李国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成渝铁路通车那天——1952年7月1日清晨,他在大哥怀里,看着一列蒸汽火车缓缓驶出菜园坝火车站,现场汽笛声和欢呼声震耳欲聋。他的父亲李鸿升,正是这班列车的司机。

  一路通,百业活。成渝铁路翻开了西南经济交流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时光飞逝,我市铁路运营里程目前已突破2800公里,其中高铁总运营里程超1100公里,融入了全国“八纵八横”铁路网。

  如果说铁路是运输的“大动脉”,高速公路就是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251公里,路网密度居西部地区第一,主城都市区全面进入“三环”时代,“两群”地区间实现高速直连。

  地上,道路纵横交错;空中,航线织密成网。

  1990年1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正式建成通航,经过30多年发展,重庆全面形成民用航空“一大四小”运输机场格局。2023年,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西部第二、全国第六,累计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116条。

  上天入地的轨道交通,让市民出行更顺畅,也让城市形象更立体。

  2004年11月,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观光运营,重庆人圆了轨道梦。如今,重庆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2023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增至13条,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

  时而跨江河,时而进楼房,时而穿花海,轨道交通穿梭在8D魔幻都市的山林楼宇间,以其独特的视觉体验,催生出“开往春天的列车”“轻轨穿楼”“云端列车”等热门景点,“风光大片”层出不穷。

  桥,不仅跨越江河,连通两岸,深刻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更是重庆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精神的具象化呈现。

  1966年,克服苏联专家撤走、三年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渝中、江北居民只能靠轮渡过江的历史。1981年,石板坡长江大桥通车,桥头的《春》《夏》《秋》《冬》四组雕塑,以人体之美展现城市精神,开一时风气之先。

  直辖后,重庆建桥速度明显加快,从最初的几年建一座桥,到如今一年同时开工建设几座桥。让重庆成为世界闻名的“桥都”,拥有桥梁超过20000座。

  城市建设不仅改变区域发展面貌,也让市民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1997年,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建成,这是重庆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商圈。经过20余年发展,如今解放碑商圈年均客流已超过1.6亿人次、社零总额超过900亿元。这样的商圈,在中心城区已建成20个,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在细微处下功夫,走“新”更走心,重庆城市已变得越来越有质感、有温度。

  我市加快推动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更新,启动城市更新项目288个,完工投用50个;珊瑚公园、雅巴洞湿地公园等14个“两江四岸”公共空间陆续建成开放;截至今年6月,全市7953个城镇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惠及居民191.2万户;公园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城市公园超过2000个,“3分钟入园”成为不少重庆人的生活常态。

  重庆,不仅是灵气十足的山水之城,也是热辣滚烫的宜居家园。繁华都市和市井烟火巧妙融合,让人不但沉醉于这里的风景,更爱上这里的诗意生活。

  城市拔节生长,发展动能澎湃——刚解放时重庆市区面积仅45平方公里左右,如今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800平方公里,未来规划用地超1000平方公里,一幅高颜值、高品质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75年沧桑巨变,75年芳华绽放。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新起点上,全市人民正信心满怀,奋力续写城市建设新辉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重庆城市建设的第一

  1952年,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1958年,我市第一座城市大桥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开建,1966年1月正式通车

  1995年,西南地区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通车

  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同年,中国西部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解放碑步行街建成

  2005年6月,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这是中国西部地区开通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

  2005年,因桥梁数量多、桥梁规模大、桥梁技术水平高、桥梁多样化、桥梁影响力强,重庆被茅以升桥梁委员会认定是中国唯一的“桥都”。截至目前,重庆桥梁建设已创下17项世界纪录,9座桥梁至今保持同类桥型的跨度世界第一

  2015年12月,成渝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是川渝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

  2022年,《重庆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部城市更新技术导则。

  2024年,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庆成为全国首个获国务院批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城市

  (记者 廖雪梅 佘振芳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