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榜样力量”打造思政一体化育人新格局全方位加快推进重庆基层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效能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以“榜样力量”打造思政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全方位加快推进重庆基层治理现代化
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效能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效能

祝伟 李晓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着力讲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故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着眼传播内容系统性供给,增强国际传播感召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坚持“两个结合”,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场景,加快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要突出连续性,善于从汉字、文化典籍和考古成果等中华文明载体中挖掘提炼标识性概念、范畴、表述和富有特色的思想文化。要突出创新性,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要突出统一性,向世界完整而生动地呈现中华民族追求“大一统”的历史逻辑、精神依据和文明动因。要突出包容性,持续宣介好“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以和邦国”等中华文明核心理念,融入国际传播实践全过程,不断拓展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和“朋友圈”。要突出和平性,着力讲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充分展现中华文明追求世界和平、全球发展的政治愿景,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搭建市场化渠道平台,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注重运用市场化、产业化手段,将中华文化影响力转化为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要优化配置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要素,大力发展具有中国辨识度和全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世界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立足互利共赢,创新国际文旅业态,着力构建国际文旅发展共同体,不断拓展中国文旅产业链、价值链和影响链。要聚焦各国文化关切,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推动全球公共文化领域的多边治理;健全完善国际公共文化产品共同生产和公平分配机制,强化国际公共文化产品的高质量供给,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优质文化产品的多样化需要。要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进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和共同责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认同度。

  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增强国际传播穿透力。科学把握国际传播规律,精准区分国际传播对象,灵活采用国际传播策略,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要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注重国际传播流程迭代优化,不断强化传播内容生产、信息分众化推送、传播链条延伸、传播效果反馈以及传播工作闭环推进落实等,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要切实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国际传播,加强新型国际传播共同体建设,不断增强对世界议程议题的介入引导能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彰显中华文明的中国化特色、区域化底色和全球化本色。贴近受众实际,依托国潮文化美食文化输出、高质量影视剧“出海”、国风科幻游戏、网络文学以及网络微短剧等,打造一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标志性案例,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注重技术赋能,顺应国际传播领域的数智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形成新质传播力,让中国与世界的人文科技联结更加紧密,引导世界人民读懂中华文明、热爱中华文明。

  健全完善支撑体系,增强国际传播保障力。针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强化支撑保障,确保国际传播有力有利有效。要健全完善国际传播人才培育体系,依托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平台和智库,凝聚专家学者智慧和力量,高质量推进新闻传播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建设,着力培育视野开阔、立场坚定、专业扎实的复合型传播人才。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国际友人、海外游客等“自来水”作用,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要健全完善国际传播制度体系,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完善话语叙事能力培育、传播平台建设及内宣与外宣联动管理等制度,健全完善国际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市委网信办,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中特理论项目:2023ZTZD16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