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书写高质量民生新答卷
第005版:区县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书写高质量民生新答卷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书写高质量民生新答卷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科学城中学新生开学典礼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效果图

  市民在走马古镇书房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虎溪街道“老幼共托”社区

  核心提示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作为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新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发展活力迸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汇聚于此工作生活。

  让来者安居乐业、安心逐梦,考验着科学城高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是支撑这座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动力源泉。

  科学城高新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惠民强企工作导向,持续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兜牢底线,促进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质效加速跃升,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现代化新城。

  如今在科学城高新区,一个个“民生愿景”正在加速变成“幸福实景”。

  大力实施“新智慧教育” 加快打造西部基础教育特区

  今年9月,科学城高新区的教育版图再添新子:大学城沙坪坝第二小学校、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国际课程中心正式开班办学。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已然成为科学城高新区市民的普遍共识。

  近年来,科学城高新区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新建一批、扩建一批、提升一批”思路,累计投入近30亿元,新建改扩建巴蜀科学城中学、川外科学城中学、明远未来小学等优质学校10所,新增学位2.5万个,北师大重庆科学城实验学校、华中师大重庆学校、西部(重庆)科学城谢家湾学校等5个高品质学校项目正抓紧建设,学前“五朵金花盛开”、小学“七仙女下凡”、中学“八匹马赛跑”的“578”集团办学新格局加快成型。

  同时,科学城高新区围绕“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思路,锚定“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未来5—10年建成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坚持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机制、数字教育等变革创新,迭代升级“新智慧教育”“1345”智治体系,全力打造西部基础教育特区。

  一大批“全市先行先试、全国争先进位和具有科学城辨识度”的标志性教育成果加速涌现——

  大力实施“S2C”数字教育变革,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构建“三端两域”新空间,实现互联网、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发展情况以及助学者的育人行为等的全面采集、深度整合和精准分析,为学和教提供指导。

  打造新智慧教育“五学课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通过“问题引学、情境创学、活动互学、数字助学、评价优学”方式打造“学为中心、素养导向”的活力课堂。目前,全区已经打磨全学段、全学科“五学课堂”示范课3000余节,56节优质课例入选“部级精品课”。

  组建“新智慧美育共同体”,聚焦全场域全生态美育浸润,聚集72所成渝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幼儿园联合打造“新智慧美育共同体”,创建全国全市艺术、体育等特色学校26所。项目入选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

  当前,科学城高新区已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教育部“央馆人工智能规模化课程”应用试点区、重庆市中外人文交流创新区,获评重庆市“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双减最佳区”,区域教育满意度达97.3%;正加快开展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两个国字招牌”创建,目前已顺利通过市级督导认定。科学城高新区教育,已经成为全市基础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完善“三级诊疗体系” 全方位全周期守护群众健康安全

  今年年初,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顺利通过评审,成为科学城高新区第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与此同时,另外两家“三甲”医院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位于金凤镇的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项目,一期工程土建结构完成95%;位于西永街道的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科学城院区主体结构已完工,正在实施外立面装修、幕墙安装等工作,计划明年建成投用。

  “三甲”医院的扎堆落地,无疑为科学城高新区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提供了硬支撑。

  在医疗水平“提起来”的同时,如何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沉下去”成为摆在科学城高新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此,近年来,科学城高新区立足“健康科学新城、数字医疗高地”目标,不断夯实基层卫生资源,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医联体互动合作,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水平。

  例如,将曾家镇卫生院升级为二级综合医院、更名为重庆高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建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市驿、含谷镇卫生院迁建投用;探索医联体内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通道互用、结果互认等机制,在全市首推区域医共体药品、耗材SPD精细化管理;利用云服务平台,建设医疗信息化系统,上线“互联网+”远程诊疗服务,提升区域医疗信息化水平;深化“县聘乡用”“镇村一体化管理”等改革下沉医疗资源;多维度引、育、留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此外,该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双医”联办审批制、“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全程网办等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切实提升群众就医、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之下,科学城高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变得“触手可及”,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更加均衡、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回应群众期盼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干净又好吃,10块钱就可以吃得很饱。”今年夏天,家住曾家镇龙桥社区的李婆婆几乎每顿饭都在楼下新开的老年食堂解决的。

  “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近年来,科学城高新区持续聚焦“一老一幼”领域重点需求,加强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解决“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后顾之忧。

  其中,养老方面,科学城高新区加快建设8个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打造老年大学、老年关爱中心等空间,构筑“15分钟养老服务圈”,目前已建成养老服务中心9家、站点28个、床位1094张,老年食堂6个。

  同时,该区还探索“医养护服务一件事”新路径,推动“养医护三融合,养老不离家,医疗不离线”的一站式居家养老模式,已为4.5万名老人签订家庭医生。

  托幼方面,科学城高新区持续加大设施投入,创新托育服务,建成全市首个“老幼共托”社区,是全市首个以社区为核心,兼具“托老+托育”的“社区+”试点工程。此外,高新区还成立了未成年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辖区中小学全部配备心理健康副校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得到妥善安置。

  统筹解决“一老一幼”问题,正是科学城高新区办好民生实事的一个实践缩影。

  近年来,科学城高新区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坚持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为更好服务特殊人群、困难群体,科学城高新区正在联合打造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公益慈善3大服务联合体,预计年底前完工;针对退役军人,该区积极开展待遇落实、就业创业、关爱帮扶等服务保障工作,持续营造全社会关爱、尊崇军人的良好氛围。

  坚持文化惠民 打造“一刻钟文化生活服务圈”

  科学城高新区,地处重庆主城西部槽谷,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当代文化在这里交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旅资源。

  这里有上邦高尔夫、海兰云天、贝迪颐园等多个4A级温泉景区,有走马古建筑群、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旧址、白市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文物保护单位,有走马镇民间故事、川剧、含谷火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如何将这些“文旅富矿”转化为“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城高新区选择从“高水平保护”与“高质效供给”两个方面破题。

  一方面,科学城高新区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让众多文物及文化“传”下来、“活”起来、“火”下去。

  当下,该区正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契机,创新引入多元资本,通过尝试文物认养等方式,开展万家宅院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利用开发,探索可持续的文旅发展业态。

  此外,该区还大力支持开展非遗课程,引导中小学引进优质非遗项目作为特色课程,培养“小小传承人”。科学城驿都实验学校“川剧普及艺术实践案例”荣获“2024年重庆市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

  另一方面,科学城高新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升级平台阵地、拓宽服务渠道、丰富供给形式,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为此,该区正在布局图书馆、文化馆、科普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强化“文化+互联网”“文化+科技”赋能,建成1个数字图书馆、8个24小时智慧书房、10个街镇级综合文化中心、95个村社区文化室,打造“无界文化艺术周”“驿都有戏·非遗有约”“周末走马故事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加快成型。

  在科学城高新区,各类优秀文化的高质量供给,正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人们的美好生活。

  王美蓉 刘宗刚 刘金龙 图片由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