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来到垫江县沙坪镇环大村路段,走进明月天香旅游度假区中的闲云茗居房车露营基地,蓝天白云下,一辆辆房车停在青草绿树之间,一阵微风拂来,房檐上的风铃清脆作响。
自今年3月建成投用以来,这个露营基地已成为垫江乡村旅游的又一热门打卡地。凭借烧烤、小型演唱会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这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近年来,垫江县坚持走城乡共融之路,致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地。
打造一个示范点 毕桥村里见乡愁
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白墙青瓦间翠竹成林,林下潺潺溪水环绕,走进沙坪镇毕桥村,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这里,是垫江县自2018年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确定的5个县级试验示范村之一。
毕桥村历来是垫江的水稻制种基地之一,但由于带动力不够,之前一直是个“空壳村”。
为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启动示范村建设后,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毕桥村党支部成功升格为党总支,下设产业、民风、环境、富民、综合服务5个行业性党支部,党建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2018年,在产业党支部牵头下,毕桥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毕桥乡愁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乡愁公司)业务范围大到承办乡愁旅游文化季等节庆活动、接待单位工会活动、承接小微工程,小到鱼塘管理、小卖部销售、微菜园运营、农家乐经营等,可谓是多点开花、全面发展。
在乡愁公司的推动下,油菜花节、浑水摸鱼活动、小龙虾音乐啤酒节、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活动相继在毕桥村举办,全年接待游客迅速突破40万人次,催生了40余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步上正轨。
“我们这个村还有个箩篼湾,因湾里人爱编织箩篼等农具补贴家用而得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沙坪镇镇长郭言说,近年来,毕桥村深入挖掘箩篼文化, 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振兴文化内涵。
如今的毕桥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水稻、油菜制种常年开展,成为垫江县具有代表性的“乡愁村”。
串点成线连片 连出乡村振兴示范带
离开毕桥村来到母安社区,母安溪谷流水潺潺,一批民宿正在加紧建设。
“近年来,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加速建设,我们沙坪镇作为其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各个乡村的资源得以有机整合,白天可以到东印村采茶、毕桥村寻乡愁,晚上就可到母安溪谷歇凉,体验夜生活。”郭言说,现在沙坪镇春采茶、夏戏水、秋赏菊、冬观雪,乡村旅游正加速发展。
明月山跨川渝达州、梁平、大竹等多个区县,其中在垫江境内拥有两个4A级景区、一个3A级景区,1500亩建设用地、15万亩森林资源,数万平方米的闲置资产,面朝沃野千里的川东小平原,背靠成渝都市圈5000万人口大市场,是发展近郊休闲游、都市微度假的最佳载体。
根据《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近年来,垫江县重点推进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程,围绕明月大道、天香路两条主干线发展山上文旅、山下产业,打造百里彩林、百里花谷、百里彩田三大文旅产业带,建设大天池坝、大恺之峰、大天宝寨、大东印四大景区,系统打造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
随着环山道路连接互通,串联起沿线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一个个乡村串点成线连片。在这条线路上,除了沙坪镇各大游玩地点外,还有新民镇、太平镇的牡丹樱花世界和恺之峰两个4A级景区,可以观赏牡丹、芍药。
通过资源聚合,垫江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实现新的发展。据统计,垫江2023年接待游客8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分别增长28.06%、28.94%。
建好巴渝粮仓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近日,随着几场秋雨飘落,气温回落,在毕桥村制种基地,村民在市农科院、中一种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启了今年的油菜制种工作。
垫江县土地肥沃、光热水源丰富,有40多年的水稻制种历史。近年来,在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垫江县充分发挥良好的自然环境禀赋优势,把制种作为发展的亮点工作,深入推进水稻、油菜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粮食生产提供坚强支撑。
为加快推动制种生产集群化、产业化,垫江县紧扣连续5年实施全国水稻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机遇,不断引进现代种业企业入驻,同时,积极引育龙头企业。
其中,垫江与我市种业阵型企业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企业与基地合作共建,采取订单生产,龙头企业出亲本材料、生产物资、生产技术,农户出土地、出劳力的生产方式发展制种产业,提高了制种单位面积产量约20公斤,农民亩均纯收入增加约500元。
“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效率,我们还在基地内配套完善排灌设施,引导农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郭言说,比如采用无人机洒药,作业效率比人工喷施提高30倍以上,还能减少操作人员与农药的接触,降低中毒情况的发生。
近年来,垫江先后获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国水稻制种大县”,水稻制种规模全市领先,已建成水稻制种基地4万亩,常年开展水稻制种约2万亩,年产水稻种子300万公斤,远销东南亚、非洲国家和全国30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