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 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006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
上一版 下一版 
铜梁 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塑造新优势 释放新动能 优化新生态
铜梁 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海辰储能车间

  中蔬西南种业公司大棚

  铜梁高新区全景

  核心提示

  走进重庆新型储能研究院,这里正在加紧施工,未来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将引领带动全市新型储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在铜梁高新区,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产业,一批上下游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创新升级搞研发,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从科研院所到产业园区,从各个板块到各家企业,铜梁这个工业制造大区,随着现代制造业拔节生长,展现出新质生产力“破土而出”的强劲态势。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中流砥柱,也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铜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全市吹响“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的号角,一年多来,铜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工业“主引擎”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展现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数据折射强劲势头: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规模达800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50亿元,数字经济产值达133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45%,科技竞争力指数排全市第12位,上升位次居全市第一。

  链上发力塑造新优势

  海辰储能56吉瓦时新一代储能锂电池及22吉瓦时储能模组项目一期一阶段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加快建设;诚川数控机械高精密数控加工中心竣工投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产业延伸成链,智能家居产业初具规模。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多里,围绕加快建设“2+4”现代产业集群,铜梁推动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乘势而上。

  9月8日,在铜梁高新区产业大道旁,总投资130亿元的海辰储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期二阶段项目10月底前也将建成投产。按计划,二期项目完成380亩土地平场后也将快速开工,并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10平方公里新型储能产业园建设。海辰储能作为新型储能产业的龙头企业,正以“链主”企业身份引领带动新型储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发展,激发铜梁现代制造业发展活力。

  “我们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要融入重庆市、铜梁区的发展战略规划中,把项目打造成为西南地区单体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工厂之一。”海辰储能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项目将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储能产业链强链补链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储能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全市形成2000亿级储能产业集群,助力铜梁打造成渝中部产业新高地。

  技术新、赛道新,产业链也要更新。与此同时,依托海辰“链主”企业,其产业链上的负极材料、隔膜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其中,年产负极材料5万吨的科达项目建成投产,年产负极材料10万吨的金汇能项目试生产,年产25亿平方米隔膜的厚生项目、年产6万吨铝箔的兴恒项目平场工程加快推进。

  “围绕海辰储能龙头项目,延链补链抓招商,铜梁已累计引进正负极材料、铝箔、隔膜、结构件、储能系统等项目11个、总投资200亿元。”据铜梁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优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加快孕育。

  截至目前,全区已形成以海辰储能、爱玛科技、鹿享家科技等链主企业带动新型储能、摩托车、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在全区“2+4”现代产业集群的两大主导产业中,新型储能产值增长71.6%,拉动工业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产业实现产值112.9亿元;机电设备、智能家居、合成材料、冷链食品等4大特色产业扬优聚势,实现产值159.8亿元。

  转型升级释放新动能

  “智慧大脑”精准安排生产工序,机械臂灵活挥动、高效上料,智能立库自动完成分拣……位于铜梁高新区的重庆精鸿益科技有限公司,依靠智能制造技术,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了74.3%,不良品率降低了38.2%,还每年节约了人工成本约1500万元。

  从大量动用人力的传统生产线,到快捷高效的智能工厂。近年来,铜梁牢牢把握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逐步凝聚起向智造强区迈进的硬核实力。

  “在生产车间,我们能真切地触摸到新质生产力的脉动。”据重庆爱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企业先后投建5条数字化总装流水线,购置了172台套设施设备建设数字化车间。目前,企业数字化设备占车间设备台套总数的92.44%,车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98.14%。

  “在今年4月数字化车间项目投入运营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48%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9%以上。”上述负责人表示。

  机器换人,数据换脑。铜梁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截至目前,全区已持续投入42.6亿元,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53个,更新改造设备232台(套),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68.3%、运营成本降低28.7%,技改企业利润平均增长12.5%。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47个,制造业企业“上云”49家。

  一边是既有企业加速升级向“新”而行,另一边铜梁将产业结构向“绿”转变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据铜梁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铜梁大力推动制造业“减污增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全力淘汰低效产能,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铜梁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为铸造企业提供废砂处置再生循环利用的服务商,该企业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在自身超低排放的条件下,解决了重庆地区大部分铸造企业废砂处理难题。

  “2023年,公司销售各铸造厂覆膜砂11.69万吨,回收各铸造厂废砂12.03万吨。”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铜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绿色技术的创新驱动结果,绿色低碳产业快速成长,正推动着铜梁经济社会全面向绿色发展转型。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牵引,高效益、低能耗的产业模式正成为铜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绿色产业体系逐步升级,54家传统汽车配套企业向新能源化、高端化转型,企业转型率提升至79%,拥有国家级和市级绿色工厂18个。

  软硬并重优化新生态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32家、科技型企业达1367家,“双新”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7%……今年以来,铜梁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高速运转,除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涌动外,重庆新型储能研究院的加速建设启用也是一大亮点。

  据悉,该平台由铜梁区政府、重庆大学、海辰储能公司三方联合组建,将重点依托重庆大学丰富的科创资源,加强政府、高校与企业在人才、资本、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多触点互联、互通、互动,不断推动优质科创项目在重庆新型储能研究院成功孵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力铜梁科技创新升级、现代产业转型,引领带动全市新型储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新”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质”的锚点在于高质量发展。铜梁抢抓新发展机遇,在创新提档“竞”位上下苦功。

  “我们通过建平台、育主体、优环境,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努力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据铜梁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全力推动国家高新区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关键技术高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要素“双向开放”、产业科技“双向融合”的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平台198个,支持企业自建研发类平台144个。

  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铜梁坚持把企业放在“C位”,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行动计划,出台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创新主体科研设备购置专项补贴政策等系列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茂茂(重庆)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就是典型案例。

  “企业从成立之初就立足科技兴企,每年投入1500万元以上用于新增研发设备、工艺产品创新等,布局产业转型升级。”据茂茂(重庆)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持续投入之下该企业已成长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制造技术入选市级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项目。

  打通堵点、卡点,让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不仅如此,铜梁还谋划搭建“一公司一中心一平台”矩阵,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同时,围绕“产业链”优化“人才链”,推行制造业首席专家制度,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截至目前,已铜梁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市级“双百”企业6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44家。

  科创赋能,成就企业精彩:南雁实业率先在国内开发新能源高精度减速器,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三;鹿享家行业首创指静脉智能门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1%……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铜梁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

  发展看目标>>>

  到2027年

  1100亿元 1600亿元

  ●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元,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16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研发投入强度、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36%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6%,“双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高至36.2%、41%。

  10家

  ●到2027年,孵化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型企业10家,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80个以上

  ●到2027年,重点产业和主要细分领域累计认定市级创新平台8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以上。

  350家 1900家

  ●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350家、19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5亿元,投入强度提高至3.5%,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分别提高至40%、68%。

  罗晶 刘玉珮 龙搏 图片由铜梁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