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源至城口天然气管道高燕站。通讯员 王玉璞 摄\视觉重庆 |
|
位于城口县高燕镇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末站内,工作人员正在监控天然气管道运输情况。记者 罗芸 摄/视觉重庆 |
|
勘测队伍在万源青龙嘴村山上的密林间穿行。(受访者供图) |
|
万源至城口天然气管道路线图。(受访者供图) |
莽莽群山中,一条灰色的管道如同巨龙,在山岭跃起,在河谷穿行,伴着逶迤的乡村公路,横穿绿色田地——这是一条特殊的、连接川渝两地的天然气管道。它始于四川省万源市太平镇,止于重庆市城口县高燕镇,历经3年修建,终于在今年6月16日试运行,比计划提前了3个月完工。
川气引入城口,不仅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标志性事件,也结束了城口没有管道燃气的历史。
万源至城口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总投资2.5亿元,总长84公里,其中万源境内26公里、城口境内58公里,年输气能力0.8亿立方米。线路虽不算长,可由于跨省,且施工区域95%以上是山地,山大坡陡,是重庆建设难度最大的管线工程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条“重庆最难”管道能在3年内实现试运行,依靠的是川渝两地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对接,以及两地群众的大力支持,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川渝情深”。
正如万源市主要领导在一次大会上的表态——“要像当年支持红军一样,支持城口建成天然气管道!”
打破行政藩篱
两天完成以前需1个月办完的手续
万源市发改局总经济师张益辉有一本工作笔记,其中大部分内容与“万源至城口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相关,上面记录着前期工作、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协商过程及解决结果。
“我简单整理了一下,其中项目办理过的手续就有21项,涉及12个部门。”张益辉说,为顺利推动该项目,万源成立了专班。张益辉是万源市项目专班成员,围着这一项目“转”,一度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据了解,城口境内未发现天然气资源,而毗邻的四川省宣汉县普光气田是亚洲最大气田,城口要用上天然气最便捷的就是从宣汉引入,可两地之间隔着高山深谷,新修直通的天然气管道建设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经过研讨,最佳方案是:利用宣汉至万源既有的天然气管道,以万源城区所在的太平镇为起点,建设通往城口的天然气管道。
城口县发改委主任夏贵金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
“城口是全市最后两个没有通管道天然气的县之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之前,这个项目仅完成前期工作。”夏贵金说,以前由于行政区划不同,政策口径不同,这个项目实施难度极大。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这一功能平台的设立,让城口、万源、宣汉这三个曾同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市,更加紧密地走到了一起。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加强协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平台的重要目标。
自此,川气引入城口这一项目,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项目工作一路绿灯。
夏贵金记得,有一项重要手续需万源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签字,但当时这位领导要出差,他就在上班前赶到办公室,与城口相关负责人完成协商并签字。随后,这份手续被送往达州市和四川省相关部门,“火速”完成了所有手续。
据了解,跨省办理类似这样的手续,以往需要接近1个月,但这次只花了2天。
与此同时,针对管道建设中的占地、青苗补偿等问题,万源市与管道途经的太平镇、白沙镇干部一起马路办公,先实地走访再现场讨论,妥善解决。
“从四川省到达州市,再到万源市,都为我们开了绿灯。”夏贵金用了“丝滑”一词来形容这种顺利。
自带干粮
万源村民带队上山勘测线路
万源市白沙镇青龙嘴村,是天然气管道“上山”第一站。
“管道大致走向在前期工作中已确定,但必须实地踏勘、完善细节,避开无法修建的路段。”负责施工的重庆燃气集团工程项目部经理何波告诉记者,在万源,他们遇到了当地热情的干部和群众。
2023年6月至7月踏勘期间,青龙嘴村副书记刘德瑜负责带路。“说起来是带路,但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政治任务,也是‘帮亲戚’。”今年45岁的刘德瑜告诉记者,“我们村不少人都在城口有亲戚、朋友。”
6月30日,刘德瑜与熟悉情况的村民赵发斌、唐思进等村民,第一次带施工队进山实地踏勘。青龙嘴村被划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山”部分实施退耕还林二十多年了,村民早已搬迁下山,山上很多地方都成了无人区。刘德瑜等人就自带水、面包等干粮,带头进山。
记者在刘德瑜随手拍下的踏勘现场照片里看到,队伍最初出发时,还有石板路可走,可随着海拔升高,队伍就不得不穿行在齐人高的玉米地里,再后来就是在手臂粗的杂树林间穿梭。
“每个人都必须拿一把弯刀,边砍边前进。”头发斑白的唐思进说,在危险地段,大家都屏住气不说话,全神贯注攀着石头、扯着灌木枝干前进,“汗水流进眼睛里也不敢擦。”
为了防止被带刺的灌木划伤,大家穿着长衣长裤,防住了灌木对腿脚的袭击,却忽略了对面部的保护。63岁的赵发斌走在队伍最前面,除了拿弯刀,还要拿定位用的仪器,因此经常被带刺的灌木“偷袭”,脸上渗出了血丝。大家开玩笑叫他“赵花脸”,他却呵呵一笑:“回家用白酒搓一搓就成,不影响明天上山。”
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踏勘,大家发现青龙村范围内的原定线路中,有好几处几乎90度无法施工的危岩。大伙又一起比选出线路较短、施工难度相对较低的路线,为后期顺利施工降低了难度。
村道拓宽和管道施工
万源选择了让后者“插队”
吴治连是万源市白沙镇后河村的养殖大户,常年存栏约100头生猪、10多头肉牛。拉饲料、运草料、卖肥猪,几乎每天,他都要开着自己银灰色的皮卡车往返于后河至白沙的村道上。
继2021年城口段开始施工后,去年8月,通往城口的天然气管道准备在后河村施工,其中有十多公里是伴村道并行。
当时,后河村的村道拓宽工程已经开展了1个多月,如果等村道完成后再进行管道施工,得等两三个月。到时,海拔1200米的后河村将进入冰雪期,路面易结冰,无法施工。而如果暂停村道拓宽,让天然气管道先施工,后河村的村道扩宽就要等到2024年开春才能恢复施工。
让谁先修?
“要像当年支持红军一样支持城口建成天然气管道。所以我们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让天然气管道项目先行。”时任白沙镇镇长、现任青花镇党委书记的李飞回忆了当时决策的过程:从万源市到白沙镇层面,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角度,准备让管道项目先行;而当地群众则更多从“先照顾亲戚”的角度,愿意“委屈”自己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是有点不方便。”吴治连说。天然气管道施工项目是每天早上七点半至傍晚六点半施工,给当地居民带来一些不便,可大家没啥怨言。他也选择了错峰出行,“早上天蒙蒙亮就出发,天快黑的时候再落屋。”
施工中的一些意外,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比如去年8月的一天,村支书廖永发接到电话:管道施工队运材料的大货车掉进路沟,两头都堵了很多车,救援车开不进去。
廖永发匆匆赶到现场,发现因为施工,事故两头两米宽的车道被堵得严严实实,均堵了一两百米,而且还位于一处近45度的斜坡上。
“在这种路段疏通交通,难度挺大。”廖永发说,当时堵车已有一个小时,有些村民情绪开始激动,但也有不少村民主动参与疏通工作。
村民陈跃主动走下车告诉大家前方情况,劝解“与其堵这里,不如后退一步”;吴治连将自己的车主动后退了一百余米,倒到斜坡底部路边的河滩上,还帮车技不佳或路况不熟的驾驶员倒车。事故发生后3个多小时,堵车路段终于疏通完毕,救援车成功开进事故点作业。
为表达对当地干部群众的感谢,重庆施工方在青龙嘴村施工时,将部分并行的公路进行了降坡和拓宽,并帮助后河村部分连接道路进行硬化。
“同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万源和城口的大山都曾是红军活动的重要区域,以前两地群众都想办法共同支援红军、支持革命!”李飞动情地告诉记者,“白沙的村民或许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啥叫‘双城’,但他们朴实地认为,亲戚朋友有困难时就应该伸出援手。”
试运行
城口人民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夙愿成为现实
在川渝两地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今年6月16日,这条连接川渝两地的天然气管道提前3个月建成并试运行,结束了城口没有管道燃气的历史,城口人民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夙愿成为现实。
试运行当天,记者在城口县复兴街道采访时,居民何良燕将刚做好的饭菜端上桌,开心地说:“还是管道燃气用着安逸!”
何良燕以前做饭用的是液化天然气,每月要用两罐半,价格贵不说,还重,“我家住6楼,没有电梯,每次都得等我老公回来搬,或者花钱请人搬。”
“液化天然气用着不方便,城口人民早就盼着使用管道天然气了。”城口县金宸海悦酒店总经理周晓丽特别高兴。
记者了解到,之前城口城镇居民和餐饮企业都使用液化天然气,要从县外用天然气车运进来。可冬天是进出城口道路最易结冰的时候,也恰好是餐饮企业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每年冬天的天然气又贵又不稳定,经常急死人。”作为县城的用气大户,周晓丽一到冬季就天天关注天气预报,生怕雨雪天气道路封路,天然气车进不来,“现在,我们酒店不仅用气更稳定,而且成本也降低了,每年能为酒店节省成本15万元。”
“随着管道天然气支线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会有更多城口居民和企业享受到管道天然气带来的便利。”城口县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宣万还将在中药材全产业链、创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方面加强协作,让革命老区走好绿色发展道路,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记者手记>>>
提前3个月完工背后是巴蜀千载情
罗芸
万源至城口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是我市建设难度最大的管线工程之一,却能提前3个月完工,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推进,是川渝两地的密切合作,是川渝一家亲的情感。
一篇文章远远不足以展现两地间的密切合作,以及无数万源干部群众的默默支持和付出。
“要像当年支持红军一样支持城口建成天然气管道”
“我们曾同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村不少人都在城口有亲戚、朋友,我们这是在帮亲戚”
“让管道先施工,我们先‘委屈’一段时间”
……
采访过程中,一句句朴实的话,数度让记者热泪盈眶。
万源至城口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早就有了设想,真正变为现实,是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启动。
2022年1月,川渝两省市联合印发《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其中就提出城口、宣汉、万源要围绕天然气等要素互补互偿机制,创新天然气合作开发机制,优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布局。该项目也纳入了“双圈”建设重大项目和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级重点项目。川渝两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联合向国家发改委、中石化等方面争取支持,促进了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用。
与此同时,4次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党政联席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每年,城口、万源、宣汉都会梳理细化分解年度项目清单、事项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及时协调解决该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
在基层,城口、万源两地部门、乡镇高频互动,签订共建共管共享合作协议;群众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支持,加快推进了项目实施。
川渝一家亲,巴蜀千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