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您”体面和尊严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第007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体面和尊严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时论

体面和尊严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张燕

  9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

  每年这一天,我们都不吝啬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赞美。但赞美之中,一些“杂音”难以忽视——“园长收学生6.16元巧克力被开除”“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挤占教师时间”“教育惩戒权使用模棱两可”……

  一个充盈正能量的社会,应当言行一致。我们不能一边说着尊师重教,一边为6.16元的巧克力“破防”;我们不能一边说着教书育人是本职,一边把各种表格丢给老师;我们不能一边支持积极管教,一边纵容举报成风,让戒尺越来越“烫手”。

  教师节已经走过了40年。节日的意义,不只是铺天盖地的“集中式致敬”,还要真正地唤醒——让整个社会从道德的制高点走下来,走到生活中去,直面教师承压的现实、直面教师管教的为难、直面教师待遇的需求、直面教师所有的无可奈何。

  老师们渴望尊严和体面,需要有人为他们撑腰。一个充盈正能量的社会,应当保护老师不受羞辱。

  不上纲、不上线,是撑腰的底线。旗帜鲜明反对索要礼物和攀比送礼,一直是社会共识。但是,一盒巧克力算得上“违规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吗?小过却重罚的鞭子打下去,老师就承受了无法承受之重。这些年,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讨论也很多,国家近日还出台文件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但是,如何惩戒才恰当?把操作的弹性空间留给教师,争议和风险也就转嫁给了个体。有“躺平”的教师直言:“不分青红皂白的举报、投诉太多了。”

  如何看待类似舆情?是不是只要家长举报“就有问题”,是不是舆论热议就要背锅,老师申诉的机制是否完善、渠道是否畅通?发现恶意举报、造谣生事的人,能否依法严惩,还老师一个公道?想要老师们积极管教,不仅需要政策兜底,更亟须一个个正面案例来提振。

  不折腾、不打扰,是撑腰的关键。当各类竞赛、评比、会议接踵而至,当各种突击检查落到每一位教师身上,他们有权利说不吗?他们有底气说不吗?他们能承担说不的后果吗?或者说,社会能否为勇敢说不的他们撑腰?今年,遏制社会事务随意进校园专项行动在全国开展,各省市均公布了进校园“白名单”,大力压减进校园事项。目前效果如何?要去一线教师中大量调研,看看实际落地情况,并适时开展“回头看”,避免负担卷土重来。

  如何真正让老师安心?对不该承担的社会事务,该剔除的剔除,该优化的优化,该精简的精简。因为,这不仅是时间的分散,更是精神的消耗,是对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消解。安静的学校、心无旁骛的教师和健康成长的学生,就是教育最好的样子。

  记忆里,老师们始终鲜活——历史老师抄不完的板书、数学老师一笔即成的圆圈、体育老师气贯长虹的嗓门、班主任若隐若现的犀利目光。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会在教师节肃然起立,齐声道:“老师,您辛苦了!”爱意在问候中蔓延,也在行动中生长,刻在每个人的记忆当中,成为彼此最珍贵的财富,代代相传。

  这个教师节,与其把老师喻作园丁,不如将他们看作一朵朵花——扎根在孩子身边,也需要辛勤浇灌,需要温暖回应,需要善意包裹,需要整个社会的阳光和雨露。因为,绽放的老师,能带给孩子灿烂的未来,带给社会无尽的希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