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月26日起,重庆日报联合两江新区,持续推出“向‘新’而行 重庆重返‘中国汽车第一城’的奥秘”系列报道,讲述龙头车企如何切换赛道,向“新”而行的故事,在业界引发广泛关注和持续讨论。9月3日,本报采访其中部分人士,听听他们对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看法。
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
“跨界”合作让国产汽车实力越来越强
“非常感谢重庆日报对赛力斯发展的关注。”张兴海表示,这组报道特别撰写了一篇赛力斯与华为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文章,全面展现了赛力斯的创新成果与市场表现,更深刻剖析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方向。
张兴海认为,该文对赛力斯发展的总结准确到位,充分展示了赛力斯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市场销量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与显著优势。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了解赛力斯、认识赛力斯,同时借助重庆日报这个官方平台,让更多人信任赛力斯。
张兴海表示,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时代,汽车企业发展不再应该是“单打独斗”,而是应该集合更多领域的“伙伴”一起,通过跨界合作打造汽车生态。
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让更多中国车企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这样的“跨界”合作。这也让国产汽车的实力越来越强,品牌效应越来越高。赛力斯将持续推动行业发展与进步。也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赛力斯能够为重庆汽车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长安汽车副总裁王孝飞:
不断突破技术天花板 在新赛道上继续驰骋
“看到这组系列报道,特别是其中关于长安发展的专题报道,心中真是感慨万千。”王孝飞表示,该报道不仅是对重庆汽车产业和长安过往成就的梳理与总结,更是重庆汽车行业在新能源赛道上奋勇前行的真实写照。
长安是国内最早研制出电动汽车的企业,也曾遭遇市场与技术上的掣肘。回望过去,正是那段经历触发了长安思想和战略的转折。“正如重庆日报相关报道中所述,‘惯性是最大的敌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中,仅凭传统的成功经验和路径已经无法继续前行,只有直面自身的短板,迎接未知挑战,才让我们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技术是长安的生命线,也是头部企业重新定义行业标准的核心力量。王孝飞表示,报道中提到的新蓝鲸动力和原力电动技术,正是长安多年积淀与全球协同创新的结晶。这些技术不仅满足了市场对续航、安全和能效的苛刻要求,更是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长安的技术领先地位。重庆日报对此的相关报道取得了巨大反响,让长安更加坚信,唯有不断突破技术的天花板,才能在国际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的路仍充满挑战,但长安汽车有信心,也有能力继续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驰骋,助推重庆和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庆铃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胡旭东:
加速完善氢能汽车供应链产业链货运链
“庆铃汽车与德国博世均认为,氢动力是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正是对未来相同的判断,推动了双方合力在渝前瞻性布局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战略性新兴产业。”胡旭东表示,在此背景下,双方合资企业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目前,庆铃汽车已联合博世氢动力完成76千瓦、134千瓦、190千瓦、300千瓦等多规格氢动力发动机的研发及量产,并搭载10多个品牌车型,覆盖了4.5吨—49吨全系列商用车。同时博世氢动力还陆续研发推出重卡电驱桥、减速箱等关键总成并实现批量生产,拓展了产业链布局。截至目前,搭载博世氢燃料能源的“庆铃造”氢能汽车,累计运营里程已超过400万公里。
接下来,庆铃汽车将多措并举加快氢燃料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加速关键零部件本地化生产,积极拓展氢动力汽车使用场景,持续释放产品竞争力并扩大新能源整车销量,助力重庆加速贯通氢能“制、储、运、加”供应链,加速聚集氢能关键总成及整车产业链,加速构建低碳高效氢能货运链,带动本地氢燃料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彭劲松:
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
如何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重庆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发展课题和改革课题。彭劲松认为,重庆日报这组报道抓住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赛道、新领域进行分析,符合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体现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愿景谋划。
彭劲松表示,当前,全国不少城市都在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努力创新,竞争堪称白热化。重庆能脱颖而出,取得亮眼成绩,体现出良好的创新潜力和发展韧性,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支撑和巨大利好。对汽车产业现在怎么发展、未来怎么谋篇布局,本地政府部门十分重视,人民群众也非常期待。
有咨询机构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45%,但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还只有31.6%。“这说明空间潜力还很大,重庆要抓住难得的机遇乘势而上。”彭劲松建议,下一步,媒体可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等重大问题展开持续深入报道,并将其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实现可读性和学术性相结合。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
构建六方面产业生态 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传统汽车产业已经进阶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阶段,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思路就是要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面构建“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数字赋能、自主创新、品牌提升”6个方面产业生态,推动“品牌向上、产品向上、产业链向上”,提速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当前转型升级中的重庆汽车产业,已从聚焦“整车+零部件”制造体系,迭代升级为构建汽车产业全产业生态。因此,当前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思路就是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面构建“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数字赋能、自主创新、品牌提升”6个方面的产业生态——
“整零协同”是发挥整车企业引领作用,带动新能源大小三电技术提升和产业集聚,功率芯片、激光雷达等重点补短板项目落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3大系统、12个总成、56种部件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
“软硬结合”是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推动汽车软件实现操作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据服务等全链条发展态势。
“场景牵引”包括启动建设便捷超充城市,计划到2025年建成超充站2040座、超充桩4000个;加快建设全国换电模式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数字赋能”是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模式,建成汽车行业数字化车间340个、智能工厂50个、创新示范工厂11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和5G全连接工厂12个;推动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长安汽车全域5G数智化工厂智能化水平全球领先。
“自主创新”是支持整车企业联动零部件、软件等企业开展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燃料、换电式等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齐全,整车主力产品普遍达到L2级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平;阿维塔11和12、深蓝SL03i和S7i、赛力斯问界M7、M9等车型具备L3级自动驾驶技术水平,整体处于行业领先。全市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强度为3.1%,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品牌提升”是支持长安、赛力斯等整车龙头企业与华为等科技型领军企业强强联合,在技术、产品渠道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跨界协同,持续研发中高端产品,全面提升“重庆造”汽车的品牌价值。
“接下来的重点方向是提升整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化水平,推动零部件延链、强链、优链,推进自动驾驶及车联网创新应用,培育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体验之都’,完善超充站、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该负责人介绍,计划到2025年,“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鑫源汽车战略品牌产品总监廖俊:
在新赛道上保持领先 取得突破
廖俊表示,重庆日报的系列报道,对鑫源汽车近年来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取得的成果做出了细致的梳理,更对企业市场成功背后的原因作了深入探究和思考。这对企业未来发展很有启发。
廖俊表示,重庆日报的相关报道深入分析了鑫源对供应链管理、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控,这正是企业获得市场成功的关键所在。鑫源“抢”供应商的前瞻性战略,使企业在市场中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与此同时,鑫源还深入市场,倾听客户心声,致力于将每一个产品细节都做到极致。“我们相信,通过重庆日报的报道,企业的一些成功做法能够为行业提供有益借鉴。”
廖俊表示,报道中提到的低电量模式、智能驾驶座舱等“黑科技”,正是鑫源立足于市场的不二法宝。“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不仅要在现有的赛道上保持领先,更要勇敢拓展新的领域,尤其是在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上的突破。期待以重庆日报为代表的主流舆论与我们共同见证属于‘重庆造’汽车的时代新篇。”
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学勤:
携手提升重庆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
“读完重庆日报的系列报道,我深感振奋和自豪。”陈学勤说,重庆在这一波产业转型、产业升级以及产业战略性调整上,确实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鼓舞人心。
陈学勤认为,重庆重新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城”,不仅是行业的荣光,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不断壮大的缩影。这是全体从业者、政策制定者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的成果。对此,重庆日报总结了许多有益经验,令人颇受启发。
作为规范和服务行业的重要平台,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长期密切关注市场风向。陈学勤表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提升了重庆的制造能力,也重新定义了本地产业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角色。他认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功的背后,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正如报道中所述,政府出台的政策“大礼包”以及产业链的全覆盖,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报道还提到,从传统汽车制造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转型,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也实现了产业的升级换代。”陈学勤说,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将继续支持这一转型过程,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中。
同时,协会还将积极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加速产业链整合,进一步提升重庆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产业中心项目经理彭涛:
瞄准机遇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这组报道很接地气,讲出了新能源车企摸爬滚打的精彩故事,也让我对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了新的了解。”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彭涛主要负责汽车领域的产业化工作。在报道中,他敏锐地找到了发展机遇。他表示,应瞄准机遇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彭涛介绍,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围绕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汽车工程、大数据、生物科技和航空航天六大智慧领域,打造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产业孵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高端研发平台四大创新平台。其中多个领域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密切相关。
目前,该研究院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相关整车试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具备强大的新能源智能网联相关整车试验能力。同时,该研究院还研发了针对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研制的专用综合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目前已完成样机制作,预计在1年内达成设计目标并实现批量交付。届时,该设备将为新能源智能网联相关领域的研发提供高效和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本组稿件由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夏元、杨骏、白麟、佘振芳、申晓佳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