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版”:实体书店突围方向?砥砺深耕十三载 转型发展向未来
第005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3.0版”:实体书店突围方向?
砥砺深耕十三载 转型发展向未来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8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过26年的精典书店易主——
“3.0版”:实体书店突围方向?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欣

  7月8日,重庆新华书店沙坪坝书城,一位学生在选购图书。特约摄影 孙凯芳/视觉重庆

  在实体书店难以靠单纯卖书来维持的背景下,文创产品、文化沙龙等业态开始走进书店。图为精典书店一角。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7月1日,酉阳县新华书店,读者在选购图书。通讯员 邱洪斌 摄/视觉重庆

  7月21日,重庆书城,市民在阅读书籍。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观点>>>

  ●实体书店破局,激活跨界能力、持续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很重要

  ●在经历了只卖书的“1.0版”时代和融入文创、文化沙龙等不同业态的“2.0版”时代之后,实体书店正迈进探索“书店+”更多可能性的“3.0版”时代

  ●书店所具有的“文化分享公共空间”属性越来越明显,突破口或许就在这里

  “听说精典书店换老板了?”“是的。”“精典书店不会就这样消失了吧?”“放心吧,不会的。”这是8月7日,精典书店文学区,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姑娘与书店店员的一番问答。

  这位姑娘的神情略有些焦虑,听到店员说“精典还是精典”之后,方才释然。“从解放碑到南滨路,精典书店陪伴了我十几年,要是消失了,还真舍不得。”

  已有26年历史、被视为重庆文化地标的精典书店,于8月3日完成了交接——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以一元钱的象征性价格,将精典书店品牌转让给新山书屋创始人李晖。

  这一事件,让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在传统阅读遭遇重重挑战、线上销售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体书店如何探索突围之路?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困境 实体书店市场份额进一步收缩

  书店为什么易主?杨一这样解释:“一方面是年龄的原因。另一方面,我确实跟现在的年轻读者有代沟了,时代发展很快,年轻人的阅读、购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我还没有完全了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和购书方式,不知道怎么面向他们做阅读推广,这是一个大问题。”

  而传承者李晖通过调研发现,精典书店品牌在年轻人中的认知度不容乐观。他直言:“书店的可持续发展出了问题,接手后首先要解决怎么才能活下去的问题。”

  精典书店的转手,折射出当下整个实体书店行业所面临的生存困境。“阅读习惯和购书方式的改变”翻译成白话,大致意思就是,买书的少了,书籍线上销售给实体书店带来的冲击太猛烈了。

  “就市场表现来看,实体书店的份额还在进一步收缩。”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短视频电商已经成为仅次于平台电商的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至11.93%。

  线上图书平均售价比线下低大约20%,尤其是近两年兴起的直播间超低价售书,更是进一步冲击着实体书店。

  此外有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依然负增长,码洋同比下降6.2%。

  “喜欢逛书店的读者依然不少,因为他们在这里可以真实地触摸、翻阅书籍,但愈发昂贵的定价,却‘劝退’了越来越多的爱书人。”九龙书城一位工作人员坦言,实体书店要依靠线下服务“说服”读者买单很难,“于是他们转向电商,或者只看不买。在这种情形下,书店要维持经营就更难了。”

  尝试 从单纯卖书到“销售一种生活方式”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但必须看到的是,如今书店恐怕很难仅靠卖书生存。

  接手精典书店的李晖,其新山书屋在成都和贵阳都发展得不错。

  在他看来,书店的功能远不止于卖书,“书店所具有的‘文化分享公共空间’属性越来越明显了。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获取知识渠道多元且网上买书更优惠的今天,读者为啥还要进书店?”

  “新山给我的经验是,强化书店的社交功能,从卖书转向‘销售一种生活方式’,吸引更多人走进书店,把逛书店作为打发时间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许是突破口。”李晖说。

  作为集书籍、文创、生活零售、咖啡轻食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新山书屋吸引了所在城市的众多年轻人。但李晖表示不会简单、机械地复制新山经验,“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吸引更多年轻人,解决精典书店的客流问题。”

  而要建立年轻人对精典的认知,就要策划更多面向年轻人的活动,跟真正有文化同时也有趣的年轻社群合作,将精典打造为一个重庆的青年社区,跟年轻人建立深度链接。

  旨在为读者“带来更多美好生活可能性”的茑屋书店,让许多读者更充分感受到了实体书店从卖书到“卖生活方式”所做出的努力。

  8月7日中午,记者在重庆茑屋书店随机采访了10位读者,其中仅有两人买了书。但这10人都表示,喜欢茑屋书店的氛围,“就算不买书,也喜欢来挑选文创产品,或是点杯咖啡,坐下来看书、处理工作事务。”

  “我们非常欢迎读者来书店逛逛,哪怕你一本书都不买。”重庆茑屋书店工作人员说,大众对书店的第一印象是卖书,但作为一家实体书店,茑屋除了提供线下选书、购书体验外,还致力于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消费选择。

  2023年2月诞生于上海陆家嘴的混知书店,同样在尝试书店业态的“变脸”。

  这是一家特别的书店,店主是创作出现象级畅销书“半小时漫画”系列、全网坐拥6000多万粉丝的混知团队。

  设计师出身的混知文化联合创始人罗润洲亲自主导了店面设计。

  “图书经营面积约占一半,剩余空间包括小剧场、咖啡、餐饮等区域。在店里走走,就像逛一个知识展,能轻松学到很多好玩的知识。好的书店一定要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才能活下来。”罗润洲说。

  前瞻 3.0版“书店+”将带来更多可能性

  “书店人的所有努力其实都围绕着一件事:联结书和人。”李晖说,实体书店不仅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气质,也塑造着城市的人文风格,书店因此成为充满故事的地方,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天然具有了与人亲近的基因。

  “如果要给现在的实体书店找一个发展主题词,我认为是‘创新’。”常年关注实体书店行业发展的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程三国表示。

  他认为,中国实体书店在经历了只卖书的“1.0版”时代和融入咖啡、文创、文化沙龙等不同业态的“书店+”“2.0版”时代之后,正在迈进探索“书店+”更多可能性、重新定位自身价值的“3.0版”时代。

  在他看来,除了提供阅读服务以及部分餐饮服务外,越来越多实体书店还融合了博物馆、美术馆、剧场、音乐厅等文化载体的部分功能,为公共文化服务做了很多实质性工作,“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以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填补了诸多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空缺。在这方面进行更多尝试,进一步将书店打造成更完善的文化分享公共空间,很可能有助于实体书店突围。”

  基于此,重庆时光里书店主理人李柯成提到,“书店+地域文化”,或许也是实体书店可以尝试的路径之一。

  “时光里就是一家立体的重庆主题书店,这里不光有专属于重庆记忆的书,还有吃的、闻的、听的,以及有关重庆的各种‘味道’,读者进入书店可以‘立体阅读’重庆这座城市。”李柯成介绍。

  小而美的时光里书店里,书籍不过百余种,但丰富的具有重庆标识度的小面、酸辣粉、沱茶等文创产品,却让许多读者记住了这家特别的书店。

  成都的熊猫主题书店更是将“书店+地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书店所属的新华文轩阅读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杨柳青介绍,自7月21日熊猫书店亮相至今,每天平均有千余人到店打卡,书店不仅深受本地读者喜爱,还吸引了众多外省甚至海外人士到访。

  杨柳青认为,实体书店破局,激活跨界能力很重要,“我们正在尝试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挖掘IP价值:一方面是开展跨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一方面进行主题书店方面的探索,尝试通过城市之间的更多联动,实现品牌输出,持续丰富书店带给读者的文化体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