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机要科、电台和文书科就隐藏在大楼第三层。 |
走进红岩村,在绿树掩映中坐落着一栋深灰色建筑,这就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所在地。这栋建筑从外面看是两层楼,内部却是三层楼。因为八路军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将三楼窗户巧妙设计在斜屋顶上,将三楼有效地隐藏了起来。
南方局的机要科、电台和文书科(专抄写情报材料)就设在这个隐蔽的三楼。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指挥上党战役的命令便是从这里发出,吹响了前线战士夺取胜利的“冲锋号”。
三楼空间狭窄,走廊仅容一人通过,挑高两米左右,窗户外观酷似鸡笼,机要电台还时常发出“哒哒哒”的电报声。为了保密,同志们都称机要科为“鸡行”,称电台为“鸭行”,把机要科和电台统称为“鸡鸭行”。
抗战时期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鸡鸭行”需要时刻警惕国民党反动派的突然袭击和检查。而南方局机要部门则是处变不惊,能够针对性地制定各种应变措施。重要的材料发完立即烧毁;一般机密材料只用脑子记;需保存的机密材料用极小的字抄到薄纸上,放在随手可取的隐蔽地方……
为保障南方局与延安及各地通讯联络畅通,“鸡鸭行”的工作人员日夜战斗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有的人甚至4年都不曾走出大楼。发报员李冠华回忆在电台工作时的情景说:“大家一般不下楼,连吃饭、喝水都是勤务员端上来。作息时间也和其他人不同,由于电台是24小时工作,大伙是轮流当班,一人8小时。”
重庆的炎夏漫长,三楼窗户开在房顶上,阳光直射进房间,更是酷热难当。一天下来,工作人员都会经历好几次满身大汗,就像洗了几次热水澡。
一个酷暑的下午,“鸡鸭行”工作人员赵继为防止被对面山头的特务监视,便关着窗户脱光衣服工作,可豆大的汗珠还一个劲往下淌。周恩来见状,关切地开玩笑说:“哟,你简直像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你不叫赵继,我看叫赵大汗吧!”
在“鸡鸭行”同志们的艰辛付出和精心呵护下,南方局的电波突破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包围和各种限制,建起了一条条安全畅通、机密重要的“空中桥梁”,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董志慧供稿 记者何春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