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党员张玉林(中)向市民分享读书心得 |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高质量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领和重要保障。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近年来,黔江深化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贯穿社会治理、保障社会治理,注重发挥“五治融合”优势,在方式方法上推陈出新,切实打通了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激活了治理创新“一池春水”。先后探索出“清廉村居”建设,“五老”工作室等有益经验,迭代升级人大代表“家站点”,推行“三方议事”工作机制,为实现全区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小单元”上下联动推进
构建全域清廉大格局
盛夏时节的石会镇中元村,村民何洪海吃完晚饭后在自家的庭院坝子上,摆了一排排小板凳,周边几家村民围坐一圈,一场院坝学习热乎开张。“和过去家长里短的坝坝龙门阵不同,我们一起学习清廉故事、村规民约,村里争吵少了,笑声多了。”何洪海说道。
今年以来,该村以创建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为契机,把清廉村居建设融入中元村基层阵地建设的各方面,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四清中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能”。
“清廉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据黔江区纪检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黔江统筹建设机关、村居、学校、企业、医院、政法、文化等清廉单元,示范带动全域清廉建设。
为确保清廉黔江建设向全方位各领域深化,黔江区出台实施大力推进清廉建设的意见、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对照责任清单,构建起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牵头单位主抓责任“四责”贯通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党组)主抓直管、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纪检监察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参与的清廉建设格局,全区、镇(街)、村“三级联动”,“一盘棋”全域共同推进。
责任一体落实,形成强大合力,清廉建设亮点频出:太极镇李子村入选为2023年度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石会镇中元村2023年11月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支部书记费远忠被评为重庆市担当作为好支书、2024年2月被评为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濯水镇三门社区“信访接待下基层,矛盾纠纷好调解”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被全市宣传推广。
创新“五老”工作室
凝聚“银色力量”
夏日午后的黔江区城东街道官坝社区,绿荫环绕,老小和谐。与社区的静谧不同的是,位于城区新华大道的青衿书院,时常会迎来一波又一波慕名而来的客人。“一到假期,我都会让孩子去书院看书学习,自己有空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读书活动。”官坝社区居民杨美仙对这里点赞不已。
书院内,有一个特色“五老”工作室,有着50年党龄的张玉林便是其中一员,他退而不休地深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用自己的方式和特长发挥着余热,也让官坝社区变得越来越美好。
“书院提供平台,‘五老’发挥力量,助力各类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在书院开展。”官坝社区党委书记尚绍军表示,自传统文化“五老”(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工作室在官坝社区挂牌成立以来,已成为该社区有载体的基层治理单元。
以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群众为己任。近年来,黔江通过“五老”工作室聚资源、搭平台、建机制,让离退休党员干部等“银发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效发挥“余热”,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促进党建工作融入基层治理。
“截至目前,全区已为1400余名‘五老’志愿者建档,实行建库管理。”据黔江区委老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包括张玉林在内,一位又一位“五老”志愿者不断散发着正能量。
为进一步提高“五老”志愿者服务群众能力,该区还充分发挥“五老”工作室作用,梳理汇总人才、技术、场所、设施等方面优势,整合出党建活动阵地、医疗保健、法律事务咨询、家政服务、青少年教育、就业培训等资源清单20余项,实施“群众点单、工作室派单、‘五老’接单、居民评单”服务模式。
“自2022年10月第一家‘五老’工作室成立以来,在黔江区已有10家这样的‘五老’工作室。”据黔江区委老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老工作室”抓住“一老一少”,近2年来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1000多次,惠及居民近10万人。
依托“家站点”深化履职实效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走访困难群众、督促安全生产、助推民生、产业发展……虽是夏日炎炎,但黔江区正阳街道人大代表杨红英却没刻意减少户外活动。7月11日的代表接待日,杨红英按照惯例回到人大代表活动站接待选民,她在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将情况向人大街道工委反馈,推动问题早日解决。
从群众“点单”到代表“定单”,再到政府“领单”解决,如今正阳街道人大工委依托“一家三站两点”家站点履职平台形成了代表建议意见办理闭环机制。
“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活动站、民情联络点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据黔江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坚持把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能运行“家站点”作为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的重要举措,推动“家站点”家门常开、代表常在、群众常来、活动常搞、实事常办,密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目前,全区已累计建设了31个代表之家、46个代表活动站和160个代表民情联络点等一批贴近群众的“家站点”。
在“用”上做文章,立足总结代表“家站点”建设工作经验,黔江还迭代升级创建了“一接二访三议四评”工作制度,联动行业主管部门,延伸人大代表履职触角、深化履职实效,激发基层单元活力。
以提升代表委员履职与提供更优司法服务协同共促为例。黔江区法院分别在院机关及濯水法庭设立“代表委员联络站”,吸纳18名市县代表委员入站履职。该院依托“代表委员联络站”将代表委员履职与法院审执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为代表委员更好监督履职提供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元、更高效、更便捷的诉讼服务。
自2023年以来,依托人大代表 “家站点”搭建“三方议事”平台45个,累计开展议事活动161次,协调解决问题150件。
刘茂娇 龙搏 图片由黔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名词解释>>>
“一接二访三议四评”工作制度
“一接”即利用代表走访联系群众、进家站点接待选民、进网格和收音壁接单、“码上收”等方式,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二访”即根据收集问题,组织代表现场走访了解、勘查调研;“三议”即组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村、社区干部开展“三方议事”活动;“四评”即定期开展议定事项办理情况“回头看”,对承办单位的办理和答复情况及时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