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召开机关干部大会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召开市委组织部召开部机关干部大会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网(重庆)科技创新产业园落户两江新区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开幕运用大数据 让金融服务更快更“智慧”为核电机组救急 为大国重器提供技术支撑从主城包机去仙女山 1个小时左右可抵达
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召开机关干部大会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召开
市委组织部召开部机关干部大会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国网(重庆)科技创新产业园落户两江新区
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重庆)论坛开幕
运用大数据 让金融服务更快更“智慧”
为核电机组救急 为大国重器提供技术支撑
从主城包机去仙女山 1个小时左右可抵达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核电机组救急 为大国重器提供技术支撑
四联集团“拳头产品”展现核心竞争力,上半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6.65%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佘振芳 实习生 廖菲儿

  川仪调节阀生产线。记者 佘振芳 摄\视觉重庆

  7月23日晚,由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仪调节阀)生产的3台关键阀门设备完成检测后,被连夜发往“国和一号”核电机组示范现场。

  该公司副总经理蒋永兵介绍,另外3台设备将在本月内完成交付。

  “临危受命”为核电机组试车扫清障碍

  时间回到去年11月,川仪调节阀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国和一号”核电机组使用的某款国外汽机旁路调节阀出现严重故障,经多次维修仍无法保证阀门正常运行,严重影响机组正常投入使用。

  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川仪调节阀迅速成立项目专项组,展开各部门协同作战,并联合科研机构进行攻关。经过5个月努力,终于顺利实现供货,保证了核电机组的顺利试车。为此,核电机组还特意发来了一封感谢信。

  这不是川仪调节阀第一次为“国和一号”解燃眉之急。去年8月,川仪调节阀就曾紧急为其提供4台最小流量调节阀。

  川仪调节阀是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联集团)下属企业。从1970年创业之初推出单双座调节阀产品,到如今在中高端控制阀多个领域填补业内空白,这家国企为“大国重器”提供了关键支撑。

  “我们的高端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得到广泛应用,还凭借处于领先水平的技术走向海外。”蒋永兵介绍,今年上半年,其与海外客户签订了160余台高频球阀产品的销售订单,合同金额达5000万元人民币,目前正紧锣密鼓生产中。

  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像川仪调节阀这样的企业,四联集团旗下还有10余家,涉及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特种装备材料、光伏发电等细分领域。

  四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善斌介绍,集团以深化改革为契机,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创新平台及创新团队建设等工作,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仅就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占比来看,去年这一数据为6.6%,今年上半年又升至6.65%,远高于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

  目前,四联集团已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4个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制造、省部级重点项目400余项,拥有有效专利1101项,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

  创新引领下,一批重大成果纷纷涌现——

  钠流量计设备攻克了关键材料稳定性处理工艺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关键零部件配套100%国产化,缩短核电工程设备采购周期,为我国核电站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入选我市第二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名单;实现5G无线压力变送器“卡脖子”技术攻关,产品已成功接入中韩石化DCS系统。

  此外,四联集团高参数电液执行机构、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高精度HART温度变送器等20余种新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微型紫外光谱仪、超低粉尘浓度测量仪、在线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环保产品正加快研发中。

  2023年,四联集团并表营业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15.56%;利润总额3.36亿元,同比增长218.56%。今年1—6月,四联集团并表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18.4%。

  以科技创新推动国企改革突破提质增效

  当前,重庆市属国企正以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提质增效。四联集团,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

  市国资委科技创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市属国企研发经费投入刚性增长机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保持在12%以上。

  近3年,市国资委累计安排5.73亿元创新专项资金,聚焦支持“专精特新”“链主”“科改”和上市后备等企业的重大创新项目73个,带动企业创新投入136.47亿元。2023年,国企创新投入增幅创历年最高,达到32.6%。

  与此同时,市国资委支持推动企业参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产学研联建、川渝共建、政府合建等方式,打造行业一流重点实验室。

  截至目前,市属国企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2个、市级创新平台24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创新研发平台全覆盖。

  此外,市国资委还大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级培育行动,推动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

  截至目前,市属国企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188家、高新技术企业137家,较培育行动实施前分别增长30%和11%,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分别达到92家、26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