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把重庆经开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竞逐发展新赛道
第003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
上一版 下一版 
南岸:把重庆经开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竞逐发展新赛道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岸聚焦类脑智能、人形机器人、数字能源等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竞逐发展新赛道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刘翰书

  与爱人牵手可以产生镇痛效应,让听觉在大屏幕上实现可视化表达,一滴血精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7月12日,走进位于重庆经开区迎龙创新港的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以下简称脑与智能中心),各种交互式体验与最新研究成果让人啧啧称奇。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按照“楼上研究、楼下转化”布局,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脑与智能中心,首期已建成觉醒睡眠与认知、记忆原理、认知障碍等10个研究部,集聚各领域高层次人才10名,围绕脑与智能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发展,前瞻竞逐类脑产业新赛道、构建脑与类脑智能产业生态圈。

  阿尔茨海默病

  一滴血就可精准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是危害老年群体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已跃升为我国第五大致死病因。数据显示,重庆拥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47.4万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形势严峻。

  “团队创新性地从系统角度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诊早治’,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脑与智能中心认知障碍研究部科研人员肖中松介绍,在诊断方面,该研究团队引进了国际领先的体液标志物诊断平台,确定中国人群诊断划界值,使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通过一次采血就可以精准诊断,不仅有望替代传统影像诊断,还能大幅降低诊断成本。”

  肖中松进一步解释称,除了阿尔茨海默病,这一技术还可应用于其他大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面,该团队创新性提出靶向免疫衰老的防治新策略。

  “我们通过临床前试验证实了靶向免疫衰老的防治疗效,为这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肖中松介绍,团队联合22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专家共同发起阿尔茨海默病神经保护研究倡议,积极开展重大脑病的神经保护药物研究,其中已有一种药物完成了中重度脑梗死早期救治Ⅲ期临床试验,并在积极筹备全球多中心阿尔茨海默病治疗Ⅱ期临床试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该中心行政副主任李玲玲介绍,截至目前,该中心申请的“觉醒睡眠与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项目”已纳入重庆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库。到2035年,中心将建成50个实验室,吸引一大批企业入驻,集聚脑与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300名。

  完善配套设施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这是一套可以由‘意念’控制的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脑与智能中心入驻企业、重庆云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彭新雅一边进行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

  记者看到,这是一套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脑机接口型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与一般预先设定程序进行康复训练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套系统搭载了非侵入式脑电采集装置,通过头戴式设备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并解码运动意念,系统即可将指令发送给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带动患者手部运动,帮助其完成康复训练。“相当于人工搭建了一条体外的信息通路,代替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由被动康复向主动康复转变,促使受损神经功能重塑。”彭新雅说,这套康复训练系统目前已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应用。

  据了解,迎龙创新港建有超150万平方米的科创综合体,已入驻脑与智能中心、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院西南分院等重大科创平台,建成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地区)、脑与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园等项目。随着大量人才的涌入,如何完善配套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我们已建成5栋共计827套人才公寓,距离人才们工作的地方不过几百米,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别波告诉记者,人才公寓主要包括单间、标间、套间三种,符合“江南菁英”计划的人才还可享受减免优惠。

  记者在迎龙创新港人才公寓看到,公寓室内装修以暖黄色为基调,休息区、办公区、会客区、沐浴区等功能区设置完备,还配有空调、电视、浴缸、厨房电器等设备,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随着公司业务开展得越来越多,接下来,我也要在这边申请一套人才公寓,方便就近上班。”彭新雅说。

  培育未来产业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脑与类脑、绿色低碳、软件信息服务业等重点产业,迎龙创新港已对接招商项目53个,在谈项目31个,储备项目31个,新增企业86家,盘活载体5.2万平方米。

  南岸区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敏介绍,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416”科技创新布局,立足自身产业发展实际,聚力打造“3+2”重点产业体系,迭代升级“1564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家居、智能制造装备三个高成长性产业和类脑智能、人形机器人、数字能源等未来产业。

  毫无疑问,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竞逐产业发展新赛道,正是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的选择。

  “在此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方向,锁定细分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同时加快布局引领性项目,抢占发展新赛道,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延链补链强链。”李敏说,在持续推进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提质放量、成群成势基础上,他们还锚定未来产业发展目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比如,脑与智能中心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发展,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在国内也初具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今年4月举行的脑与类脑智能未来产业招商对接会上,来自全国该领域的创新团队、创业项目、创新主体云集,依托脑与智能中心这一高水平产业交流平台,将携手打造一批脑与类脑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涌现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硬核产品,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生态。

  以未来产业、高成长性产业为推动,南岸区“3+2”重点产业体系也迎来迭代升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区工业投资同比实现倍增,其中技改占比达45.8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实现62.8%,研发机构覆盖率55%,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6家;累计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0家,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覆盖率达44.2%。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