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沙坪坝区重庆铁路口岸场站监管场地内,上千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整齐排列。通过查验后,这些车辆将经“一带一路”班列出口到欧洲、东南亚。
作为中欧班列始发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策源地、重庆高校最集中的区域,近年来,沙坪坝不断深挖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提升发展势能,通过开放拓宽发展之路,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今年1—5月,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以下简称枢纽园)开行跨境班列超2200列,其中沙坪坝区始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652列、同比增长39.61%,运输货值62.37亿元、同比增长78.2%。
创新促开放
新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助力我市出口整车数量增长
7月2日,沙坪坝中梁山西麓的枢纽园,在位于高处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可鸟瞰繁忙的园区:一排排橘红色的龙门吊稳稳地将集装箱“拎”上班列;道路上,载着集装箱的重型卡车川流不息……
“这就是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始点!”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超说。
跨越山海,联通世界。
目前,枢纽园已构建起“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渝满俄、渝甬四向国际班列开行线路62条,辐射123个国家的514个港口。
枢纽园让地处内陆的重庆,站到了对外开放舞台的聚光灯下。每年,来自西南、华东地区的数千种电子信息产品、日用商品、农产品等从这里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进口汽车整车、药品与肉类则从这里通关,销售到重庆以及全国各地。
今年前5个月,枢纽园开行跨境班列超2200班,占全市开通班列的88%,班列数量、运能、货值三项核心指标均为全市第一。
在开放中大胆探索,在创新中扩大开放。
7月8日,一列从德国出发、运输了92辆保时捷的中欧班列抵达团结村。
“以前国际上默认,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只能装两辆小汽车。”重庆泛欧铁路口岸公司运营部经理肖进军告诉记者,采用跨境集装箱汽车支架技术,4箱集装箱可装进14辆车,对空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升。
为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降低运输成本,枢纽园联合物流企业、汽车厂家进行创新,研发出这项技术,一个集装箱可装载汽车3至4辆,单车的物流成本降低了近50%。凭此技术,去年枢纽园服务长安、赛力斯等企业出口整车近9万辆,增长近7倍;进口整车近7000辆,增长75%。为此,该技术荣获了“2023年汽车物流行业优秀创新案例”。
与此同时,枢纽园在全球首创铁路提单信用证结算模式、积极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动并参与国际铁路运邮标准的建立等,让沙坪坝成为我市探索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推动我市密织对外开放网络,加速对外开放步伐,成为我国南向西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
开放促创新
智慧工厂高效生产“重庆智造”,AITO问界新M7产值大幅增长
7月2日,沙坪坝西部的青凤科创城。
绿树、湖泊围绕的赛力斯汽车凤凰智慧工厂,挥舞的黄色机械臂将零件准确安装到车身上,空中传输线将座椅、大型部件传递到指定工位,智能物流车响应需求配送相关零件、工具……在这个车间内,有超过1000台智能化设备、3000台机器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100%。
创新,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
“车辆底盘有50多颗螺栓,以前靠人工检测,至少需要2分钟。”赛力斯汽车凤凰智慧工厂总经理李兴旺告诉记者,现在采用AI技术,用特殊的“相机”对底盘进行“拍照”,将相关数据传送到云端进行计算;代表每个螺栓拧紧程度的扭矩等相关数据,同步密密麻麻地呈现在生产线旁的显示屏上——整个过程只需几秒钟,并且又快又准确,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创新,带来更高的品质。
一辆AITO问界M7这样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所需零部件有上万个。因此,高品质需要生产制造环节的精准作为保证。凤凰智慧工厂的产品检测精度可达0.05毫米;通过AI检测仪器和测试技术的运用,所有下线车辆的零部件、系统、整车质量都将接受全过程“体检”,形成“一车一档”,只有100%合格才能下线。
开放,让赛力斯获得更强大的研发能力。
近年来,沙坪坝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支持赛力斯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提升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支持配套企业参与赛力斯新车型研发,从而加速推进AITO问界M7的研发投产。
今年前5个月,赛力斯AITO问界新M7Ultra上市量产,产值同比大幅增长,拉动该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约16.8个百分点。
创新惠民生
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可提前预测涨水气象风险
7月2日,位于磁器口的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嘉陵江上游地区各重要气象站点的雨量、重要水文站点的水位、嘉陵江全流域的卫星云图……
“降雨是引发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嘉陵江上游的雨量和水位的监测,可以提前对洪峰进行预判。”沙坪坝区气象局副局长龙显琼介绍。
创新,为防汛预测系统带来可能。
每年7—9月,嘉陵江洪峰频繁过境,威胁沿江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该中心主任华刊告诉记者,中心以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结合沙坪坝实际,接入气象、城市管理、应急等部门牵头研发的数字防汛、城市治理风险清单、数字工贸等15个特色“一件事”应用,创新性地以智慧化手段降低相关安全风险。
“数字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是打破“数据壁垒”,各层级、各部门开放相关数据的结果:争取到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和水利部水文数据授权,联通嘉陵江流域2800余个自动气象站、32个水文站等的大数据资源,接入气象卫星影像、雷达拼图、流域气象、水文预报预警等信息;沙坪坝区应急、水利、住建委等12个部门合作,接入相关数据,实现数据与功能的“一屏统揽、一网打尽”。
通过相关数据,该系统可提前3—5天预测嘉陵江涨水气象风险、提前2—3天获取洪峰过境时间及流量,实现汛情准确预判。
创新,让防汛更直观。
通过在该系统中设置预测水位,可立即通过3D动画直观展示洪峰过境时将淹没的区域,从而快速划定需要转移的范围;同时,显示此时水位涉及的建构筑物负责人、居民、撤离路线等信息,通过网络电话与应急责任人通话,为“抢”出转移时间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