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收费站——G65巴南收费站 |
|
工作人员在复兴收费站检修车牌识别摄像机 |
|
重庆高速集团所属首讯公司科技创新中心 |
|
智能交通工程建设 |
|
重庆高速集团大数据中心 |
|
智慧收费站改革试点 |
核心提示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颁发。重庆高速集团旗下巨能集团所属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申报的“地下工程安全精准爆破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该集团继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后再次收获该奖项。
作为重庆交通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重庆高速集团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交通强国试点,积极对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416”科技创新布局,聚焦建设数字交通、数智国资等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推动主责主业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硬科技”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助力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截至目前,重庆高速集团已累计获国家级、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科技奖140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45项),创新已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营造创新生态 着力“提能升级” 科技成果不断落地
独立研发国内首套隧道照明灯具智能清洗车,较原有人工作业方式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提出基于“匝道预交易+三级诱导+车道验证”技术的数字孪生智慧收费新模式,实现重庆市收费站全覆盖,成为国内推广应用范围最大的自助收费解决方案;依托全自主开发的智慧高速云控平台,实现典型山区高速在全域感知、数字孪生、数据决策、协同管控等多方面智慧化应用国内首次突破……这是重庆高速集团旗下首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贡献的行业代表性产品。
从一家传统机电运维企业成功转型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获国务院国资委和重庆市“科改”双料优秀等次企业,到如今作为全市公路交通最大智慧交通数字技术产品供应商,首讯科技已逐步形成3+3+5+N研发体系,并立足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研发智慧交通相关产品20余款,产值从2016年的1.7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45亿元。
含“新”量产品接连落地,发展含“金”量不断攀升,得益于重庆高速集团持续加大创新支持力度,营造创新生态的助力。
创新为魂,渗入骨血。如今的重庆高速集团围绕平台、资金、人才、机制体制等系列创新关键要素,推动实施了以产业发展、创新推动、要素保障等为一体的生态体系。
据重庆高速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将创新资源集成发力,该集团联合数字化龙头企业等产学研用26家企业建立创新联盟,成立了“1+6+1”(1个技术创新中心、6个专业分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创新策源地,并依托旗下路网公司、巨能集团、航发集团、首讯科技、通力公司、数字交通公司等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及其创新平台,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为集团夯实创新根基。
资金保障、人才保障、支持所属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种种措施接连实施重庆高速集团创新创业环境为之一新。
科研投入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高速集团持续加大创新投入,2021-2023年连续3年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居市属企业前列;“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重庆高速集团深谙此理,建立了开放引才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拥有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等多类高层次人才,三支人才队伍总量近4000人……
厚植创新沃土,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迸发涌流。截至目前,重庆高速集团已累计取得专利类成果338项,发布各类标准32个,拥有软件著作权182项,工法21项,累计有14个项目获得鲁班奖、李春奖等国家级优质工程奖励。
凝聚创新合力 聚焦“开放合作” 转化能力持续提升
桥隧路面铺装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高质量、快速、智能化实施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摊铺,曾经一度是我市高速建设急需解决的难题。直到去年我市在渝湘复线高速公路五布河特大桥桥面建设中,首次使用沥青无人摊压技术施工,这一难题才被攻克。
据项目施工方重庆高速巨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传统驾驶员操控机器,无人摊压技术通过5G通信、北斗高精度定位、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桥隧路面施工贴边碾压、平整度、压实度人为控制困难等问题,进而提升了施工精度、质量、智能化和机械化水平。无人摊铺技术可实现24小时不停机施工,所需人员也从过去的10多人,降低至2—3人,不但节省了成本,还提升了质量和生产效率。
让“难点”变“亮点”,这得益于重庆高速集团联合科研单位和设备厂家,对山区桥隧沥青路面无人摊压集群施工的共同研发攻关。作为国内首创、领先的科研成果,该技术在取得巨大效益的同时,也显现出重庆高速“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创新,既要立足于“内”,也着眼于“外”。为实现借智借力,重庆高速集团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进跨区域协同发展,将行业联动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集团创新发展优势。
一系列“组合拳”带来显著成效,重庆高速集团的创新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重庆高速集团与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签订校企协同创新协议,共建平台共推发展;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川渝两地联合发布全国首个智慧高速地方标准,并成功入选2022十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创新案例;在行业联动合作方面,由重庆高速集团、贵州高速集团、广西交投集团携手打造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高速公路)电动走廊暨重卡换电示范站加速走进现实,正不断为重庆-北部湾新能源物流干线提供定制化服务。
当协同创新的引擎轰轰响起,更多创新潜力也由此聚集。截至目前,重庆高速集团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5家,排水沥青路面、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门型防撞护栏、高速公路运行监测智能化平台2.0、天网稽核平台等80余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激发创新动能 紧盯“数智赋能” 转型升级深入推进
“内智”与“外脑”汇聚,孕育出累累硕果,新质生产力自然孕育而生。
G65重庆至武隆段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智慧高速试点,重庆高速集团依托试点项目,同步承担市级科研项目4项,交通科技项目6项,自2021年开始已陆续投入1.2亿元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开展山区高速车路协同、多技术融合等研究应用,拓展智慧高速应用场景。
改造提升后,G65巴南智慧收费站ETC交易速度提升约20%,MTC自助车道使用率提高约35%,重点路段拥堵时段最大通行能力提高10%以上,通行时间减少10%以上,高速公路运行安全和通行效率明显提升,用户体验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据重庆高速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该集团正深入实施数字高速建设工程,推进创新性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以智能建造、数字管理,持续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未来交通支撑力、数字高速智慧力。“近三年谋划并落地实施二十余项数字化重点项目,数字化建设呈良好发展势头。”
其中在企业管控方面,重庆高速集团已构建数字化办公、财务、人事、生产经营管理等业财一体化应用和“三重一大”、财务监督、采购招标、产权、投资、风控、安全管理等业务数字化管控,实现相关监管业务、全级次企业的全覆盖,全面、系统性地落实市国资委对于国资监管平台建设要求和实施企业管控数字化行动要求。
在生产业务方面,重庆高速集团以大数据中台、大数据中心为核心协同推进各板块业务系统升级完善,已经初步完成集团大数据平台搭建,集团大数据应用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同时,基于BIM+GIS的智慧建设管理平台、航电枢纽集中控制中心、养护大数据中心等系统建设持续推进,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业务管理。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重庆高速集团加大数字技术的产业链渗透融合力度,已形成以首讯科技、数字交通公司、通渝科技、通慧网联、四联交通为代表的数字交通企业集群。同时创新数字经济模式,联合重庆电信搭建了重庆“高速云平台”,对内支撑集团数字化建设新需求,对外面向交通行业用户提供上云服务。
多管齐下紧盯数智赋能,企业显露创新驱动精彩。截至目前,重庆高速集团资产总规模达到2278亿元,名列全国同类企业前列,保持AAA信用评级,连续5年实现盈利,连续5年获得市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等。
链接>>>
“创新高速”背后的国资力量
为有力有为推动市属国企当好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去年以来,市国资委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用好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为国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支撑力量。
完善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确定未来3年国企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印发《2023年度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要点》,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数字国企建设”等五个重点方面抓好年度科技创新工作。
聚合资金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市国资委安排1.92亿元创新专项资金,聚焦支持“专精特新”“链主”“科改”和上市后备等企业的17个重大创新项目。
深化协同做大创新平台。推动市属国企与央企、民企、高校院所联合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各类创新平台,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庆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转化一批领跑、并跑的硬核成果。
罗晶 刘钦 龙搏 图片由重庆高速集团提供